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私人日記將公開,史料價值有多大?

作為蔣介石長子,在權力崛起的路上,蔣經國是否如想象的一番風順,理所當然成為接班人?或者,這條權力攀升之路遠比外界想象的艱辛與挑戰?

文 | 李菁

11月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正式對外宣佈:將公開蔣經國的私人日記。這將是繼2006年胡佛檔案館公開蔣介石日記以來,另一件受到全球華人與國際學術界矚目的焦點。

據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介紹,目前胡佛檔案館藏的蔣經國日記,開始於1937年5月他從蘇聯返回中國起,止於1979年12月底,其中1948年日記佚失,1937-1940年以及1945-1949年份的日記為謄抄本,其餘為蔣經國親筆原件。

消息的公佈也讓很多一直關注此事的學者長舒了一口氣——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此次蔣經國日記的開放,可謂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1935年前後,蔣經國夫婦在蘇聯時期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臺北去世。此後,他的日記由蔣經國保存;1988年,蔣經國去世,蔣氏父子日記繼而由蔣經國三子蔣孝勇保存。據林孝庭介紹,上世紀90年代,蔣孝勇移民加拿大,之後,他陸陸續續將這批日記帶到了加拿大。1996年,48歲的蔣孝勇又不幸因癌症去世,兩蔣的日記繼而一直由其妻蔣方智怡保存。

因為蔣介石日記記載了很多他早期的個人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蔣家人原本並未有公之於眾的想法,只是想保存下來。但是很多機構都一直試圖說服蔣家能將這些日記公開。蔣家第三代相繼早逝後,蔣方智怡成了蔣家政治上的代言人。當時蔣方良仍在世,蔣方智怡與蔣方良、蔣經國長媳徐乃錦都達成共識,最終與胡佛研究所達成協議,同意將蔣介石與蔣經國日記暫存(deposit)於胡佛研究院50年。自2006年起,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陸續公佈了蔣介石日記,這批史料的公佈在學界掀起一股研究熱潮。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蔣介石日記中一頁

按照當時的計劃,蔣介石日記全部開放之後,2010年會接著開放蔣經國的日記。但這一計劃卻因兩蔣日記的歸屬權訴訟案而耽擱下來——2010年,蔣經國的長孫女蔣友梅提出,日記所有權應為蔣經國繼承人共有。考慮到日記所有權爭議,2013年9月,斯坦福大學在美國提起了兩蔣日記所有權的訴訟案,希望借用法律來釐清所有權的歸屬。

“從提起訴訟到現在,已有6年時間。因為蔣孝武和蔣孝勇的後人在2014年將所有權權利轉給臺北‘國史館’,於是目前有斯坦福大學、‘國史館’、蔣友梅和蔣孝嚴這四方留在訴訟案裡。”林孝庭介紹說。雖然所有權的訴訟仍然沒有結束,但今年夏天,這樁糾纏多年的訴訟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在訴訟案各方的努力協調下,斯坦福大學與臺北“國史館”、蔣友梅女士以及蔣孝嚴家屬達成諒解。簡而言之,訴訟歸訴訟,但各方同意開放蔣經國日記複本,以供學界使用。

“這樁訴訟案,讓我們看到蔣家後人有寬闊的胸襟,願意讓史料還原歷史的真貌,幫助學者們透過這部日記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從斯坦福大學的角度,我們非常感謝各方放下既有的成見和彼此之間的既定立場,願意敞開心胸,以學術的推進為

最高目標,同意日記能儘快地公開。”林孝庭真誠地說。至於目前仍在臺北進行的兩蔣日記歸屬權訴訟案,他說胡佛研究所將尊重臺北法院最後判決結果,並於日後進行必要之協助。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抗日戰爭期間,蔣經國在贛南擔任行政專員

林孝庭說,蔣介石日記自2006年開放之後,吸引了海內外的許多學者前去參考、使用,並基於日記的內容,做出新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在

臺灣,蔣以往是在神壇上面、被神化的一個政治人物,在大陸這邊,是罪人,是戰犯。”他說,蔣介石日記的公開,讓兩岸都回歸到人性的角度,客觀來評價歷史人物。

身為宋子文弟弟宋子安的兒媳,宋曹琍璇是這世上僅有的幾位首先看到蔣介石、蔣經國、宋子文、孔祥熙日記原本的人。原因很簡單,蔣家大部分人都在臺灣,而其他家族幾乎都在美國出生,中文有的可以看、有的可以講,但會看、會講又會寫的,就只有她一人了。

