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01:天道与人道的区别

什么是天道?

天道其实就是一种宇宙自然的规律,高于人类社会的准则,无为而又尊贵,是宇宙自然的规律,是无为而劳累人类行为准则。

在道家思想中,提出了“清静无为”的道理。

清静无为,就是遵循着天道,遵循着自然规律,而不是以人为的主观因素为基础。因为主观在多数情况下,会模糊了客观,从而导致事情的有失偏颇。

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人总会产生一种忧虑,总觉得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多的差距。

其实我们从天道与人道之间的不同,来分析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局面呢?

其实之所以有这种困惑的人,大多都是因为他的主观情绪影响,妄念太重,导致于自己的妄念早已经脱离了本质,脱离了自然规律。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而正所谓“顺天者生,逆天者亡”,违背天道去做事,自然得到的不是良好的结果,诸事不顺,并且易招致灾祸和问题。

所以就产生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想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必然是从内心抛开自己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自己所认同的“人道”。

不要太过于的信赖人道,而遵循天道,遵循的也是自然的规律,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庄子说: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庄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居于主宰地位的是宇宙自然的规律,居于成熟地位的是人类自然的法则,宇宙自然的规律和人类自然的法则相去甚远,不可不加以明察。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此处所说的,就是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庄子认为,天道与人道具有无为与有为的区别,天道与人道也相去远矣。

所以由此可见,顺应天道,就是最好的一个策略。

但是庄子的思想,教会我们的并不是完全的抹杀人道,并就好像我们面对人生,即便是主观意识存在着模糊客观规律的误区,但是我们也不可完全的抛开主观意识。

因为主观的意识代表的是情感,对于人生来说,又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在某一些情况之下,情感促使的也有良好的结局。

所以庄子在文中提出的一些思想,也都是属于人道范畴。庄子并不是不要人道,只是与人道相比,应该以天道为基础,因为人道的情感,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无法与博大的天道相比。

两者需要取得一个平衡,而不是完全的以主观思想为左右,否则带来的必定是偏离现实的苦痛。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02:背离天道,则会招致祸端

就好像在许多事件之中,太过于偏离天道,最终的结果都会在意料之外,而主观的情感却是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诸葛恢,他有一个大女儿嫁给了太尉庾亮的儿子庾会,二女儿又嫁给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羊楷。

庾亮的儿子后来被苏峻杀害,诸葛恢的大女儿便改嫁给了江家,诸葛恢的儿子诸葛衡就娶了邓攸的女儿。

这个时候谢裒就请求诸葛恢的小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诸葛恢就说:“羊、邓两家世代通婚,江家也是我顾念他,庾家是由于他们来顾念我,但是我家不能与谢家结亲了。”

后来直到诸葛恢去世之后,谢家儿子才和诸葛恢的小女儿成亲。

后来王羲之到谢家看新娘子的时候,认为新娘还有诸葛恢的家族风范,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容光焕发,并且服饰整洁。

王羲之赞叹着说:“我活着嫁女儿的时候,也不过如此。”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错综复杂的,诸葛恢这人一向因为家族兴旺,而有一些恃才傲物。

他有三个女儿嫁的都是高官达人,大女儿嫁给了庾亮的儿子,庾亮的儿子被杀害之后又改嫁给江家公子,江家公子后来做过尚书仆射。二女儿嫁给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而诸葛恢的儿子娶了当时尚书右仆射邓攸的女儿为妻。

这时,唯独诸葛恢的小女儿还没有嫁人,谢家知道他家小女儿没有嫁人,就上门给自己的儿子求亲,但是诸葛恢这个贵族有一些看不起新贵族谢家,就拒绝了这一门亲事。

但是拒绝之后,谢家并没有死心,还想跟诸葛亮成为亲家,于是等到诸葛恢死了之后,诸葛门户家道中路,谢家的儿子才娶到了诸葛恢的小女儿。

在结婚的时候,王羲之去到谢家看新娘,还感叹着说:“诸葛恢的女儿,还有诸葛家的风范,行为举止端庄,服饰优雅,有着大家闺秀的气度。”王羲之认为自己活着的时候嫁女儿,也只能做到这样。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诸葛恢在生前一直不同意自己的小女儿嫁给谢家,认为谢家是新贵族,比不上自己。

诸葛恢死了之后,小女儿才与谢家结亲,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小女儿嫁的才是最好的。

诸葛恢生前特别执念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想与谢家接亲,但是却没有意料到天意弄人,自己一直反对的一门亲事,反而最后成就了最好的姻缘。

有的时候,我们主观的意识情感往往是最大的骗局,我们总是过度依赖于主观的情感,总认为我们的主观评判是对的。

但是就如同庄子所说的一样,主观的人道,其实带有太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太过于依赖只会让自己陷入愚昧的思维之中,永远无法与博大周全的天道相比。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世界万物纷繁多杂,我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个理智的处理方式,自己在利益之中权衡取舍,想找到一个平衡与标准,但是殊不知,越是狡诈的心思,越是背离天道。

在庄子的《鸿蒙问道》之中,就有这样一段话:鸿蒙说:“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各自回归本性却是出自无情,浑然无知,保持本真终身不得违背,假如有所感知,就是背离本质。不要询问他们的名称,不要窥探他们的实情,万物本应自然的生长。

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时,遵循道家无为的思想,一切顺应自然,顺应的也是天道。

抛开一些主观的愚昧心思,遵循天道,一切事物便会往好的方向循环,因为有大多数时候,自认为的未必是对的,反而在无形之中背离了本质。

在《道德经》之中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行不欲之欲,不珍贵难得的财物,行不言之教,反众人过失而行。所以圣人辅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天道与人道的权衡,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较量

老子洞察了万物对于生命的坚守,从来不是通过表面的变换形式来故弄玄虚,而是真诚的遵循自然,遵循的正是天道,抛开的是人道的愚昧思想。

老子强调一切灾难和祸患,都是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引起的,所以懂得无为的智慧,用谨慎适应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自然趋近于人道。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品读国学智慧,以精华文化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