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楚辭產生於楚地。楚地在哪裡呢?楚地是一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它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在最強大的時候控制的所有地區,指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在成熟階段統治的所有地區,也就是指包括江漢流域在內的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具體說來,是以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後來擴展到今天的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和四川,一共是八個省份。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一、南北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平衡狀況

南方的楚地,因為它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優越,很早就是人類生息、繁的重要地區。當北方黃河流域有炎、黃兩大氏族部落進行中原文明的創造時,南方江漢流域已經有了一個強大的氏族部落。它就是九黎,九黎在楚地辛苦勞作,創造著江漢流域的文明;當北方黃河流域出現了仰韶、龍山文化時,南方江漢流域也現出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嶺文化。

仰韶、龍山文化閃耀著華夏文化的光輝,大溪、屈家嶺文化閃耀著楚文化的光輝。至少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以前,南北文化的創造和發展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和基本上相似的進程。但是,到了後來,南北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平衡狀況:北方中原文化持續不斷地迅速發展,而南方楚地文化則落後了。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南方形成的強大部落都在與北方強大部落的衝突和戰爭中被擊敗而分化、衰落了,如九黎被黃帝擊敗而分化,隨後興起的三苗又長期遭到堯、舜、禹的征伐而衰落,這就使得楚地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挫折。

二是南方地區多山林水澤,不容易開發,生產力提高就比較慢,各個氏族部落不能像居住在北方平原地區的氏族部落那樣較快地由採集、漁獵的勞動轉入農業、畜牧業的生產,這種生產力的緩慢發展相應地大大限制了文化發展的速度。

因此,當北方中原地區已經躍入階級社會,建立了奴隸制國家時,南方楚蠻地區仍然長久地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會階段,並始終成為中原王朝壓迫、討伐的對象。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二、楚民族的形成及楚國家的建立

然而,歷史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直線型的,而是複雜多變的。南方許多散居的氏族部落,一千餘年以來在外抗強敵、內求興盛的艱苦奮鬥中,終於融合成一個強大的楚民族,建立了強大的楚國家,並且在吸取、學習北方先進的華夏文化和博採、消化南方土著文化的過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楚文化。

楚國又可以稱為“荊”。春秋戰國時代,以湖北為中心延展到其他省份的那個國家為什麼要叫做“楚國”,又可以稱作“荊”呢?

原來,“楚”是南方江漢流域的山林中生長茂盛的種灌木的名字。《詩經・周南・漢廣》中有一句“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說的就是這種灌木。《說文解字》雲:“楚,叢木,一名荊也。”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正是由於南方江漢流域荊楚叢生,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荊楚,所以商周以來,北方華夏楚就以“荊楚”通稱江漢流域的南方地區和南方民族,就像《詩經・商頌・殷武》裡所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譯,只有你這個荊楚,居住在中國的南方)、“撻彼殷武,奮伐荊楚”,(譯:武丁神速真勇武,奮起威力伐荊楚)。

但是,構成楚民族主體的、成為融合南方各個民族的核心力量的一支氏族部落,卻並不是江漢流域的山林水澤哺育出來的土著部落,而是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區的祝融部落的一支。祝融部落後來分化成為八支。其中非羋姓的一支為了尋求安全、富庶的生存環境,南下遷徙到江漢流域,並且在這裡紮根、繁衍,成為楚民族的前身。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三、商朝初年,羋楚已經發展成為使中原王朝不敢等閒視之的荊楚大族

羋楚本身的文化,是北方中原系統的文化,由於它把北方先進文化帶入了南方,它所活動的江漢流域便逐漸成為南方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羋楚為著本族的生存和發展,在江漢流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苦創業過程中,在與北方中原王朝和南方土著氏族的交往、衝突中,始終努力吸取北方先進文化,並堅持以其作為本民族的主導文化;同時,它不斷地融合南蠻各個民族(例如九黎,三苗的後裔),不斷地消化南方的土著文化。

到了商朝初年,羋楚已經發展成為使中原王朝不敢等閒視之的荊楚大族。商朝為掠奪、征服荊楚,不得不派遭大軍攻佔,後來又長期在楚地設立堅固的政治、軍事據點,來防範和扼制荊楚。荊楚在商朝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表面上臣服於商朝,實際上暗暗地積蓄力量,與商朝進行了曠日持久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因此可以說,南方的荊楚與北方的中原的鬥爭是貫穿商朝始終的。

商朝時,南北關係一直緊張。不過,商王朝的南侵直接將商文化不斷地傳入南方,客觀上為荊楚學習和吸取北方先進文化以加快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商代,荊楚一直是以商文化為它的主導文化的。而成熟的楚文化也反映出受到了商文化的巨大影響。

商朝末期,周王族興起,荊楚為了擺脫商朝的壓迫,就轉而順從周文王,因為忠實殷勤,周朝初年,荊楚還得到了周王朝的冊封。從此,荊楚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開始了獨特的楚文化建設。

據《左傳》和《史記》記載,楚國剛開始建國時,國家十分弱小,土地還不到方圓一百里,所以一直到春秋中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是以借鑑北方先進文化為主導。考古學家發現的楚地在這段時間裡的文化資料,都說明了這一點。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四、從春秋開始,楚國就迅速強盛起來

春秋初期,楚武王北犯中原,自立為王,表現出了他力爭平等,做視天下的大無畏精神,顯示了不受任何傳統約束的蓬勃生氣,以豪邁的氣概登上了中國的政治歷史舞臺。

到了春秋中期,楚莊王吞併了周圍許多小國,極大地擴充了領土面積。據《韓非子・有度》稱是“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楚莊王還以“向(周)鼎之大小輕重”顯示了其想要稱霸中原的雄心。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可以說,楚莊王翻開了楚國雄據南方、橫戈九州三百餘年,令中原許多國家自愧弗如,驚歎不已的歷史,展示了她那獨具特色的,並在逐漸統一江漢流域及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過程中日趨成熟的,從而體現著當時世界文明最高成就的楚文化系統。

從“大溪文化”說起,談談羋楚是如何發展成南方強盛的荊楚大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