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對於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為什麼要分兵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一直是個被學者們飽受爭議的話題。很多人認為,如果德軍統帥部不分兵兩線作戰,集中兵力圍攻斯大林格勒或佔領高加索油田,德軍在戰場上的形勢可能會迅速發生逆轉。但事實又是什麼樣的呢?斯大林為什麼到了關鍵時刻又把救火隊長朱可夫派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線呢?

1942年,對於蘇德交戰雙方來說,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決定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敗影響著後續戰爭的走向

從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開始,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結束,德軍慢慢從當初的狂妄和奮進中清醒過來,元首信誓旦旦三個月佔領莫斯科的計劃破產,半年佔領蘇聯的設想更是成為泡影。德軍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將全線出擊修改為從南部重點突破,通過切斷蘇軍的重要補給線,佔領高加索油田,再對莫斯科形成威脅。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戰爭時軸來到1942年春天的時候,蘇德戰場上的形勢,蘇軍雖然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但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高級指揮員缺乏臨場決斷,各方面軍出現協調不暢以及裝備落後等諸多問題。雖然蘇軍在兵員補充上佔有優勢,但這種依靠人海戰術衝鋒陷陣的打法,與德軍先進的裝甲打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蘇軍在戰場上損失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此,從3月份開始,斯大林就不間斷地召開多個重要會議,除了重點防範德軍對莫斯科的再犯外,還對全境軍工企業提出要求,大力生產作戰坦克和飛機等重型裝備,這個決策為後續的蘇軍裝甲成軍打下了基礎。

但是,由於斯大林和當時一些高級將領對當面德軍出現判斷上的失誤,德軍通過將70個整編師放在莫斯科正面,造成準備進攻莫斯科的假象,而主力部隊暗中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集結,終於在5月12日,在哈爾科夫地區與蘇軍展開激戰,這個戰役的結果,造成了蘇軍重大傷亡,24萬人被俘,幾名大將戰死或成為德軍戰俘。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經過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失利,斯大林才擦亮眼睛明確了德軍的戰略企圖,這才調整部署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以應對德軍的進一步行動。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急中生錯,同時兩線作戰為蘇軍戰略迂迴創造了條件

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續發展成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在戰役發起前,蘇德雙方統帥部都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這一點僅從戰役準備和兵力部署都可看出,隨著戰爭走向,雙方才不得不逐漸認識到戰場形勢不是隨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對於德軍一方來說,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輕易取勝,使他們報了莫斯科戰役的一箭之仇,同時也使德軍統帥部猜測到蘇軍實力的不濟,裝甲打擊力量仍然是德軍佔有絕對優勢。因此,從6月份開始,德軍就把南方集團軍群分成A、B兩個集團,妄圖從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齊頭並進,企圖在頓河方向將布良斯克和南方方面軍的主力殲滅乾淨。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應該說,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總共犯了兩次戰役性的失誤,一次是分兵兩個集團,造成兵力分散;一次是當第6集團軍前鋒進到斯大林格勒以後,德軍將裝甲集團調往了A集團軍,造成第6集團軍孤軍奮戰。這兩次失誤都給蘇軍創造了有利的反擊條件。

但是,蘇軍在預估戰場形勢方面也出現了不應該有的錯誤,先是對德軍發起戰爭的方向認識上,斯大林一直擔心德軍在莫斯科正面的70個師會有所行動,實際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經過莫斯科戰役的失利後,它們基本上沒什麼動作。倒是蘇軍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的指揮體制,斯大林一直對他們不放心,除了將統帥部兩位大將鐵木辛哥和華西列夫斯基都調往前線外,後續把最後的一張王牌朱可夫也派到了前線,可見斯大林對當時的戰局一直心裡沒底。

好在,朱可夫不愧為戰場救火隊長,他的到來,不僅穩定了軍心還通過與崔可夫的裡應外合,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朱可夫的鉗形攻勢最終將德軍第6集團軍重重圍困,曼施坦因的裝甲集群想解救也被蘇軍打得孤立無援,最後只能眼巴巴看著保盧斯第6集團軍向蘇軍投降。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德軍分兵兩線作戰,為蘇德戰爭失敗埋下了伏筆,蘇軍首次坦克集團軍參戰,朱可夫對戰爭勝利信心百倍

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交戰雙方對戰場形勢判斷上的較量,也是雙方實力的一次大比拼。由於德軍兵力分散,造成蘇軍實施了各個擊破分割包圍的局面。但蘇軍在這次戰役中首次投入坦克集團軍對德軍作戰,也顯示了蘇聯重工業在莫斯科戰役後的迅猛發展。

又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時,英美加大了對蘇聯的援助力度,大量的鋼鐵和裝甲以及飛機被運往前線,致使蘇軍的裝甲力量得到迅速改善。

而對於斯大林來講,他之所以到最後才把朱可夫派到前線,也是朱可夫對他保證斯大林格勒一定能守住的承諾。那麼,朱可夫的自信從哪裡來的呢?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首先,蘇軍在1942年的兵力補充和裝備發展讓朱可夫看到了希望。關於朱可夫對裝甲力量的重視,筆者曾在多篇文章中有提及。他也是很早就提出組建坦克集團軍的高級將領之一,直到莫斯科戰役後,斯大林才批准了這個建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組建了9個坦克集團軍,這次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朱可夫被授權使用了一個,這也是很不錯的進步了。

其次,朱可夫的自信來自於第62集團軍崔可夫的決心。朱可夫調入前線前,駐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開始出現動搖和消極,只有崔可夫決心戰至最後一人,因此,朱可夫採取以斯大林格勒城牽制大量德軍的原則,從側翼包抄了德軍的後路,從而使用鉗形攻勢消滅了包圍圈中的德軍。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朱可夫取勝有望,蘇軍實力在增長

再次,對戰場形勢的越來越清晰,朱可夫只能勝不能敗。朱可夫是個工作狂,幾天幾夜不休息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他擔任統帥部代表以後,他對蘇德戰爭整個戰場形勢一目瞭然,所以,當他來到斯大林格勒前線後,對於德軍的進攻態勢和蘇軍的現狀,很快就作出了明確判斷,從而有效地調集了強大的預備隊,確保了蘇軍大反攻的勝利。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