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thfghfg


的確,刺刀術是日軍引以為傲的,而且世界上也找不出任何一個國家在刺刀術方面可以超過日軍了,但是要說日軍拿著刺刀術橫掃亞洲大陸,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日軍之所以在亞洲戰場上大顯身手,最主要的還在於日本的軍事工業和兵員素質。


其實到了二戰的時候拼刺刀已經成了一種非常落後的作戰方式,因為在那些西方列強中,武器已經越來越先進了,陸軍配備的武器已經向著半自動話方向發展了。

很多西方國家的步兵配備的都是半自動步槍,特別是德軍和美軍的半自動步最為先進。相比德國,美國的陸軍更具優勢,因為美軍已經達到了全體配備半自動步槍的地步。

後來,半自動步槍也開始被淘汰了,西方國家開始研發衝鋒槍,以達到在戰場上火力輸出更強的目的,這個時候,要說衝鋒槍最多的國家,非蘇聯和德國莫屬了。

特別是到了二戰後期,兩個國家的衝鋒槍數量已經超過了百萬,而衝鋒槍的使用也是步兵的火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在面對步槍的時候,火力上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


要知道,日本鬼子陸軍的武器始終都是三八大蓋,到了二戰後期,這樣的槍已經非常落後了,而且那種槍也已經有差不多40年的歷史了,所以,日本人也就是在亞洲可以發揮他們軍隊的優勢,如果改成和歐美國家作戰,基本上就是人家刀俎上的魚肉。

在二戰後期,美軍的裝備已經非常先進了特別是美軍步兵的裝備上面,清一色的加蘭德步槍和湯姆森衝鋒槍,而三八大蓋在這樣的裝備面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特別是在和美軍作戰的時候,美軍對日軍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打的日軍根本抬不起頭來。

如果說日軍想要使用他們“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那麼就必須要靠近美軍,但是在這樣的火力之下,日軍根本無法接近美軍,就已經死在了戰場上。

雖說日軍普遍使用三八大蓋,但是日軍也研發出了他們自己的衝鋒槍,名叫百式衝鋒槍,但是這種衝鋒槍就是和垃圾,自身定位不清晰,根本無法過多的生產,最終只造出來了一萬多支,在戰場上起不到什麼作用。


其實,日軍為什麼始終都要使用三八大蓋,這還要和日本的軍工科技有關,日本一身的軍工科技根本比不上歐美國家,雖然和亞洲國家比起來無敵,但日本的軍工科技根本無法讓他們發明出更先進的武器,所以,即便是在二戰後期,日本也只能為陸軍配備三八大蓋,要想配備別的更加先進的武器,日本根本沒有。

所以,當日本在面對軍事實力非常強大,軍工科技非常先進的美軍時,也只有捱打的份了,不是日軍不想使用刺刀術,而是他們根本使不出,還沒有接近美軍的時候,就已經被美軍打死了,更不要說和美軍進行肉搏戰了。


夏目歷史君


問題的關鍵就是美軍正面火力實在是猛。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一個12人步兵班的基本火力配置如下: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到了二戰中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基層步兵班火力進一步加強,由12人變成了13人: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卡賓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增加)一名火焰噴射器手,專門配置一副火焰噴射器清繳日軍坑道。

也就說日軍面對的美軍士兵,幾乎都是自動輕武器,射速都要遠遠高於日軍手中的那杆三八大蓋。

所以,拼刺刀尤其是正面拼刺刀,很難接近美軍士兵,即使拼刺刀,美國佬人高馬大,體力上並不吃虧,當然也有例外情況,那就是超級人海戰。

這種發狂版的刺刀衝鋒,其實根本無法扭轉戰局,只不過拖延一下時間而已。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多圖警告,歡聲笑語學知識

在日軍眼中,美軍是這樣的:

日軍就可以這樣板載了:

然後

卻被現實無情的打臉

而在硫磺島之後


好了,搞笑時間結束,咱們來講真實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二戰爆發之後靠著租借法案獲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時也鍛鍊了國內的工業實力。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美國陸軍已經將武器裝備更新進步到一定的水平了(可惜太平洋戰場的主力四等人海軍陸戰隊並沒有更換)。

在瓜島戰役之前,海軍陸戰隊的主力依舊是春田1903步槍加M1919水冷機槍,火力與日本幾乎持平。因此瓜島美軍打的那叫一個慘啊,要不是有巴斯隆這種猛男,美軍還真的就不一定扛得住。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直到瓜島戰役結束,四等人才換上了陸軍姥爺玩剩下的M1加蘭德等自動火力,這才擁有了碾壓日本的火力。

