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為什麼要向美國宣戰?

小小讀書匠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本宣戰,這個時候德國要是不對美國宣戰的話,美國就不會攻擊德國了嗎?希特勒不是天真的傢伙,他直接對美國宣戰了。

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都不是資源豐富的國家,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東條英機卻野心勃勃,他們為了打破資源匱乏的局面,早早就開始籌劃尋找志同道合的盟友。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就是為了對抗美國而簽訂的,條約中明確說明,如果三國中的任意一國受到來自當前歐洲戰局和東亞戰局以外的國家的攻擊,另外兩國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歐洲戰局和東亞戰局以外的國家是誰?那不就是美國嗎?除了美國和他的盟友外,根本不會有國家加入戰局。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實際上是看不上日本,他們之所以願意把日本拉進同盟的隊伍中,那完全是看中了日本所處的位置。以當時日本所處的位置,剛好與美國和蘇聯形成一個三角地帶,日本可以同時牽制住蘇聯和美國,只要有日本在,蘇聯和美國都會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蘇聯一開始就是希特勒的攻擊目標之一,日本70萬關東軍駐守在滿洲,這使得蘇聯需要一直在西伯利亞部署重兵,那麼德國攻打蘇聯的時候,西線就會輕鬆一些,到了必要的時候,日本還可以進攻西伯利亞,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

這個是希特勒的設想,他萬萬沒想到日本後來不配合自己的行動,要是早知道的話,估計希特勒與日本簽訂盟約時就應該好好思量一下了。日本牽制住蘇聯遠東的部隊的同時,他們也牽制住了美國,日本四處的擴張必然會引起美國的忌憚,美國肯定先保住自己的利益,這不僅可以分散美軍的部隊部署,還可以讓美國不敢把資源全部租借給戰局中的國家。

1941年12月5日,德軍把這一天成為“最黑暗悲慘的一天”,德軍在莫斯科的攻勢被蘇軍全面制止住,而蘇軍在第二天就開始了全面的反擊。如果這個時候日本能夠進攻西伯利亞的話,斯大林將投鼠忌器,德軍面臨的蘇軍攻勢肯定會弱點,可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西伯利亞,反倒是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當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他整個人都不淡定了,德國在場的軍官都嚇呆了。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浦提醒希特勒,日本還沒有遭到美國的攻擊,德國可以先不對美國宣戰,可是希特勒還是對美國宣戰了。希特勒心裡很清楚,宣戰就是一個形式而已,實際上德國和美國已經處在戰爭狀態之中,德軍在蘇聯戰場上已經看到了美國坦克的蹤跡。

到1941年底,美國援助了蘇聯204架飛機和182輛坦克,德國前線早把看到美國坦克的信息傳回了最高統帥部,希特勒其實也很清楚,美國在援助英國和蘇聯,美德雙方的小摩擦在不斷增加當中,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德國對美國早點宣戰,還是晚點宣戰,已經不重要了。

如果德國不對美國宣戰的話,那麼德、意和日三國的同盟關係就破裂了,德軍進攻蘇聯不順利,這時失去盟友的話,局勢對德國會非常不利。德國與美國實際已經處在戰爭狀態,宣戰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正好蘇聯前線進攻不順利,希特勒借著對美國宣戰的同時,又開始了他的精彩演說,把二戰的責任推給了美國,德國人的戰鬥熱情再次被點燃。

日本偷襲美國,東條英機催促德國向美國宣戰,希特勒考慮到美國對蘇聯和英國的援助,德美實際已經是處在交惡狀態之中,加上德軍在蘇聯陷入苦戰,他不能在這個時候失去盟友,於是他決定對美國宣戰。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日本“勇敢”地襲擊美國珍珠港,希特勒是比較“欽佩”的:這個兄弟,比意大利那個豬隊友靠譜的多啊。

接下來我們的看到的,美國在珍珠港遇襲當天對日本宣戰,第二天下午,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下午,德國和意大利對美國正式宣戰,隨後,美國才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

可以說,在日本襲擊美國後,德意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以對美宣戰的姿態表明了對日本行為的支持。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和日本、美國和德國的矛盾都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尤其是美國和德國之間,已經悄悄地發生了多起海上衝突,雙方各有傷亡。

