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四輪驅動」助推干訓工作提質增效

福建南安:“四輪驅動”助推幹訓工作提質增效

近年來,福建省南安市委高度重視黨校幹訓工作,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以爭創“一流縣級黨校”為目標,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從培訓模式、學員管理、隊伍提升、制度建設等四個方面創新工作思維,進一步營造了團結合心、工作合力、節奏合拍、正氣合成的良好氛圍。

創新培訓模式做特色。針對南安幹部數量大、培訓任務重的特點,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新形式下縣級黨校開展幹部培訓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一是採取“黨校黨性教育培訓+高校專業能力培訓”模式對所有科級幹部按分管工作分成不同培訓模塊,在完成黨校系統政治理論和黨性教育培訓後,依託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能力提升培訓,並由市四套班子相關領導帶隊,培訓內容經黨校、協辦單位、帶隊市領導協商確定。自去年3月以來,已完成創新驅動、基層治理、城鎮規劃建設等15個專題培訓,培訓科級幹部近800人次,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市領導和廣大幹部充分肯定。人民網、泉州《僑區快訊》等媒體刊物對這一做法進行刊發報道。二是開啟年輕幹部培訓新模式,貫徹實施 “優秀年輕幹部‘432’梯次培養計劃”,協同市委組織部於6月中旬舉辦南安市第一期年輕幹部領導力提升培訓班。整個培訓週期為2年,要求參訓的學員必須是現任部門或鄉鎮黨政正職及部分重要崗位副科級幹部,全日制教育學歷必須大學本科及以上,由組織部長、黨校校長擔任帶班市領導,黨校常務副校長兼任班主任。除安排四次不少於半個月的集中學習培訓外,培訓還包括安排學員到重點項目實踐鍛鍊,以及到省發改、經貿等部門或深圳、廈門等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在兩年培訓期間,設立專門培訓檔案,由組織部、黨校進行全程管理、考核,量化學員階段學習培訓效果。此培訓班的舉辦得到南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參加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市財政專門核拔100萬元作為培訓經費。

加強學員管理出成效。一是在主體班次實行“德能雙百分制”量化考核評價辦法。制定《南安市委黨校主體班次學員考核評價暫行辦法》,對學員實施“德”“能”雙百分量化考核評價辦法,設置可量化的具體考核評價標準,對學員在校期間學習態度和表現、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情況、實踐鍛鍊成效、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數量化。培訓結束時,將“德”“能”雙百分量化考評結果反饋到學員所在單位,並存入幹部培訓學習檔案,有效提高學員管理科學化水平。二是在培訓中實行“三張表格”制度。要求學員在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後分別填寫培訓問題表、學習收穫表、工作建議表,確保每位學員都能帶著問題來學習,在學習中有收穫,回去後能創新性開展和推動工作,特別是第三張表格,要求學員在培訓結束後一週內提交一份“純乾貨”意見建議,為南安發展建言獻策。由組織部長對每份意見建議進行審閱,黨校進行分類整理,擇優編髮一些高質量的工作思路、意見建議供市委市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參閱。一年來,共轉送意見建議36類867條,已得到採納和推廣達100多條。三是實行課後互動環節制度。為讓學員在培訓中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於每次專題講座結束時,專門留置15-20分鐘時間,靈活安排互動提問環節,隨機提問2-3名學員談聽課心得或由學員對培訓老師提意見建議,確實增強專題講座培訓成效。四是創辦《南安黨校》校刊。開設“學員天地”欄,刊發學員推動工作的好思路和對南安發展的意見建議,一段時間以來已刊發16期,黨校智庫諮政作用得到發揮。

注重隊伍提升夯基礎。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抓緊抓好。一是設立“黨校教師幹部人才項目”。配套專項經費,支持幹部教師進修訪學、蹲點調研。一年來,共選派幹部教師參加科級幹部專題班跟班學習、上級黨校系統學習培訓共38人次,設立調研項目達16項,多篇調研文章、交流材料在各級刊物上刊發。二是建立健全教師授課宣講、學術交流、接受採訪等報備制度。堅持學術探索無禁區,黨校講堂有紀律,始終要求全體教師牢固樹立黨校意識,確保“黨校姓黨,教師姓黨”原則。同時,積極落實市委領導到黨校上課制度,依託科級班、青幹班、股級班等主體班次,邀請市委領導到黨校講課,一年來,共有7名市委常委13人次到黨校授課。三是開展“客座講師”評選工作。與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合作,制定客座講師管理辦法,選聘南安市內外部分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善於課堂講授的黨政幹部或專業人士擔任黨校“客座講師”,並將“客座講師”納入南安高層次人才管理範疇。選聘工作計劃分三年進行,從2018年開始,每年探索選聘3-5人,不斷充實壯大南安市委黨校師資力量。

深化制度建設強根本。一是創新學習機制。開辦每週講壇,班子成員帶頭,全體幹部教師職工輪流開講,不斷提高學習實效性;舉辦“不忘初心”黨員入黨集體生日會,引導全體黨員回憶入黨時舊日情懷,喚醒初心。二是創新工作落實機制。對全年教學、科研、諮政、隊伍建設等20項重點工作進行項目化管理,制定項目分解表,落實責任人、責任科室,定期督促落實、考評進展情況。三是創新日常管理機制。重新修訂和完善機關管理、教學科研管理、後勤管理等10餘項制度,並對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實行分類績效量化考評。堅持一切重大問題的決策都由校委會集體討論決定,嚴格落實管辦分離原則,推行財務運行情況每半年向全體幹部教師職工報告一次等制度,形成按制度辦事、按制度管人的良性機制。

(福建南安市委黨校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