而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海軍陸戰隊大規模的裝備了M2A1型噴火器,主要就是用來對付日軍密佈的坑道設施和大規模的萬歲衝鋒。

在瓜島戰役之前,美軍還是很怕日軍的萬歲衝鋒和刺刀術的。在瓜島之後嘛。。。。。。對不起,後勤好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利刃號


說到玩刀,張大彪有句提氣的話,白刃戰,我們是他祖宗,不敬祖宗不行。張大彪不只有活在電視劇裡,國人都知道那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長城抗戰,使鬼子聞風膽喪,所以他在中國玩不了刀。

八路軍慣使者,也不唯有玩刀,《亮劍》,殲滅日軍觀摩團那場戲,李雲龍見一網捉到不少大魚,大呼別打了,表示要玩玩刀,國軍團長楚雲飛就笑了,就什麼時代了,還玩刀,剩下沒幾個鬼子,跟他廢什麼活。不成,李雲龍是要玩一玩的,在陰曹地府,也得叫鬼子記住,玩楞的,具有尚武傳統的中國自有一絕。

還有殲滅日本偷襲那場戲,李雲龍殺得興起,也要玩刀,最後還是趙政委下了命令,不得糾纏,趕快解決戰鬥,以防鬼子支援。總之《亮劍》裡玩刀的鏡頭不少,都殺出彩來了。

日本在中國戰場,打了14年,我們不得已給其玩刀,裝備不成呀,才打了這麼久,不過也牽扯了大量日軍,成為二戰主要力量。剩下的鬼子不多了,美國才得以順利打了太平洋戰爭。

美軍打得雖苦,但不用玩刀,主要是做為工業強國的美國,裝備空前強大。師屬炮兵都有3個105和1個155榴彈炮營,步兵團有1個105榴彈炮連和1個戰防炮連,步兵營有1個機炮連,步兵連有1個機炮排,團屬炮兵還有7具巴祖卡火箭筒,什麼重機、輕機和迫擊炮等,遞次在各級均有一定數量配備。如其37毫米M3,即稱為日本坦克的剋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要比日軍高一個等,數量是日軍的5倍,口徑也比日軍大,口徑大,射程就遠呀,威力也更大。可以說,美軍用不著玩刀,沒有這個閒功夫,陪日軍玩,動輒炮火連天,隨時即有炮火支援。

在近距戰鬥中,加蘭德M1步槍,射程遠,精度高,可從400米距離外開火,比之日軍使用的狙擊步槍,在射程和精度上絲毫不差,更兼有火力優勢。

先動用航母艦載機炸一炸,爾後大炮發言,最後才輪到步兵伴著坦克衝擊,這一套在影視中,畫面都很熟悉。

當然遊戲玩家都知道,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還是打得蠻苦的,主要是日本善於坑道戰,以堅固陣地優勢,抵消了美軍一定的火力優勢。像關島、硫磺島等,這些戰役,打得可稱為血流漂杵。美軍豎起勝利的旗幟,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不過我們要說,在火力上形成碾壓之勢,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日軍,只能越戰越衰,失敗早晚都是一個時間問題。


魂舞大漠


日本刺刀術說白了就是日本窮,玩不起火力覆蓋,所以只能靠士兵上刺刀衝鋒,這種戰術在面對火力薄弱的對手時還行,面對美軍那完全是送死。

二戰時的日本還是一個窮國,工業落後,軍火產量遠遠無法和美英蘇德等發達國家相比,加上日本資源匱乏,因此在戰爭中提倡士兵要節約彈藥,同時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嚴重,倡導武士道精神,所以日本陸軍一向注重刺刀的訓練,並以法式刺刀術為基礎,融合了日本傳統的槍術,創造了一套比較實用的刺刀戰術。甚至日軍在輕機槍和衝鋒槍上也配了刺刀,可見對刺刀戰術的迷信。

配刺刀的九六式輕機槍

為了發揮刺刀術的威力,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在各國紛紛將步槍縮短以適應新戰術需要的時候,被予以保留。三八式步槍的槍身全長就有127.6釐米,如果再加上30式刺刀,其長度可以達到166.3釐米,是二戰裡最長的步槍。

從圖中可以看出加裝刺刀以後三八式步槍長度很長

在抗戰中,因為火力薄弱,中國士兵沒少吃刺刀戰的虧。很多抗戰老兵都提到過日本人的刺刀非常厲害,加上雙方的營養水平不同,體格有差距,常常在拼刺刀時是三五個人都沒法對抗一個日軍。因此日軍也將刺刀戰作為制勝法寶。

