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正面管教》3、别装深沉,孩子需要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正面管教》3、别装深沉,孩子需要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前情回顾

之前的节目当中我们聊到:

1、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 是否长期有效,骄纵和惩罚的管教方式在长期看来都是无效的,骄纵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逃避责任,缺乏自尊。而惩罚能马上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最终给孩子带来的是愤怒、报复、反叛和退缩。



  • 是否以“自立”为教育目的,孩子的人生终究是要他们自己去书写,父母无法代笔。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要具备内省、沟通、自律等等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而骄纵与惩罚的管教方式,都在阻碍孩子的自立。



  •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与坚定的第一要义都指向尊重,尊重孩子,也要让孩子尊重父母,尊重现实。孩子懂得自尊是学会自立的第一步,我们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是教会他自我评价,而不依赖于他们的赞扬。虽然我知道,很多的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



  • 是否让孩子能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孩子行为的首要目的。只是他们往往使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所以才会招人厌烦。当我们能直接看到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时候,我们就能直接应对这个目的,从而改变应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我们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才让孩子感觉自己无所归属和失去价值。



2、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如果家长总想着控制孩子,让孩子都听自己的,那如果家长想要赢,那孩子就一定会输,输的结果就是他的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赢得孩子是赢得孩子的合作,让他在相互尊重的氛围当中与我们合作,在接受家长帮助和鼓励的同时,也承担起他自己的责任。



3、赢得孩子的4个步骤,这是操作性很强的技巧。



  • 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 表达同情孩子的做法和处境,但不宽恕孩子的错误行为;



  • 与孩子沟通错误在哪里;



  •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参与到规则的建立当中来。



那在之前节目当中我们说的这些:以和善而坚定作为基石;自立的第一步是自尊;赢得孩子,要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因为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这些都是简·尼尔森告诉我们家长需要转变原有观念的地方,也是正面管教的一些基本理论。那今天的这期节目,我继续补充几个概念,其中会提到不少我们家长因为缺乏知识和技巧做出的错误行为。

社会责任感—共同体感觉、他者贡献

提出这个概念,是阿德勒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社会责任感指一个人真心的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阿德勒的这个思想我们在《被讨厌的勇气》当中就有说过,只是我们用的是另外一个词,我们说获得人生幸福的办法是找到共同体感觉,而他者贡献是指引我们找到共同体感觉,找到人生幸福的指路明灯。他者贡献和共同体感觉就是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感。

在《正面管教》当中,简·尼尔森又重申了这个概念。她举了个例子:

话说有两个兄弟共同拥有一个农场,他们两个的生活非常艰难,兄弟两人一直是均分收入的。哥哥有1个妻子和5个孩子,而弟弟则是单身汉。一天晚上,哥哥睡不着,他觉得这样均分很不公平,因为弟弟无儿无女,到老了没人照顾,他需要更多的钱。明天我要提出以后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给他。而在同一天晚上弟弟也辗转难眠,他在想哥哥有妻子和5个孩子要养活,他对农场的付出也比我多。他应该得到三分之二的收入。第二天,兄弟两人都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公平的分配方法。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起作用的例子。

阿德勒有一个叫做“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宣称说只要按照他的方法,14天就可以治愈抑郁症。

有一位患者就去找阿德勒求助:“你要我怎么做?”阿德勒说,你只需要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情,坚持14天,你的病就会好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行一善,不求回报的为别人付出。这位患者反对说:凭什么?为什么我替别人做事儿,别人都不为我的。阿德勒打趣的说,这样啊,那你需要21天了。



事实上,阿德勒要让她知道,哪怕你仅仅只是想为别人做些什么,你就已经走上改善之路了。

阿德勒的共同体感觉和他者贡献对一个人的认识自我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过。德勒克斯也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原因在于如果我们帮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机会。

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当我们扮演“超级爸妈”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在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我应该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什么。

而且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仅仅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父母还应该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事,这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负担,分担家庭责任反而可以增加孩子在家庭中的归属感,能在这件事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解读《正面管教》3、别装深沉,孩子需要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学习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的固有观念都是会为自己犯错而感到羞耻,而阿德勒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的错误感到羞耻的信念是需要用勇气改变的。这是一个非常令我感到鼓舞的观念,也是一个在我们现在社会中很难达成的一个信念。

