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舉辦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5週年系列活動

“梅韻流芳”——梅蘭芳先生京劇藝術及愛國事蹟展、“梅韻久傳”——梅派京劇《紅鬃烈馬》(上)專場演出、“國粹、大師與育人”梅派藝術與京劇的高校傳承研討會、“傳承與創新”全國高校大學生梅派藝術研習訓練營……11月16日至17日,同濟大學與上海京劇院聯合主辦的“梅韻流芳”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5週年系列活動一一精彩上演。

17日,“國粹、大師與育人”梅派藝術與京劇的高校傳承研討會在同濟大學舉行,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山西省京劇院,中國梅蘭芳藝術研究會、中國梅蘭芳藝術基金會、中國高校京劇委員會,中國戲曲學院、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專業院團、研究機構、高校各方面的專家和代表,以及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與會,分別圍繞如何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揮京劇藝術的育人功能、做好京劇藝術在高校的傳播及傳承這一重要議題,結合近年來各自在這一領域的實踐與思考,紛紛發表見解,建言獻策。

專家們認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藝術文化底蘊深厚,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育人資源,高校和專業院團要進一步加強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更為有效的合作共建機制和模式,攜手開展多方位、跨學科的合作,加強京劇藝術相關課程在課程思政方面的建設,通過“舞臺+講臺+平臺”協同,讓更多青年學生有機會走近京劇藝術,切身感受國粹的魅力所在,從而熱愛京劇藝術、傳播京劇藝術。專家們還表示,面對大學生這一受眾群體,專業院團既要守正又要創新,在堅持傳統的同時要打造一批面向高校青年學生的精品劇目,並善於運用新興的傳播技術和方式,促進傳統藝術與新技術相融合,推動京劇藝術更好地走進校園、走向青年。

《“梅韻流芳”——梅蘭芳先生京劇藝術及愛國事蹟展》自即日起至本月25日在同濟大學展出。該展覽以梅蘭芳先生的藝術生涯和愛國事蹟為主題,以圖文、演出服飾、影像資料等豐富的形式進行展出,既是京劇藝術校園傳播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面向青年學生開展的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傳承與創新”全國高校大學生梅派藝術研習訓練營同日在同濟大學開營。全國高校京劇比賽中部分獲獎大學生匯聚同濟大學,特邀梅派名師、國家京劇院專業演員,對學生面對面進行藝術指導,師生同臺切磋,讓青年學生加深對梅蘭芳先生及梅派藝術的認知和了解,並加強全國大學生京劇愛好者和京劇社團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京劇藝術的校園傳承與傳播。

作為系列紀念活動之一,11月19日還將在同濟大學舉辦“大師與經典”梅派藝術專題講座,將以衷和樓紀念展覽為現場環境,創新講課形式,開展現場教學。講座將圍繞梅蘭芳先生與京劇藝術展開,從梅派藝術的唱腔、唸白、表演、服裝、化妝等微觀元素,到梅蘭芳藝術體系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體系的異同,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本質等方面,闡述梅派藝術體系的魅力。

此次系列紀念活動由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指導,得到中國梅蘭芳藝術研究會支持,由同濟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京昆)傳承基地、上海市大學生戲曲實踐基地承辦。

同濟大學歷來重視戲曲藝術教育,在國內高校中較早引入了戲曲藝術教育。同濟崑曲研習社成立於1987年,京劇社成立於1997年,由同濟大學黨委宣傳部直接指導。近兩年來,同濟大學還積極發揮京昆社團在中國傳統文化海外傳播中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文化走出去”活動,分赴意大利、德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等國相關高校進行京劇藝術的海外傳播和國際交流。

同濟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同濟大學聯手上海京劇院共同主辦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5週年系列活動,既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的傳播與傳承,也是以梅蘭芳先生的愛國故事為生動素材,面向青年學子開展的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同濟大學今後將繼續推動京昆藝術的課程建設、藝術推廣、傳播交流、科學研究,更好地發揮好京昆藝術的育人功能,提升美育教育質量,助力學校“三全育人”,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黃艾嬌 許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