然而在面對美軍時這一戰術卻碰壁了,美軍強調火力制勝,遠距離有炮火覆蓋,靠近了有機槍,再近了還有衝鋒槍,真的衝到了面前,美軍士兵也會先掏出M-1911A1式手槍,萬不得已才會和日軍拼刺刀。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士兵大多數在衝鋒的時候就已經被美軍打成了漏勺,能使用刺刀的機會少之又少,當然不好使了。


不沉的經遠


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說起近代戰場上的刺刀戰,無疑都要說到日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槍械大發展的情況下,歐洲人基本摒棄了刺刀戰。而到了二戰,列強中,只有日本仍然痴迷於刺刀白刃戰。

刺刀術拼的就是你死我活,靠是刻苦訓練和軍人意志。

日軍為什麼熱衷於刺刀白刃戰?因為日本的兩次崛起,刺刀白刃戰都大放異彩。

  • 第一次,甲午戰爭。

乃木希典侵略遼東半島,兩小時拿下旅順,成為日軍的一個傳奇。在與清軍對戰中,日軍一個衝鋒,白刃戰一開始,清軍就潰不成軍。

日軍衝鋒之後的白刃戰屢戰屢勝,日軍和乃木希典就認為是日軍的刺刀術厲害。實際上,不是日軍太強,而是清軍太菜。清軍落後的作戰思維、薄弱的戰鬥意志,是日軍在遼東屢戰屢勝的原因。

  • 第二次,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中日軍獲勝,本來日俄戰爭陸軍獲勝的主因並不是刺刀戰的功勞。刺刀戰中,日軍比俄軍也不佔優。但因為戰爭勝利,主將乃木希典則一戰成名,被吹捧為“軍神”。連帶著,乃木希典主張的“豬突戰術”和“刺刀白刃戰”被吹捧成又一個傳奇。

乃木希典後來成為天皇的老師,經過乃木希典和日本武士道的提倡,就有了日本陸軍重視刺刀術的傳統。這種氛圍下,日軍的刺刀術,的確在亞洲範圍內橫著走了。日軍的拼刺刀,在二戰侵華戰爭中,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一個數據是日我戰損比起碼是比1:3更高。

二戰前期日軍刺刀白刃戰能橫行的原因

說白了,在裝備不好、近距離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白刃戰才能夠存在。在日俄戰爭中,雙方的槍械:

  • 俄軍是莫辛·納甘步槍,彈夾容量只有5發,仍是落後的手動步槍。

  • 日軍是金鉤步槍,同樣是彈夾5發的落後的手動步槍,同樣是打一槍拉一下槍栓。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自動武器。在我國正值落魄,國軍也就是毛瑟槍,我軍手裡還在用漢陽造、老套筒,日軍的三八大蓋就已經形成裝備優勢,日軍也就沒有改良陸軍近戰裝備的動力。

在中國戰場,大家裝備都不咋地的情況下,日軍的刺刀戰術,也有發揮餘熱的機會。憑藉著悠久的刺刀術傳統,日軍仍然優勢巨大。

在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的裝備已經落伍

在中國戰場,日軍裝備完虐我方。但到了太平洋戰場,形勢逆轉,美軍裝備完虐日軍。且不說大型軍艦的差距——在4年時間,美軍戰艦下餃子一樣,700多艘戰艦下水,而日本只有不到70艘。

就說400米範圍的近距離火力來說,差距不是一般大。

  • 美國:武器裝備已經領先世界,大範圍裝備自動槍械——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湯普森衝鋒槍、M1半自動卡賓槍......自動槍械全面普及。

  • 日本:還是用了40年的手動老古董——三八大蓋(彈倉5發)。

雖然美軍也裝備刺刀,但是美軍的刺刀是為了應付緊急情況。在美軍強大的遠程炮火下,日軍很難突破到400米距離。即使近距離戰鬥,美軍近戰火力對日軍也有壓倒性優勢,根本沒有日軍刺刀白刃戰的機會。

也就是說,美軍依靠遙遙領先的裝備優勢、火力壓制,美軍的戰術行動中,根本就沒有白刃戰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再鼓搗“豬突衝鋒”意圖白刃戰,也只是慘烈的自殺式攻擊而已。


爾朱少帥


說起二戰,相信不會有人陌生,因為中國也是主戰場之一。這場牽連六十多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的世界大戰,其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以及破壞性之大是從未有過的,在法西斯同盟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兩股軍事力量的大比拼中,最終正義的一方取得了勝利,和平重新降臨。