在東南亞,法國戰敗後,日本迫不及待地進駐了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也就是現在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這讓歐美各國非常憤怒,日本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周邊美國、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地的安全,於是,美國宣佈停止給日本供油,英國荷蘭也跟著加以制裁,而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並不多,但是離日本最近也最靠譜的油田都在東南亞的印尼等地,如果不能儘快搶到油田,日本連在中國的戰事都難以為繼。

不得已,日本最終鋌而走險,發動珍珠港事件,目的就是為了打斷美國一條胳膊之後,有個1年左右的窗口期儘可能地搶佔亞太地區的地盤,最好能結束中國的戰事,然後在亞洲佔據戰略主動之後,就可以和美國人談個好價錢了。

而在德國這邊,在希特勒侵佔西歐之後,羅斯福也動作連連,在國會通過對英國等國的援助法案後,美國開始大規模地援助英國等國家,為了運輸安全,美國宣佈西經60度以西是大西洋安全區,後來擴展到西經26度,在這個區域內,美國海軍負責護航運輸船隊。

德國人自然就不高興了:你這明擺著拉偏架、使黑手啊。

德國的軍艦和潛艇開始行動,頻繁騷擾美軍劃定的安全區,美軍也不含糊,也頻繁和德國海軍示威,雙方摩擦不斷,1941年7月,美軍進駐冰島,宣佈接管冰島的防務,而冰島的母國丹麥早在1年前已經被德軍佔領。

終於,摩擦起火了,1941年10月底,德國潛艇將一艘美軍驅逐艦擊沉。美軍反手對德國的潛艇發起了攻擊。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人就是在“求戰”,不惜和德國發生各種衝突,而希特勒對美國的“中立”也不抱希望,希特勒只是希望能把和美國的戰事儘可能往後拖,至少也得解決了英國、蘇聯、歐洲之後才動手。

但隨著兩國在大西洋上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希特勒知道兩國的戰爭要來的早一些了。

於是,希特勒希望日本能主動挑起和美國的戰爭,以減輕他的戰略壓力。

在《第三帝國的興亡》裡記載道,1941年11月28日晚,裡賓特洛甫召見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中將(1938年由駐德武官直升為大使),催促日本儘快向英美兩國宣戰。

大島當然覺得很奇怪,問:閣下的意思是,你們德國和美國之間已經實際上處於戰爭狀態了?

裡賓特洛甫說:我們和美國還沒走到那一步,只不過羅斯福是個瘋子,他會做什麼,我們也不清楚。

裡賓特洛甫給大島打氣說:只要你們去打美國,我們德國會第一時間支持你們……元首是下了決心的。

很快,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的“好消息”傳來,德國大本營迅速地恢復了生機。

此前,希特勒的數百萬軍隊正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苦苦支撐著,期待的速勝已經化為泡影,希特勒的情緒一度是很低沉的。

而當日本人的消息傳來之後,希勒特開心地和將軍們共進午餐,並一起探討著美軍的戰鬥力。

大家的意見比較一致:美國軍隊無法和德軍抗衡,因為美國官兵都是穿著軍服的商人,他們只會在戰場上逃命。

希勒特說:以後我們就能放開手腳打了,美國人將被牽制在太平洋戰場上,德國潛艇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破壞美國對英國的運輸

希特勒還補充說:美國的汽車從未在國際比賽中贏過,美國的飛機雖然好看,但發動機毫無價值,美國工業只是被誇大了而已,美國沒什麼。


雲中史記


1941年8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英美就公佈了“大西洋憲章”。德軍與美軍在大西洋上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戰爭,宣戰與否已經流於形式。

德國對美宣戰一方面是為了履行盟友的義務,另一方面也是為給德軍、日軍增長士氣。因為日軍南下東南亞可以將美軍一部分兵力留在太平洋,從而減輕德國在大西洋的壓力。在希特勒眼中,真正的敵人只有美軍,而不是蘇聯。

一提到這個話題,大家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日德夾擊蘇聯”之上,更有人把日本描繪成“豬隊友”,其實他們都忽略了德軍與美國在大西洋上的角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說白了就是德國與美國的對抗。希特勒要制霸歐洲,但英法歷來是美國的“第一國防線”,雙方在大西洋上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希特勒最引以為傲的“閃電戰”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集中力量一個時間只打一個敵人,解決完一個迅速解決下一個”。

