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皓皓妈妈前天又凶了孩子。

幼儿园老师再次“投诉”孩子午睡不睡、上课爱起哄、跟后桌聊天。她气得取消孩子当天玩ipad的时间,皓皓又哭又闹,吼到:“坏蛋妈妈,我不要你,我去找奶奶。

这一句话刺痛了她,她曾经是最好的妈妈。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在皓皓之前,流产过一次。怀皓皓时医生觉得有先兆性流产风险,住医院保胎半年。最长时间2个月没洗澡,最美年龄身上有怪味,可她觉得值得。

皓皓出生了,凌晨2点睡来不睡,她盯着看,抱哄半小时,柔声哄1小时,不觉得累。那时,她有世上最温柔的耐心。

如果有人说,有一天,她会动手打孩子巴掌,用手指戳脸。孩子越哭,她越大声呵斥。她觉得绝无可能,孩子那么可爱。

这一天,很快来了。

1岁半孩子喂到嘴边不张口,还把面条丢地上,她拍桌吓唬:“坐好!你要不要好好吃饭!”再然后,刚收好的衣服又被都翻出来,说了两遍还翻得很开心,打了手掌,为了让皓皓记住教训。

后来,皓皓排练很久的诗朗诵,就不愿上台,她第一次动手打孩子。

孩子并没犯大错,她却很容易凶孩子。事后很后悔,过两天还是对孩子大声吼,生气罚站没收手机。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她不明白,曾经温柔耐心的妈妈,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也许,皓皓妈妈能从“破窗效应”中找到答案。

01 何为“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杂乱贫困区。停在杂乱区的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社区的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在家庭教育上随处可见。

老师第一次说孩子上课不专心,你开始发现他吃饭不专心、上画画班做小动作、玩拼图也三分钟热度。

家里精心装修过的新房,孩子在墙上乱画后,客厅堆满孩子玩具,再然后沙发上放脏袜子,客厅乱了,其他房间也懒得收拾。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这些都是因为,某一个小行为打破了第一扇窗又没有及时修补。生活中我们很可能还在犯下面三个细节的错误。

02 破窗式语言,不被尊重的孩子学不会自爱。

柯南说:“语言犹如利刃,一时偏差,可能会失去一生。”

可生活中我们的父母经常用语言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亲戚家的熊孩子玩完要拿走玩具。这么小的话题,有145万成年人在关注,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被“强制分享”玩具的阴影。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为什么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拿走玩具?

因为,当别人索要自家孩子的玩具时,中国家长想都不想,就说:“你拿去玩吧”。玩具的主人是妈妈,不是孩子。孩子哭闹,妈妈还会说:”别小气,不就是让小朋友玩一下嘛,哭什么,丢人。“

爸妈和老人,永远不懂,“没事,你拿去玩”是在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暗示别人可以不尊重孩子玩具的所有权。

不仅是小孩子,很多成年人,父母仍然会用语言打破他们的窗。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佟丽娅刚结婚,她父亲在《快乐大本营》对女儿悉心教导:嫁到陈家,要多干活,多伺候陈思诚。男尊女卑的思想把佟丽娅养得太”穷“。在陈思成屡次出轨,佟丽娅觉得回家就好。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佟丽娅要钱有钱,要颜有颜,在婚姻中还这么不自信。因为,亲生父亲当着全国人民打破了她的第一扇婚姻平等的窗。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从古到今,中国父母非常擅长贬损家人。

来客人了,“贬损式介绍”这是贱内、犬子不才。

见老师,谦卑地说:”我这孩子,非常好动调皮,老师你放心管,放心打。”。

短短一句,就断送了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外界都可以”欺负“孩子。

02 破窗式环境,零乱的环境教不出自律的孩子。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地环境也在创造人。”

破窗效应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20世纪70、80年代纽约被称为“罪恶之城”。地铁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光天化日之下敲闷棍,导致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美国传奇流行巨星麦当娜19岁时,在纽约曾被人拿刀顶着背部,并拽到楼顶侵犯。

整个城市犯罪猖獗,警察束手无策。

后来,有一位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破窗理论”的启发。他整治地铁车厢环境,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他的做法曾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

结果发现非常有效。后来,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市。

这跟育儿也是相通的。

有一天,我带诺宝去小区宝妈家做客,发现她家客厅被玩具堆满,游戏垫上还有脏袜子,跑步机上都是灰尘。我用洗手间,发现洗手台上密密麻麻,还有吃饭的碗。灯开关上一层黄黄的污渍,我没有用手开灯。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后来发现,这是有娃的家庭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为什么教孩子学习收玩具,孩子总不听。因为,杂乱的环境教不出自律。