臺灣長大、國語較好的宋曹琍璇先是作為宋家家屬代表,審查過濾先期捐贈於此的宋子文檔案。宋曹琍璇幾年前就蔣介石日記開放接受本刊採訪時曾說,剛一接手這個工作,胡佛中心便向她介紹了幾個原則:對原文件不能刪,也不能銷燬。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家屬可以做一些處理:

一、涉及個人隱私部分;

二、個人健康問題,比如皮膚病或一些怪病,家屬不希望公開的;

三、家屬方面的財務問題;

四、對外人不甚友好的批評——比如,蔣介石曾在日記裡對某位將軍出口不恭,“但他的兒子仍然在世,如果這些評論被公開,他的兒子可能會尷尬”,所以就會將日記上的名字遮掉。

但所有過濾掉的東西只是暫時性的,到了2035年仍會全部公開,“到了孫子輩可能就不會很介意了”。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江西贛州,蔣經國故居

與蔣介石日記一樣,蔣經國的日記亦由宋曹俐璇代理審核,後期蔣孝嚴也派代表來斯坦福來參與檢視這部分檔案,“有部分地涉及到家屬的隱私的部分,我們也參考蔣介石日記的處理辦法,進行適度的遮蓋。”

蔣經國的日記多大程度上是內心真實的流露與寫照,或者說,蔣經國的日記有多大程度的史料價值?林孝庭說,因為日記所涉及的時間跨度長,內容十分龐雜,他目前還沒有辦法逐頁逐頁地審讀完畢。“看過蔣經國日記的專家和家屬對此有不同的解讀。”林孝庭說。蔣經國1937年自蘇聯回國之後,在蔣介石的要求下開始寫日記。不僅如此,每年年底,蔣介石還會審閱、批註蔣經國的日記,來觀察他的政治修養和修為。

“所以有一部分人認為蔣經國的日記寫得蠻刻意的,因為他知道父親會來審讀,這讓他不敢說真話;但也有人認為蔣經國在日記裡面寫了自己的真性情,比如‘中研院’近代史所前任所長黃克武在早年專訪裡提到,蔣經國先生對於某些人物的批評非常直率。我雖然沒有辦法完整地閱讀蔣經國日記,但我的想法是,即便是蔣經國知道他父親每年都會看他的日記,在某些比較

敏感,重要的事件,他下筆謹慎或有所保留。但你若說如果因為他父親要看,所以他平時的日記每天都要自己騙自己,隱瞞自己,數十年,每天都是這樣說謊,也不盡合理。

林孝庭又補充說,“數十年來沒有間斷地寫日記,單就這一方面來說,它所呈現的內容,就很值得歷史研究者去研究。我們可以窺見,作為重要的政治人物,對於某些重要的議題,他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對於過去重大的歷史事件,或許也可以提供新的線索。”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合影

據林孝庭介紹,蔣經國日記年份跨越1949年,涵蓋1930年代至1940年代大陸時期其在贛南擔任行政專員的經歷;1945年抗戰結束前後他參與國民政府與蘇聯之間的交涉談判、戰後協助接收中國東北的艱鉅過程;以及國共內戰晚期政局動盪風雨飄搖之中,他追隨父親蔣介石的慘淡經驗;1949年赴臺後,蔣經國開始主導國安、情報與軍隊政治工作,並被賦予重要政治角色,從1970年代起,他在“行政院長”與“總統”任內面臨的各項內外艱鉅挑戰,其日記裡都有詳細記載。

而這個歷史時期,作為一名學者,林孝庭期待從蔣經國日記裡獲得的最關心的議題包括:作為蔣介石長子,在權力崛起的路上,蔣經國是否如想象的一番風順,理所當然成為接班人;或者,這條權力攀升之路遠比外界想象的艱辛與挑戰?