希特勒最害怕的就是美軍在德國還沒有徵服歐洲大陸就介入戰爭,在發動戰爭之初就嚴令媒體發佈刺激美國的言論,同時禁止海軍襲擊美國艦艇。

美國也不希望過早介入戰爭,因為一是沒有做好戰爭動員,二是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美國政府只能通過不斷修改“中立法案”、“租借法案”援助歐洲。

美國海軍要援助英國,德國潛艇要封鎖孤立英國。德國海軍若不襲擊美軍船隻,英國就始終有援助,但是一旦發動進攻,又會給美軍開戰的藉口。為了結束這個尷尬的局面,德國只能另想辦法。

希特勒不希望多線作戰,但卻希望日本南下進攻菲律賓,讓美軍陷入“兩洋作戰”的局面。1940年9月,希特勒派特使斯塔瑪向日本外相松岡洋右會談,明確表示:

德國並不要求日本在歐戰中承擔軍事義務,只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國參戰;日美之戰終不可免,德意日三國強硬、堅定的態度,對美國將是一個強大而有效的威懾力量。

同時希特勒也對墨索里尼多次表示:與日本合作是阻止美軍參戰或是參戰歸於無效的最好辦法。

希特勒進攻蘇聯是德國的長期戰略目標,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希特勒就明確地說過:

英國是寄希望於蘇聯和美國,如果對蘇聯的希望破滅,美國亦將退卻,因為蘇聯垮臺,就會增加日本在亞洲的實力。

德軍侵蘇後,希特勒確實派裡賓特洛甫慫恿日本出兵海參崴或是切斷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但是日軍害怕深陷蘇聯戰場無法脫身,拒絕出兵。

日本在美國的經濟制裁下,放手一搏侵佔東南亞。希特勒當時就說道:

“我們首次有了一個頭等軍事大國站在我們一邊。”

希特勒認為只要日軍能在太平洋將美軍拖住一年,德軍就有希望結束對蘇戰爭,然後在歐洲大陸的資源支持下戰勝英美。

希特勒的計劃是完美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在太平洋也是第一的,但他們都小看了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在戰爭中的作用。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依舊堅決執行“先歐後亞”的戰略,集中力量在西線對付德軍,同時又不斷援助蘇聯,反而是希特勒陷入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學術界一直有種說法:太平洋戰爭才是二戰的起點。在此之前,各國都是各自為陣,不具有“世界性”,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兩大陣營才真正實現協同作戰,德國對美國宣戰也標誌著軸心國陣營正式成立。


史料不輯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隨即向美國宣戰。

德國這種做法,是在履行軸心國的條約和義務。

題主說,條約裡規定,只有日本遭到別的國家進攻了,才會履行宣戰的義務。小編只能說,題主太扣字眼了。

二次大戰中,德,日,意有哪一次不是主動進攻的。有哪一次是遭到別國事實上的進攻呢?如果是這樣,軸心國還有成立的必要嗎?

更何況,就算德國不宣戰有用嗎?美國一旦反攻,就是進攻日本了,就算德國憋著不開囗,美國也會把德國納入軸心國範圍主動進攻的,畢竟歐洲在美國眼裡戰略上更加重要,“先歐後亞”一直是羅斯福的戰略中心!

既然是這樣,希特勒為什麼不乾脆賣個人情給日本,搶在美國之前宣戰呢?雖然日本沒有進攻蘇聯讓希特勒大失所望。




南雷霆峰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德國並沒有義務向美國宣戰!希特勒為何會對當時“富得流油”的美國宣戰,可以說是“二戰之謎”。

二戰之謎:希特勒向美國宣戰

為什麼說這個問題是二戰之謎,那是因為很多人知道當時日本和德國是同盟關係,但是規定是:當被其他國家攻擊的時候,作為同盟國國家需要共同對應。也就是說,如果是美軍主動攻擊日本的話,那麼德國宣戰的理由則按照同盟條約。但是,戰爭是日本挑起的,德國就沒有必要對美國宣戰。就如同德國和蘇聯打的熱火朝天,日本並沒有參與的道理。(當然有現實原因,但是明面上依然日蘇條約所在)1941年12月,日本向美國宣戰,希特勒的做法讓後續許多歷史學家都十分頭疼,因為並不知道為何他會選擇對美國宣戰,因為當時德國也陷入了苦戰,在莫斯科周邊準備撤退。關於希特勒的這個決定,現在有很多種說法。

