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01 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視頻只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卻看得我觸目驚心。

視頻中,一位老師和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就在他收雨傘的那一刻,悲劇發生了。

一位學生衝進來,用手中的磚頭狠狠砸向老師的頭部,十秒內,狠砸老師9下!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當教室裡的同學反應過來之後,趕緊拉開這位學生。

而作為故意傷人的兇手,他不僅沒走,又狠狠地再次把老師踹倒在地。

直到他被三個男生死死抱住的時候,這場行兇才算停止。

在這段視頻中,我看到的彷彿不是一個15歲的少年,而是一隻暴戾的野獸。

為什麼這個少年會對老師下如此狠手,難道是因為這位老師很“變態”嗎?他是在替同學們“主持正義”嗎?

不,根據當時班裡的一位同學講:

“黃老師很優秀,是我們年級最溫柔的男老師了。”

而這位行兇的15歲少年,反而是個劣跡斑斑的“個性少年”,他因不服管教,和老師多次發生過沖突。

也有同學說,這次事件的導火索,就是因為他違反校規被黃老師批評,懷恨在心,才會伺機報復。

說實話,知道了事件的始末之後,震驚之餘,更感痛心。

為何本應是內心懵懂的青少年,卻反而成了窮兇極惡的犯罪者?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無獨有偶的是,在這段視頻剛爆出來沒多久後,“大連男孩尾隨並兇殺少女”的新聞便佔據了頭條。

比視頻中這位學生更殘忍的是,他不僅殺害了一位無辜的少女,還偽裝成旁觀者去“關心”受害人的家屬,“你家女兒找到了嗎?”

真的很難說,他的內心到底冷漠到什麼程度。

一樁樁血案,看得人觸目驚心,也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變成了令人髮指的惡魔?

02 “快樂教育”是一場巨大的騙局

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對他無條件溺愛就夠了。

父母愛孩子,是本性,只是這份愛如果變成了溺愛,就會變成一種不負責任。

現在的父母大多都秉承“快樂教育”的理念,一切以孩子開心、快樂為前提,但這種教育理念,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去提倡?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記得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作家郝景芳問一位企業家:“你們現在招聘最看重大學生哪些職業素質,或者你們覺得目前大學生欠缺哪些素質?”

這位企業家回答:“現在的很多學生抗壓能力都太差,逆商不夠,一點小挫折就受不了。目前我們開始招‘寬鬆一代’了,也就是九幾年出生的,從小秉承快樂教育長大的孩子,預計未來逆商更差。”

這段話讓郝景芳陷入了沉思,為什麼把快樂放在第一位,反而成了對孩子不利的做法?

不如我們先來看一看家長們鼓吹的快樂教育是什麼吧。

  • 老師佈置作業太多,孩子寫作業太累了,很心疼,索性不讓他寫了;
  • 花鉅額買了鋼琴,報了鋼琴課,結果孩子學了兩天說太累,就不讓他學了;
  • 孩子說自己做公交不方便,所以你風裡接,雨裡送,十幾年如一日;
  • ......

這樣的教育,表面上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思,實際上則是在縱容孩子的惰性,你給了他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甚至是少年,可是也幫他養成了易放棄,抗壓低的惡習。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家說,一旦孩子擁有了一個太過輕鬆的少年時代,那他必然會擁有一個艱辛的成年。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深知生活的不易,人活著,就必然要吃苦,誰也不可能為我們遮風擋雨一輩子,所以現在放縱孩子,將來孩子必然會吃更多苦。

03 你的縱容,正在毀掉孩子

你不讓孩子吃苦,不教會孩子規矩,這個世界就會用無比殘忍的方式來“教育”他。

被溺愛的孩子,小時候一個個都是上天入地的熊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無法無天的“危險人物”。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視頻:

一位十多歲的孩子當街爆打奶奶,他不顧年邁的奶奶摔倒在地,使勁地用腳直接踹奶奶的頭和臉。

面對路人的指責,他只是滿臉不屑,將其視為理所應當。

更讓人氣憤的是,在路人指責孫子的時候,奶奶趕緊站起來護著孫子,轉過來去聲討路人……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看到這一幕,我想我明白了為什麼這個10歲小男孩能夠作出如此出格的行為:家人的驕縱,讓他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可以,完全沒有是非對錯的觀念。

如果說孩子小的時候,在體力和智力上還處於一定的弱勢,造成的危害最多隻是讓別人抱怨幾句,就算真的出現了問題,也就以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搪塞過去。

可是當這些作惡的熊孩子長大了之後呢?

他們就不會再作惡了嗎?

的確,他們不會再作惡了,他們會去犯罪。

“十五歲的大連男孩,殘忍殺害10歲女童”事件剛剛過去沒多久,現在又爆出“男孩往女同學的眼睛裡塞紙片”,讓女孩的視力嚴重下降。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孩子的惡,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慄。

不得不說,這些孩子走到今天,他們的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大連男孩兇殺案中,男孩在這次犯罪之前就曾多次在違法的邊緣試探,他數次尾隨女性,被人投訴到家裡。

父母知道後沒有去責罰他,反而幫著他去指責被尾隨的女子。

和上面維護孫子的奶奶如出一轍,只不過上次是毆打,這次則是犯罪。

在極度的溺愛和偏袒中,一些孩子終於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教育家洛克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怎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每一個走入歧途的孩子,父母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父母一味地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的過錯,就為孩子的未來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在將來的某一天,親手將孩子葬送。

04 愛孩子,就對他嚴格一點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孩子嚴格一點?

最近在看《圓桌派》,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話我深表贊同。

她說:

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古人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施懲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現在的教育中,專家們清一色地倡導要對孩子講道理,把問題掰開揉碎,給孩子講明白。

這種觀點確實沒錯,可是如果任何事情都不給孩子一點教訓,他真的能夠記在心裡嗎?把所有的問題都講成大道理,孩子能聽進去多少?

所以,偶爾變換一下教育方式也未嘗不可。

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說:“犯了錯的人就應該受到懲罰,但他們之所以會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了讓他們不再去犯錯。”

懲罰並不是目的,讓孩子形成是非觀,有所敬畏,有所顧忌,這才是最重要的。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這讓我想到了同事家的孩子茜茜,對於這個女兒,同事一家人都很寵愛,同事也沒事就喜歡研讀各種教育著作,希望找到最科學的育兒方法,

有一次同事的奶奶過來,小茜茜看到老奶奶坐在她喜歡坐的沙發上,一把將老奶奶推了下來,差點把老人摔到了。

同事沒想到女兒會這麼自私和不禮貌,也不顧科學不科學了,對著女兒的屁股就是一巴掌,讓她跟老奶奶道歉。

沒見過這陣仗的茜茜乖乖給奶奶道了歉,並且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不尊重老人的行為了。

可見有時候,小施懲戒,比大道理更能讓孩子牢記在心。

有些小錯誤,父母說說就過去了,但是有些錯誤,一旦犯了,影響的就是一輩子。所以,對孩子嚴格要求,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任。

“15歲少年,抄磚頭把老師砸進ICU”,少年的惡,從何而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之深遠。

現在對孩子嚴格一點,等到未來他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一定會對你感激不盡!

-END-

作者丨戀小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