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犯错了之后,我们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讯息都是些什么?是不是都是自己粗心,不努力,捣蛋,愚蠢,没出息。我们自己小时候在犯错遭到训斥之后的想法和行为,现在回头去看看,其实是很清楚的。

有的人就觉得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个坏蛋,还有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好受到羞辱,就决定不再冒险。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很多孩子决定要当一个讨好者,去取悦大人。还有一些孩子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被抓到。这些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行为结果,现在我们觉得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家长和老师肯定都是好意,他们在试图激励孩子做的更好,但是他们传递给孩子的讯息却都是负面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我们觉得如果孩子不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害怕和羞耻,他们就不会做得更好。我们家长其实真的不知道除了这样之外还能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让孩子遭受斥责感到痛苦,那我们岂不是在放纵孩子吗?

其实是有办法的,就是我们大人自己也要学会,并且教会孩子,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一个兴奋的学习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家长斥责孩子的机会。

我们在斥责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内在逻辑,这个内在逻辑是让我挺震惊的。比如说当孩子犯了一个错,打碎了一个水杯,我们马上就骂孩子一顿,跟你说了一万遍了,你还怎么怎么样……让孩子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难过,避免孩子再把东西打碎。当面对错误发生的时候,家长斥责孩子背后的目的其实是与孩子划清界限。家长不愿意承担错误的责任。我们会说我教过他了,是他自己不小心把杯子打破的,责任不在我,在孩子。

但事实上,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之内,父母与孩子都是要共同来承担任何错误的后果的,给予指责孩子与孩子划清界限是父母心里不成熟的表现。是我们也害怕受到斥责,我们从小就觉得当一个杯子被打破的时候,就要有人被骂,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性心理。所以现在杯子破了,有人要承担这个责任,那被骂的人当然不应该是我,那就是孩子,所以我们用愤怒的斥责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你看,这套让我震惊的内在逻辑真的非常的阿德勒,非常的犀利。



在错误面前我们作为一个家庭共同体,父母与孩子是要一起承担后果的,但是因为我们害怕犯错,不愿意承担后果,所以用愤怒和斥责的方式和孩子划清界限,把责任推给了孩子,给孩子带来了羞辱和痛苦。最终让孩子从这件事当中学到了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东西,就是害怕犯错,这对他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所以简·尼尔森说我们需要有勇气改变我们会为犯错感到羞愧的信念,我们要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作为家长首先就要有勇气扭转这样的信念,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起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

学会道歉

简·尼尔森让我们家长学会道歉,我们家长先自己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儿,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那再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容易得多了。

接受错误的三个步骤:承认;和好;解决。

当我们把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那承认错误就变成了一次让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们知道当家长愿意道歉的时候,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我们曾经有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其实当家长对孩子道歉的时候,孩子几乎都会说:没关系,爸爸。哪怕在一分钟之前孩子还是非常的生气,而大人一旦开口说一句对不起,孩子立马就能彻底原谅。

简·尼尔森说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她有一天对着自己8岁的女儿发火了,她说:你真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女儿也知道妈妈的面管教理念,她说:“哼,等会你可别来说对不起。”尼尔森完全处于反应回答说:“你不用担心,我肯定不会来跟你道歉的。”说完,女儿狠狠的摔上了自己房间的门。

你看,为什么我们总说知易行难,我们懂得正面管教的道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做不到,而且就连这些理论的创立者,他们自己也会犯错误,所以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放弃让自己做到的努力和尝试。



过了一会简·尼尔森冷静了下来,那好吧,我去向女儿道歉吧。他走进女儿的房间,发现女儿手上正捧着一本《正面管教》的书,然后在上面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简·尼尔森向女儿道歉,说:“宝贝,对不起,当时我说你是被宠坏的孩子时,其实我自己也是,我因为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生气,但是妈妈也没有管住自己的行为,真的非常抱歉。”女儿接受了妈妈的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也知道我自己做了什么。”

冲突一定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而父母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冲突承担责任的时候,孩子通常都会愿意学习大人做出的榜样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解读《正面管教》3、别装深沉,孩子需要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再来一个妈妈和女儿吵架的例子:

妈妈在女儿的衣柜里发现了六罐啤酒,她严厉的问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儿,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

女儿想了一下说:“我都忘了这件事儿了,我帮一个朋友藏的。”

“是吗?你觉得我会相信这样的鬼话?”