美國的援助

在德國一路進軍到莫斯科的時候,確實蘇聯處於劣勢,但是蘇聯並非是孤立無援的。美國在背後給了許多物資和武器,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分為5個時期:

  1. 協定開始前: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給錢)

  2. 第一協定期間:1941年10月1日~1942年6月30日;1941年10月1日署名

  3. 第二協定期間:1942年7月1日~1943年6月30日;1942年10月6日署名

  4. 第三協定期間: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1943年10月19日署名

  5. 第四協定時間: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對公宣稱是1945年5月12日終了,實際上到9月20日才全部結束)

到結束時,美國支援蘇聯的物資有:(部分)

  • 飛機:14795架

  • 戰車:7056臺

  • 槍:8218支

  • 機關槍:131633支

  • 鐵道貨車:11155輛

  • 運輸船:90艘

  • 潛艇:105艘

  • 魚雷艇:197艘

  • 食物:4478000噸

  • 軍靴:15417001雙

......

美國當時國內反戰的情緒很高,但是從當時情況來看,美國並不能袖手旁觀,雖然沒有投入太多正面戰場的兵力,但是通過第二次海軍擴張法、第三次海軍擴張法、修改中立法、制定武器援助規定、援助英國等方式,從另一個方面對戰爭策源地的德國進行打擊。而此種方式也是美國當時戰略的基本思維,所以希特勒十分理解美國的立場,藉此機會向美國宣戰。

希特勒的目的

其實這個說法用在向美國宣戰之上,有些牽強,但是並非完全說不通。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宣戰美國,當時很多人評價這個事情是“愚行”。但是希特勒是傻瓜嗎?是他讓德國從一戰的陰影中走向了世界巔峰,讓德國有了再次發動戰爭的力量。從這裡來看,他的智商至少在200以上,那麼為何會有這樣讓人不解的行動呢?那就是希特勒對於發動戰爭的目的!發動戰爭真的是希特勒的目的嗎?並不是。

通過戰爭,能夠統一國民思想,極大提升國內生產力,促進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在戰爭期間,噴氣式飛機、雷達、導彈、生化武器、電腦、原子彈等劃時代的發明接二連三。通過宣戰,刺激德國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讓目前國民認清形勢,或許也是希特勒所想之地吧?!

想要藉助日本力量,讓其攻打蘇聯

如前文所講,日本德國意大利為軍事同盟國家,但是其關係卻不是想象中的好,原則上只有同盟國家受到攻擊的時候,三國可以向攻擊國家宣戰。1941年6月,德國和蘇聯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就沒有對蘇聯宣戰,因為沒有這個義務,戰爭是德國跳起來的。最終日本並沒有向德國宣戰,選擇了日蘇中立條約。

相反,當日本對美國宣戰,進攻珍珠港的時候,德國也沒有義務向美國宣戰。但是,就在數日以後,德國卻宣戰了美國。當時納粹的幹部們,有反對希特勒這個決定之人,即便如此,希特勒還是選擇宣戰。這個時候,德國的目的並非是真正的打擊美國,而是想讓日本幫助德國!日本和美國開展是1941年12月份,莫斯科的冬天是真的冷!德國軍營中也是陰雲密佈,如果日本能夠排出駐紮在中國境內的遠東軍進攻蘇聯的話,那麼蘇聯將會無法反擊。所以希特勒此時認為:德國向美國宣戰,意味著是日本的夥伴,那麼日本也應該幫助德國了吧!但是,結局是日本選擇繼續南下,陷入中國戰場無法自拔,最終希特勒的願望也付諸東流。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要收取二維碼使用費?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日本兒童書在中國爆賣,本國書店卻持續破產!》


日本二三事


其實這些戰犯在戰爭之前他們根本不懂 不知道地理 希特勒也許根本不知道俄國到底有多大 只知道自己很強大 日本人也不知道山本五十六 也許也根本不知道美國有多強大 所以先打了再說 就像慈禧太后向八國聯軍開戰一樣 老太婆根本就不知道八國聯軍有多強大 就開戰了


廣運物流信的過的物流安全價低gg2...


