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西晉末年之後的300年裡,王朝頻繁更迭,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割據政權興亡離合,人民飽受苦難。

公元581年,北周的丞相楊堅,接受了“外孫”靜帝禪讓,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元開皇,定國號為隋,隋朝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朝代表

隋朝是個短命王朝,僅存在38年,但這個短命王朝在歷史上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尤其是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他的功績彪炳史冊,可媲及秦始皇,漢武帝。更有西方學者認為,隋文帝楊堅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隋文帝楊堅排到82位。

然後這樣一位偉大的帝王,人們對他的瞭解卻知之甚少,他究竟建立了哪些開創性的政治體制呢?

多民族統一

統一是歷史的趨勢,在大勢下,楊堅篡了北周的權,建立隋朝,但只做一個擁有半壁江山的北方皇帝,顯然不是楊堅的志向,隋朝建立伊始,他便將目光看向了南朝。

當時天下三分,南方有陳朝割據,北方隋朝代替北周,而隋朝的背後還有突厥虎視眈眈。

想要統一天下,楊堅不僅要滅了陳朝,還需要解決來了突厥的威脅,北方草原眾多部族都歸附在突厥旗下,而遊牧民族一直是讓以農耕民族頭疼的大問題。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公元581年,曾出使突厥的使者長孫晟給隋文帝楊堅出了個主意:遠交近攻。

遊牧騎兵固然強悍,但再強悍的敵人也怕內部鬥爭,此時,突厥內部權利並不平衡,除了沙缽略可汗,還有達頭、突利、阿波等幾位可汗平起平坐,四人割據態勢越演越重,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計謀便起了奇效,突厥各部開始瓦解。

公元583年,隋文帝分兵八道出擊突厥,突厥戰敗,內部矛盾加劇,最終分割為東突厥、西突厥,兩方對峙,都想討好隋朝,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暫且得到解決,隋文帝楊堅便開始了他的南下大計。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隋軍北攻突厥之戰示意圖

陳朝後主荒淫無度,極盡奢靡,既不懂軍事,有不懂政治,自持長江天險,無人可抵,便 疏於防備

“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邪!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資治通鑑》司馬光

公元589年,隋軍趁陳朝歡度元宵節之際,準備渡江,度過長江後積極推進,直逼建康城下。陳後主不聽部下建議,放棄了天險,建康城很快便被隋軍攻下,陳後主與妃嬪躲到枯井下,而後被俘。

建康城破之後,其餘各戰線也勢如破竹,到了二月,居於嶺南的冼夫人也歸附隋朝,至此陳朝徹底滅亡。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隋文帝 楊堅

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滅陳朝,結束了中化大地300年的分裂狀態,再一次讓中國走向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實現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次統一,齊楚燕韓趙魏秦,春秋戰國紛爭不斷,但無論怎樣分裂,都是華夏民族。

而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亦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隋文帝密不可分。

隋文帝楊堅讓中國再次實現統一,並且還是多民族統一,這其中的功績與德行,在歷代皇帝中都稱得上是佼佼者。

它的實際意義和影響完全不輸於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在統治期間出現了“開皇之治”。

“治世”與“盛世”的區別就在於,“治世”更能給人民以希望,

而“開皇之治”可稱為中國歷史上“治世”的奇蹟。

之所以稱之為“奇蹟”,是因為隋文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深刻的影響著後世的發展。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制度的建設與法律的完善。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三省六部制

提到三省六部制,大家首先會覺得這是唐朝的豔稱,但其實唐隨隋制,唐朝是建立在隋朝奠定的偉大制度上的朝代。很多被冠稱以唐朝的制度都來源於隋朝,其中就包括三省六部制,這一極大改變了中國政治體制的制度。

三省分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基本沿襲未變,都是尚書省的下屬。

三省六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由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然後交給門下省審核,最後在由尚書省安排六部去執行。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三省六部制

當國家有大事發生時,如遇災荒,撥賑災銀款,那麼撥款數額由中書省起草,然後由門下省審核災情與救災額度是否吻合,賑災措施是否得體等一系列問題,審核通過後落下打印,交給尚書省執行,這樣一來,權利劃分更加明細,有效的解決了程序分工問題,避免了許多“拍腦袋”決定,一直沿襲到清朝末年。

隋文帝在登基後廢除了“北周六宮制”而採用“五省六曹制”,即三省六部制的前身,隋文帝初建,再由唐朝繼承發揚光大,這套制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部門之間相互制衡,互相監督,極大的提高的行政效率,並且有效的分割了宰相的權利,加強了中央集權,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科舉制

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開始採用“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這就是影響深遠的科舉制。

早在隋朝以前,就可以看到“科舉”的影子,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將人才分為、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按照出身、品德、才能等方面選拔人才。

然而九品中正制有一大弊端,“家世”佔比太重,九品中正制下是一個“官二代”的世界,鄉里品評時,高門貴族家子弟能直接獲得二品,當官時便可直接從七品官做起。這種“官二代壟斷”現在到了西晉時更為嚴重,以至於“尚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的誕生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科舉考試時,考卷上只用寫考生自己的名字,家裡當官的家長誰也不能影響考試結果,這一點極大的實現了選拔人才中的公平,不靠祖輩來實現一個人現世的位置,而是靠能力。

科舉制雖然興盛於唐朝,但在一千四百年前,隋文帝就能有“用考試選拔人才”的想法,不僅決定來了中國千年來的用人制度,也影響了西方選拔人才的方式,為全世界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開皇律》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楊堅命人根據北魏、北周的舊律法完善新律,直到開皇三年《開皇律》問世,這是隋朝的第一部法典,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國家憲法。

這位皇帝,成功阻止華夏文明分裂,豐功偉績可媲秦皇漢武

開皇律拓本

《開皇律》共計十二篇,五百條。吸收了前朝歷代法典制精華,又由隋文帝豐富完善,刪減死罪、仗罪、流罪一千多條,與《北齊律》相比,罪罰減少一半,並且將《北齊律》的“重罪十條”改為“十惡之條”,“十惡制度”直到清朝末年修建《大清新刑律》時才得以廢除。

《開皇律》科學嚴明,刑法簡要不失,立法語言嚴謹完善,隋文帝秉承著“以輕代重,化死為生”的律法原則來編撰《開皇律》,唐承隋制,《開皇律》不僅影響力唐朝的《唐律》,後世不論《大宋刑典》、《大元律》、《大明律》、《大清律》都沿襲了隋朝《開皇律》的格局,支撐著中國人一千多年的生活和思想觀念。

總結

隋文帝有煥然於史冊的典章制度,他的功績煥然彪炳史冊,但人們對他知之甚少。

隋朝僅存三十多年,後世唐朝的光輝掩蓋了隋朝,隋煬帝的光輝又將隋文帝掩蓋,以至於為中華大地這片遼闊版圖注入新體制的第一人,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作為亂世的終結者,統一的擁護者,典章制度的開創者,隋文帝成就是中國歷史璀璨的明星,他的功績不該被人遺忘。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