女儿很不高兴“说我才不在乎你信不信呢!”然后摔上了自己的房门。

妈妈很担心自己青春期的女儿会染上什么恶习,像是吸毒。她很紧张的把这件事儿告诉了简·尼尔森,寻求帮助。

简·尼尔森问:“为什么发现那些啤酒会让你这么生气呢?”

妈妈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她回答说“因为我不希望他惹上麻烦。”

“那为什么你不希望她惹上麻烦呢?”

“因为我不希望他毁了自己。”妈妈还是没有明白简·尼尔森的话。

“为什么你不希望她毁了自己呢?”

这位妈妈终于知道了“因为我爱她。”

“是的你爱他,但是她得到这一讯息了吗?”这位被点醒的妈妈认识到原来自己完全没有把爱的讯息传递给自己的女儿。

在一个星期之后,妈妈使用了接受错误以及赢得合作的技巧。

妈妈对女儿说:”我敢肯定,那天晚上我为6罐啤酒对你大吼大叫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我一点都不关心你。”

女儿感受到了来自妈妈的理解,以至于边哭边说:”是的,我觉得好像我除了让你烦恼之外什么都不是。”

妈妈说:“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当我带着我的怒气走向你,而不是带着我的爱时,你怎么可能会有别的感受呢?我真为我那天那样朝你发脾气感到抱歉。”

妈妈道歉并且赢得合作的做法得到了女儿的接受,女儿回应道:”没关系,妈妈,啤酒我真的是帮朋友藏的。”

“宝贝,我真的很爱你,有时候我害怕你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我被自己的担心吞没了,并且忘记告诉你,我这样做只是因为我爱你。我们都怀揣着对彼此的关心和爱,那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坐下来谈谈一起解决问题好吗?”

“那当然,妈妈,我觉得这挺好的。”

简·尼尔森说,后来,这位妈妈对正面管教的理念心中充满了感激,因为爱和合作气氛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他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简·尼尔森想告诉我们的事情了。请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之前我们说,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目的,都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那同样的,我们父母行为背后的目的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为孩子的所有担心和恐惧,都是因为我们爱他,我们希望他更好。

我们中国家长都是很含蓄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很少会像上面例子中的妈妈那样,随时都可以把爱说出口,我们这里流行玩深沉的爱,我们可以弯下腰为孩子考虑很多,做很多事情,但我们就是不愿意说,我们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孩子能随时随地,哪怕是在争吵的时候也可以感知到家长的爱?明白爸爸妈妈是为我好。

我们不需要孩子在二十多岁时候的某一天,突然因为某件事情而顿悟,为我们深沉的爱而泪流满面,为自己的叛逆和辜负捶胸顿足。我们不需要这样浪子回头涅槃重生的故事,我们要的是确保任何时候孩子都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会永远都会与你站在一起,哪怕你做错了什么,也没关系,我们会一起承担后果,帮助你在错误中学会成长。

总结

  • 1、要帮助孩子获得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我们在《被讨厌的勇气》那本书中所说的共同体感觉和他者贡献,这是通往幸福的方便法门。为此,我们不要扮演超级爸妈的角色,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分担家庭责任,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这反而可以让他在家庭中获得归属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 2、因犯错而感到羞耻是我们需要用勇气克服的信念。我们要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犯错当做我们斥责孩子的机会。家长总是以愤怒和斥责的方式与孩子划清界限,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我们管用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家庭,你所犯的所有错误都是由父母与你一同承担后果的,你只需要吸取错误中的教训,获得成长就好了。



  • 3、家长道歉的三步:承认,和好以及解决。冲突一定是在两个人之间才会发生,如果我们主动为自己在冲突中的行为承担起责任,那就为孩子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他也会意识到自己在冲突中的过激行为,这是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 4、请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我们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那同样我们也要把自己行为背后的目的,也就是爱,传递给孩子。我们不需要含蓄,相比于沉默不言的爱,孩子更需要在成长的每一天都明确的知道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他们永远都会与我站在一起,为我的错误一起承担后果,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希望帮助我不断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