德國願意和日本簽訂同盟條約,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打,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就是一統歐洲,甚至目標也只是歐洲,未必是全世界。

歐洲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英、法,因為一戰英、法給予了德國太多的屈辱。復仇是希特勒上臺,恢復國力的最大動力。美國本是英國的殖民地,反英是美國立國的主要對手,可到了一戰時,美國成了英、法的盟友,也參加了凡爾塞和約的制定和簽訂,自然也會全力維護和約對德國的限制。而美國在一戰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力最為強盛,這是那怕己恢復了不少國力的德國依舊不能匹敵的。防止美國介入歐戰,是德國戰略要重點考慮的事。

美國雖受國內孤立主義思潮的羈絆,一直沒能參戰,但同時,美國與己明顯衰退老牌帝國英、法比,在亞洲有更多的利益,日本戰略目標是亞洲稱霸,必與美國發生衝突。這樣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可利用日本牽制美國。

當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希特勒政府一定有過一番評判。德國如不向美國宣戰,不能保證美國不向德國宣戰,畢競德、意、日是有同盟的。如果主動力挺日本,還能讓日本在亞洲更賣力的與美國糾纏,最好是把美國拖住在亞洲而無法顧及歐洲,即使美國參戰到歐洲,也勢必會被分散力量,兩線作戰。按正常邏輯,是日本偷襲的美國,那美國應該全力向日本復仇後,再向歐洲,而日本那時可有近億人口,和美國耗下去,希特勒應該可以搞定歐洲了。

沒想到的是,羅斯福總統選擇的卻是先歐後亞,而美國的國力居然抗住了兩線作戰!早知如此,希特勒應該有親手殺了愚蠢的日本天皇的心都有。





淨月暖陽


大多數親們都認為德國與美國宣戰全是由於豬隊友幹“偷雞摸狗”勾當搞的好事,這既是一個“玩笑”又很現實,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本子這個鍋背了好多年,也無所謂了。德軍在沒搞定英國的前提下又攻擊蘇聯,此時的希特勒極力避免與美國開戰,從“紙面”意義上看,日本是在1940年時加入的軸心國陣營,與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組成軍事同盟,既然是盟國,那麼敵人當然是共同的,但是德國有權利不對美國開戰,先別說條約上沒有這款,就是有那也是廢紙。

軸心勢力三個國家的性質大致相同,都是由法西斯軍事政治集團掌控,也就是說臭味相投的三個國家搞到了一起。法西斯是由30年代經濟危機下所形成的產物,對內專制獨裁,對外侵略擴張,只是這三個國家的法西斯政權建立方式不一樣。還有一大部分“專家”也提出德國對美宣戰是因為當時出兵蘇聯時與日本方面的承諾,日本進攻蘇聯遠東地區,以策應德國對蘇作戰,怎奈在蘇軍面前精銳的關東軍也成了戰五渣選手,德國從此也不再指望日本,但是在遠東仍然可以牽制蘇軍上百萬的兵力。

事實上後來德國繼續要求日本出兵攻擊,但是被打掉魂的本子哪還敢再去送死,對盟友的要求是“乾打雷不下雨”。那麼以上這兩點,其實都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對美宣戰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整個珍珠港事件是另一個地點--大西洋角逐的最大契機。


現在我們把時間放到1941年1月6日,這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諮文,闡述了對反軸心勢力國家進行租借援助計劃,此時距離日本偷襲珍珠港還有整整11個月的時間。在1941年3月的時候,這項租借法案已被簽署成法律,也就是說美國已經卸下了“保持中立”的偽裝。4月9日美國派遣海軍陸戰隊駐守格陵蘭島,並開始制定大西洋海軍巡邏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向英國輸送援助,注意從此刻開始美國海軍和巡邏機將開始不停給英國海軍提供德軍潛艇的方位,美軍表示這屬於防禦,對於德國而言這無異於已經撕破臉皮。到6月份,美國關閉了德國和意大利使館。

