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清代名人章恺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

而该诗所描绘的便是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洪安古镇,其位于重庆、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东与湖南省花垣县的边城镇隔河相望,南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山水相连,为”渝东南门户“。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由四川(今属重庆)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一开始就描写了重庆秀山边城——洪安古镇的景色。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洪安古镇内古建筑群立,其工艺、造型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自然景点"象鼻吸水"、"九龙坡"以及"三不管"小岛都享有盛名。洪安全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悠闲的坐在船屋内的木制四方条台上,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把船拖到对岸。

还有横跨渝湘两地的洪茶大桥。

在大桥左侧的洪茶码头下去,穿过桥洞,即可走进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鸣三省亭"。所谓"一脚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点,其中既有重庆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贵州的土地。站在亭子里,不仅可以一脚踏三个不同省份的土地,就连从三个不同省份里传来的鸡叫声都能听到,这就是"鸡鸣三省亭"的由来。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三不管岛"最初得名于当地的一座无名小岛。解放前,这座岛屿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和当时的四川(今属重庆),每当群众矛盾冲突激烈时,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或决斗,三方官府则概不过问。久而久之,该岛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被当地民众和客商称之为"景阳岗"。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洪安古镇还有一条长约千余米的安老街,地势时缓时急,别有韵致。站在高处的街面上,前瞻后顾均为鳞次栉比的封火筒子,参差不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建筑群落规模非同一般。据说,镇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国期间和文革时期损毁较为严重,但至今仍有数座保存完整。

可想而知,当年的洪安集镇,那种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该是何等的兴盛!直到现在,洪安集镇的商贸活动依旧频繁如初,包括湖南、贵州的边民们都来这里进行交易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赶"边边场"。每逢镇上赶集,只见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剃头补锅、算命占卜……各行各业应有尽有,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如今的洪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不仅是复温《边城》故事、品位古镇文明和体验边区贸易的理想场所,更是一座自然风光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的精神家园。当年沈从文先生从北京回到湘西,重游边城时,再度被边地人民纯朴、善良、包容的民风感染,回北京后,于1934年写出了不朽的经典传世小说《边城》,营造了又一个令人神往的桃源秘境。洪安古镇作为《边城》小说中凄婉爱情故事的发生地,由此赋予了更为浑厚的文化蕴意。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洪安不仅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而且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纪念碑,耸立在洪安镇信合宾馆前的广场上,碑文由重庆直辖市市长王鸿举题写。纪念碑高十余米,造型独特,为三棱形。三个面分别代表着接壤于此的一市两省,整座碑体像一把雪亮的刺刀,直指云霄,令人为之一震。

走近一脚踏三省的洪安古镇,一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去过不少古镇后便会发现绝大多早已商业同化严重,但洪安古镇却不同,它还保留着当地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街边煮柴火饭的阿婆,奶孩子的母亲,又或是坐在日晒处抽旱烟的老伯,还有在自家院子放音乐和同伴练习广场舞的妇女……

他们活泛于自己的生活间奏中自得其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