“50年代,蔣經國奉父親之命,來整頓國安、情報與政治工作,所以很多人認為,他應該為

臺灣的白色恐怖承擔歷史責任。我也想等日記公開之後,來看看他究竟內心怎麼想的?這些任務是他真心希望推動的,還是在一種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的這些工作?他又是如何認知白色恐怖這種威權統治的?”林孝庭說。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1953年,蔣經國與尼克松夫婦。

在這段歷史時期,最有影響的事件便是“孫立人案”。林孝庭說,目前外界通常的看法認為,蔣氏父子忌憚背後有美國人支持的孫立人,於是羅織“兵變”罪名,在1955年將孫立人軟禁。“當時蔣經國在軍隊裡推動政治工作,遭到孫立人的堅決反對,兩人關係很僵。我好奇的是,蔣經國明明知道孫立人有美國人的支持,如果他還是想盡辦法把孫扳倒,難道他沒有考慮過後果嗎?因為蔣經國曾經留蘇的經歷,又娶了俄國老婆,他並沒有完全得到國民黨人士的信任,美國對他更加不信任。他不曉得把孫立人扳倒之後,會面對海內外包括國民黨內外對他的不利批評和反擊嗎?他不顧忌政敵會利用孫立人案來攻擊自己嗎?……我很想從他日記裡抽絲剝繭瞭解這些情況。”

到了上世紀70年代,蔣經國漸漸掌權,而此時的臺灣政府對內對外皆面臨巨大挑戰。“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決策者,國際和島內民主化運動的挑戰,蔣經國是如何認知這個問題的?整個70年代,他對開啟政治本土化,栽培包括李登輝在內的島內政治人物,是如何思考的?他有更長遠的想法,還是面臨種種挑戰,做出政治上的決策或姿態……蔣經國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我想了解的。”

對林孝庭來說,另一個讓他有興趣的點是,隨著包括美國方面以及臺灣島內越來越多的史料被公開,實際上已經證實了1949年之後,兩岸的交流一直沒有斷過,相反,一直在通過第三方管道秘密來往。“我想了解,蔣經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林孝庭說,當時西方輿論非常關注兩岸之間會不會有第三次國共合作。“此時正處於冷戰時期,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沒有理由容忍兩岸有實際性的接觸,蔣經國也被美國批評為幕後接觸的推手。我想看看在他日記裡有沒有這方面的蛛絲馬跡,如果與蔣經國沒有關係的話,他對這些‘謠傳’持什麼看法?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和思考的議題。”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江西贛州,蔣經國故居

不過遺憾的是,蔣經國的日記只寫到了1979年12月底。1980年年初,蔣經國動了一個手術,1982年又進行了視網膜手術。愈來愈惡化的健康狀況,最終導致他決定停筆、不再記日記。

“從他停止寫日記到去世,還有8年時間。這8年有很大重大事件,還有一些重大的謎團,很遺憾無法從蔣經國的回憶裡找到答案。比如林義雄滅門血案,陳文成命案,以及1984年的江南案。這期間有很多未解的政治案,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辦法從蔣經國日記裡找到他第一手的想法。”

而蔣經國生命最後階段的一些政治選擇,其背後的思考與原因,也永遠成了一個謎。比如,1984年為什麼選擇李登輝擔任副手,1986年為什麼毅然同意黨外勢力組成民進黨,並開放黨禁,同意兩岸大幅度交流與探親等等。遺憾的是,很多發生在80年代的重大事件,在蔣經國的日記裡無跡可循。

相信對大多數歷史愛好者來說,還期待著從蔣經國日記裡看到一樁“歷史八卦”的答案——那就是上世紀30年代,蔣經國在贛南擔任行政專員時,與章亞若的一段戀情。“這段感情早已不是秘密,章家孩子也認祖歸宗了。我相信還是很多人對於蔣經國與章亞若交往的具體情況,能否找出來兩人當時的互動,還是非常好奇的,這也是蠻有趣的部分,也許能從他的日記裡找出蛛絲馬跡。”

12月17日,胡佛研究所將舉辦蔣經國日記發佈會,除將邀請重量級學者討論蔣經國的政治生涯之外,還將展示部分日記原件內容。但因為胡佛檔案館仍處於閉館狀態,所以,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們得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

不過,可以想見的是,明年2月胡佛研究所重新開放,而隨之揭開面紗的蔣經國日記將成為又一輪研究熱潮的焦點所在。

(本文部分照片由林孝庭提供,特此致謝)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蒋经国私人日记将公开,史料价值有多大?

【走進心理諮詢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