正在打包準備運往英國的轟炸機

1941年8月,美國正式簽署了《大西洋憲章》,羅斯福正式密令大西洋艦隊攻擊軸心國船隻,雖然這項密令並沒有得到國會批准。9月4日,美國格里爾號驅逐艦與德國U艇發生第一次交火,直到英國巡邏機出現才結束戰鬥。9月13日羅斯福直接命令大西洋艦隊開始護航不含有美國船隻的運輸隊,並開始抽調自己的運輸船幫英國進行兵力調運。對於這樣的啞巴虧,希特勒吃的必定不是滋味,到了10月17日,美國護航艦隊與德國“狼群”已經展開真正海戰,美國一艘驅逐艦沉沒,一艘遭到重創,共造成126名士兵陣亡,德國方面則有一艘潛艇沉沒。羅斯福得知此事後徹底憤怒,在10月27日向全美國發出講話說“我們遭到了無端侵略,記住是他們開了第一槍”。

此時距離日本偷襲珍珠港也僅剩下了一個月,而美德兩國關係實際早已進入了“戰爭狀態”,由此可見整個過程羅斯福在對德態度上有很大作用。

不過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還是極為憤怒的,因為他們畢竟沒有與美國正式宣戰,仍然可以抻住了再拖會。但是德國還是向美國宣戰了,一方面能賺日本一個大人情,一方面這個大頭夢也該醒了,在大西洋終於可以放開手獵殺了。不過正如希特勒預料的一樣,美國參戰後軸心國情況急轉直下。至於珍珠港,希特勒真正憤怒之處是在於日本的偷襲根本沒有對美國海軍造成重大創傷,到是真的把美國這位戰爭巨人喚醒了。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觀點與交流,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希特勒本指望用閃電戰迅速擊垮歐洲和蘇聯,奪取這些地區的豐富自然資源以及科研工業生產力,壯大和增強德國的實力為最後和美帝來一場決戰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計劃沒有變化來的快,在德國自身犯下二大致命的一個是戈林對英作戰空軍制勝論錯誤,另一個就是希特勒下達停止追擊的命令,至使英聯軍主力能逃回英國為日後反攻留下了基礎。這二太錯誤又被日本這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量力的蠢貨給無限放大。

日本僅憑藉著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就自認為可以包打天下了,從未想過其自身嚴重的自然缺陷而且此缺陷是不可逆轉的,那就是日本是建國在一個個島嶼上的,嚴重鈇失自然資源,所有的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物質完全依賴進口,而海軍又是一個完全依賴自然資源而且還須長年積累的軍種,一旦爆發戰爭資源獲取受阻,必將使海軍處於滅頂之災。也正是因為日本自以為是自認自己強大,狂妄的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戰爭,正中美帝羅斯福之奸計讓美帝民眾得以支持參戰。沒有日本對珍珠港一戰美帝很難參於此場戰爭來,要知道在當吋美帝國內一片大好人民生活富足全國人民一致反對參戰。也許這一切應驗了中國的一句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

德國軍人素質在高,將領在出色,戰法再先進,可搭上意大利,日本這二個狂妄又自以為是的豬友,德國軍人的一切優點,德軍創造的一切勝利先機和果實都被這二個國家的愚蠢行為而衝抵斷送了。所以說德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美帝宣戰,是一種被迫而又無奈的選擇,這不是因為和日本有什麼條約而為之的行為,而是德國人一向嚴謹負責認同的結果,其要為自身行為負責和擔當,因為日本,意大利都是依附於德國本質上講這二個國家是德國的附傭國,德國對美帝的宣戰在當時更多的是站在其對附傭國道義上的一種行為,一種無奈的戰爭宣示行為,本義上講毫無實際意義。德國的失敗和悲慘就是:它離天堂美帝太遠,而離地獄蘇聯又太近。


前行者149478967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大家知道美國是個不好惹的國家,那麼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為什麼要向美國宣戰呢?

德國在此之前是不大清楚日本要狙擊美國的,至少從希特勒得知後的態度來看是這樣。當日本狙擊珍珠港的音訊傳到元首耳中,希特勒直接把日本罵了個狗血淋頭。希特勒知道,這樣一來美國必然會參戰,而日本是不行能對美國和蘇聯同時宣戰,這導致了日本不行能對蘇軍佈置在遠東的部隊進行過多的牽制。而美國的正式參戰可以說是給盟軍輸送了新鮮的“血液”

但是豬隊友日本人已經幹了壞事,德國人也不得不替他們收拾殘局,為什麼呢?因為《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存在

1941年12月7日日本狙擊珍珠港,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德國由於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保證如締約國一方受到目前未參與歐戰或中日“牴觸”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全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幫助,正是基於此,德國才不得不對美國宣戰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