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

說起爵位,人們腦海中一般都會浮現出"公、侯、伯、子、男

"這五個等級的爵位次序。但是實際上,這五者既不是一開始就固定下來的,也不是單純的"等差數列"的關係

"五爵"來自不同的系統

"公"和"侯"二者的地位明顯要高於"伯"、"子"和"男"三者。不僅如此,"公"也並不是一定高於"侯"的,因為這兩種爵位的來源就不一樣。

"公"、"伯"和"子"都來自於輩分。在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親族關係中,如果與周天子的關係比較近,而且輩分又比周天子高,在分封時就會得到"公"的稱號,比如周公自己就是周成王的親叔叔、周武王的親弟弟;類似地,"伯"是與周天子同輩的人分封時得到的爵位;輩分再低的,就是"子"。

"侯"和"男"兩個爵位,原本是周初實行的外服制度中的"侯服"和"男服"兩個等級。周朝實行的"九服"(也有文獻說"五服"的)制度,是根據距離王畿的遠近,來確定所在地的首領應當向周天子行使何種禮儀的規定。"侯"服處在距離周天子的王畿最近的地區,擔任守護王畿的重任;"男服"則比"侯服"低兩個等級,地理上距離王畿要遠一些, 重要性上也要低一些。

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

西周"九服"示意圖

也就是說,我們所熟悉的這五種爵位中,只有"侯"和"男"是在最初分封時給予諸侯的稱號;而"公"、"伯"、"子"都是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的貴族的稱號。西周初年分封了那麼多諸侯國,這些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便體現在它們的國君所被封賜的爵位上。一旦兩個國家之間產生了糾紛,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周天子面前評理,而是就近找到一個比雙方地位都高的人來進行"仲裁",仲裁的依據,便是宗法制所規定的不同輩分關係之間的不同行為準則。

從"五爵制"到"二十爵制",其實沒用多久

周平王東遷之後,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和號召力早已不如三百多年前王朝初建的時候了。王室衰微,"天子不下堂"的成規被一再打破,周天子甚至還要看諸侯的臉色行事;諸侯的勢力大為膨脹,周天子卻根本無力轄制,更別說阻攔他們之間此起彼伏的兼併和擴張了。

在這種背景下,原本散佈於不同地方的一個一個諸侯國代表,頻繁在會盟、戰爭、談判等場合相見,其中既有因輩分被稱為"公"、"伯"、"子"的姬姓族親,也曾經有因軍功而被封爵的"侯"、"男"等諸侯的代表。於是,

在越來越多的見面過程中,竟逐漸產生了《春秋》所記載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序列。對於後來的研究者和今天的人們而言,這一爵位次序無疑掩蓋了周朝原有的政治制度和諸侯體系,也為後來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中,根據軍功來授予爵位唱響了先聲。

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

諸侯會盟

果然,商鞅變法就以打擊舊貴族,富國強兵為目的對爵位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西周原有的五爵制擴充為二十爵制,並且打破了原有的"世卿世祿"的世襲制,改為完全根據軍功授爵,即使是宗室子弟也不例外。這一舉措,為原本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士兵提供了"逆襲"的通道,因此在執行中有著相當強大的"群眾基礎",不但在秦國順利實施,也為列國所效仿。

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

二十級爵位示意圖,其中“少上造”也稱“少良造”,“大上造”也稱“大良造”

需要注意的是,商鞅所建立的軍功爵制,為了最大限度地激勵士兵們的戰鬥積極性,因此對較低級爵位所享有權利的重視程度要高於"侯"這樣的高級爵位,而且在二十級爵位之間,也並沒有設置不可逾越的界限,只要立了功,滿足了授爵的要求,就會被授予相應的爵位。

漢代:被分成四等的二十爵制

商鞅變法創制的"二十爵制"發展到漢代,成了更加完善和嚴密的層級系統,原來線性的二十個爵位級別,被分別包含在從低到高的士、大夫、卿、君四個層級之中。

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

漢代爵位示意圖

這一分層,不但使各層級之間的差別一下子變得難以跨越,而且也不再像戰國時期那樣,權利主要向低級爵位傾斜了。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到這個時候,曾經物以稀為貴的爵位,已經成了朝廷用來控制民眾的一種工具。雖然每個成年男子甚至女子身上都會背上一個爵位,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最高也只能觸摸到二十個爵位之中的第八級,即使功勞達到了,也不可能超越"民爵"的範圍,而且他們所能享有的權利早已被大打折扣,甚至連"爵位"也退化成"榮譽稱號"了。同樣,不同爵位的人立了同樣的功勞,爵位高的人所能獲得的獎勵,也要遠高於爵位低的那個。

綜上所述,"爵位"從西周到秦漢時期的演變,大致經歷了從宗法制的貴族稱號與外服制相結合的五爵制、商鞅變法時期線性軍功爵制二十爵制,到漢代四個等級的二十爵制的演變。爵位所起到的作用,也從區分貴族身份和獎勵軍功卓著者,變成了幫助朝廷和官府"一竿子捅到底"式地管控民眾的工具。

在“重新認識西周”這個專題的前幾篇文章中,我們介紹過周公其人( ),介紹過被周公分封的數以百計的諸侯國從“多而小”向“少而強”,並逐步走向統一帝國的演變歷程( ),也介紹了在這一歷程中伴隨著的曾經握有實權的“國人”階層的消失( ),此文是這個專題的第四篇文章。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感謝您的賞眼,祝您週末愉快!

參考閱讀:

凌文超:《漢初爵制結構的演變與官、民爵的形成》

馬衛東:《春秋時代五等爵制的存留及其破壞》

黃愛梅:《西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