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村乡亲们住上了“福利房”

秋末,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宝丰乡福利村353户白族群众的“排危房”已通过县级验收352户,最后剩下的1户也已启动建房。全村享受农危改补助资金380多万元,乡亲们住进了“福利房”。

福利村乡亲们住上了“福利房”

福利村

福利村地处沘江峡谷,是云龙县的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农户703户20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520人。当地群众住房以木屋架、冲板墙、盖瓦顶居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危房比例占50%左右。

农危改项目是山区群众得到实惠最大的项目,最近两年,国家扶持云龙县的农危改补助资金在3亿元以上,全县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对象共实施2万户以上,各级齐心协力来推动这项惠民工程。

福利村被列入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对象危房改造353户,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担心资金到位情况,农危改项目一度推进滞后。

今年2月20日,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来到福利村督查农危改项目,发现农危改仅启动了20余户,当天晚上,云龙县委就对福利村农改项目滞后等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

福利村乡亲们住上了“福利房”

福利村标语

第二天,福利村召开了农危改紧急整改会,及时分析总结教训,调整责任领导;第三天,全体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再次逐户排查符不符合享受农危改补助资金,精准识别到每个农户。最终,福利村确定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5户,其余农户危房改造288户,并制订了一户一个实施方案,将瓦顶翻盖、空架房加固装修、墙体粉刷等改造项目精准到户,测算出每户详细的补助资金,在此基础上,一户一户动员,一户一户启动建设。

“受到通报批评说明我们的工作缺失,不能有想法,更不能背上思想包袱,要奋起直追,努力扭转农危改的被动局面。”原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润春说。在做好全村农危改协调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起了瓦草片区危房改造重担,通过几个月苦干实干,完成了67户群众的农危改任务。

福利村乡亲们住上了“福利房”

福利村新房

福利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己施工为主,主要难题是有的农户外出务工,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无劳动力,这些农户想实施农危改但无法启动,村党总支、村委会、驻村帮扶工作队想方设法,组建织了7支施工队,帮助60余群众改造了危房。

帮助群众改造危房还要积极防止新增危房。福利村农户房屋的后檐沟、耳房侧沟都是土沟,房屋石脚普遍没有灌浆。每年雨季,整个石脚都浸泡在水里,地基泡软了就会导致房子下沉拉裂,出现新的危房,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就给群众算好“防危账”,动员农户将房屋后檐沟,侧沟改造成水泥沟。全村今年改造房檐沟300余户,让安全稳固的住房能长久为群众服务。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李少军 左东敏 杨虎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