02 破窗式关系,不亲的关系会管教困难。

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把孩子给老人带回老家带,你后悔了吗?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不亲自抚养,很容易变成破窗式亲子关系。

我有一个学生,玲玲,6岁前姥姥带,7岁接到爸妈身边,进的是上海最好的小学。但是孩子脾气倔强,胆小不自信。妈妈管教,孩子会发脾气丢东西,妈妈不管了,孩子抱大腿哭求妈妈不要走。亲子关系非常拧巴,两个人都很痛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1岁半前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否则你就永远失去对孩子真正的心理控制力。”

因为破窗式亲子关系,后面一定会出现感情疏离、管教困难。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怎么办呢?其实“破窗效应”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出现“破窗”;二是“没有及时修复”。

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时,“破窗效应”才会应验。如果要破解,教大家三个小方法。

03 三个补窗方法,“不想大洞吃苦,那小洞快补”。


一,停止抱怨的语言,使用优点放大镜

马云说:”永远不要抱怨,要检查自己的问题。我停止了抱怨有什么用?我成了那个时代不抱怨的人。”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我跟皓皓妈妈说:“你控制不了情绪,因为你在负面情绪里。你现在太“讨厌”你的孩子了。不信你现在说十个孩子的优点。“

果然,说不出来。

我教他使用”优点放大镜“,孩子爱聊天是不是?你放大,宝贝,你表达能力一定非常强,所以上课小朋友都还想跟你聊。如果你上课跟老师聊,老师不但不批评,还会发现你超会表达。

我再问:皓皓午睡跟小朋友聊天,有什么优点?

我教妈妈:“皓皓,你午睡睡不着,但是你都躺床上不动。你嘴巴跟小朋友讲话是不是?妈妈觉得,嘴巴才多大的地方啊,你全身手脚那么多地方都能控制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使用优点放大镜,放大孩子小小的自控。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问题就是改变的开始,孩子的每个毛病,都只是能力不足。”

不要跟朋友抱怨孩子不午睡还讲话,去观察他是不是安静独自的能力不足。

不要跟老师抱怨孩子上课不专心,去发现他是不是听不懂,请老师耐心关照。

不要跟家人抱怨孩子脾气坏,去了解他是不是缺少情绪缓解的能力。

我们要停止抱怨,去观察孩子缺了什么能力,给孩子补上。

二,及时修补破窗的关系,截断第一次破窗的行为

在我们家,父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但一定要当面和好,还必须及时跟孩子沟通。

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我恨爸爸,觉得他惹妈妈伤心,他坏。

我跟妈妈说:我讨厌爸爸,他总是让你哭。”

妈妈很严肃:“姐姐啊,爸爸妈妈吵架是我们俩的事,你要记住,爸爸是非常爱你的。小时候总把你骑在肩头,你不能讨厌爸爸。”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小小的我,不完全明白妈妈的意思。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

一个11岁的男孩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邻居很生气,向他索赔12.5美元,男孩没有钱,他的爸爸替他付了赔款,但和他进行约定:一年后,偿还爸爸12.5美元的赔款。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男孩为了挣到这笔钱,足足经历了半年的打工生涯才还清这笔赔款。

长大之后,这位叫里根的男孩成了美国总统。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里根总统成功的法门应归功于他智慧的爸爸。他和我的妈妈都懂得利用“破窗效应”去教育孩子。

三,创造尽可能好的童年环境。

1.每个孩子都会拿笔在家乱画,怎么办?可以把墙装潢起来。

一位小朋友拿笔乱涂鸦,他的妈妈拿相框装饰,还配上了图画简历,就像孩子在家开画展。

在智慧的妈妈心中,孩子的画,才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警惕“破窗效应”,很多父母会做错3个小细节,让孩子受大委屈


2.孩子玩具太多,怎么收纳?

我每次给孩子买一个新玩具,都会把他喊过来:“诺宝,这是妈妈送你的新玩具,可以吹蜡烛的蛋糕,特别好玩。你可以在家里选一个家给它,我们再一起玩。”

先介绍玩具,产生物权意识,再选择放的位置,确保更好整理收纳。

3.用“预知法”,防止每一扇窗轻易被打破。

比如:比如第一次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我们提前预知:不可以乱走乱动东西,特别是不能进卧室,不可以跑床上;可以做的是想玩玩具或去洗手间,都可以问李叔叔和阿姨。

如果没有预知,特别容易出现当面训斥孩子。

警惕“破窗效应”,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个补窗方法


“破窗效应”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当出现“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时,必须及时修好它。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让我们用观察的眼,帮助的心,温暖的嘴,养出快乐自信受欢迎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