亞洲戰場主要集中在中國戰場,以日本對中國的進攻為主,但日本的野心不僅僅在中國,它還繼續向東南亞進攻,想在真個太平洋地區有所作為,但這種想法很快就讓英國和美國等感覺到了威脅,說到底,當時的亞洲並不僅僅是亞洲,還是美國、英國等國的利益之地,日本強烈的企圖心終於讓“中立”的美國中立不下去了。

在二戰的最初幾年裡,美國一直持中立觀望的態度,只要不損害它的利益,它就大發戰爭財,日本這個彈丸小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野心,和美國的軍備物資輸出是有一定關係的,美國賣給了日本很多的軍備物資,包括石油、鋼鐵等,也有現代化武器,這讓日本在戰爭中沒有了後顧之憂,但眼看著日本在損害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美國開始逐步終結了物資輸出,並且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物資的短缺以及美國的可能出兵都讓日本倍感壓力,但是讓它終止戰爭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境況下,日本只有主動出擊才可能迅速贏得戰爭的勝利,於是日本派空軍突然襲擊了美國的軍事重地珍珠港,美國毫無防備吃了一個悶虧,而日本繼續對美國宣戰,同時在亞洲的進攻絲毫沒有退縮,這直接將美國拉進了戰爭中。

美國的加入讓反法西斯聯盟力量劇增,同時也讓日本更加艱難。日本在武器裝備上確實勝過中國的軍事裝備,但如果與美國的軍事裝備相比,則又沒有什麼可比性,美國的現代化武器是完勝日本的。甚至在戰爭初期,美國還向日本輸出過武器裝備。

因此二戰中,日本將美國拉下水後,面對這個強大的對手,日本很多時候有力使不出,誠然日本軍隊士兵的作戰能力很強,而且日本人所崇尚的本就是“武士精神”,多數日本士兵都偏好使用刺刀,這也使日軍在亞洲戰場上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日本的刺刀遇到美國兵就真的沒啥作用了。

刺刀也可以稱槍刺,顧名思義,是與槍相連在一起使用的,比如三八式步槍上段就配備一把刺刀,刺槍主要用於步兵的面對面近身格鬥。按理說,日本人尚武,使用刺刀不至於在和美國兵作戰中處於下風,但事實偏偏就是如此,日本兵與美國兵相遇佔不到什麼便宜。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先,刺刀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歐洲人是最早使用刺刀的,雖然十七世紀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但是美國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法國人和英國人,美國人自然也有刺刀,在刺刀技術上,美國原本就強於日本,美國人使用刺刀自然更加嫻熟,對刺刀的各項改進絕不在日本之下。而且美國人在體格上更加高大挺拔,而日本人則相對矮小,在靠刺刀拼殺的近身格鬥中,日本人並不佔優勢。

其次,美國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美國的軍事力量要遠強於日本,當時美國軍隊基本都配備了火力又猛有輕巧實用的武器,而且日本因為缺了美國提供的物資裝備,在武器裝備上本就捉襟見肘,日本只能大量使用已有的武器,比如刺刀,但很多時候,日本的刺刀沒有用武之地。比如1942年,日本想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結果美國利用手中的先進技術提前獲知了日本的作戰計劃,以一艘航空母艦的代價摧毀了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艦,日本吃了一個大虧,主動進攻直接改為被動防守了。再比如1945年的八月,美國先後投下兩個原子彈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最後,美軍對日軍的作戰使用工具有了解,知道他們擅長用刺刀。所以,平時加大了美軍士兵對刺刀的訓練強度,而且還配備了很多其他的適用於近身搏鬥的武器,比如各種衝鋒槍、手槍等。這樣能儘量避免與日軍進行刺刀拼殺的機會。所以,即使日軍的刺刀再厲害,依然對美軍起不了太大的殺傷力。當然,在二戰中,作為中途被拉進戰爭的美軍來說,還是有近三十萬的傷亡人數。


蕭曉四姑娘


說實話,日本人的刺刀戰術的確很厲害。日本人非常崇尚刺刀文化,很多軍人都是從小就練刺刀。刺刀通常是裝在三八步槍上,整個槍的長度可以達到近1.3米,對於近站來說非常有優勢。美軍當時並沒有設定白刃訓練,如果真的要讓雙方拼刺刀,1.9米的美國大漢,還真不一定拼得1.5米的日本人。

但是!!!美國人根本不跟你玩刺刀啊!美軍直接給你拼武器,你的刺刀再厲害,攻擊範圍也就在2米之內。而美國人直接上M2A1型噴火器,你怎麼打?美軍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跟日本拼刺刀,而且也不會用刺刀。美軍就是跟你拼武器,當日軍喊著:“天皇陛下萬歲!”美軍就淡定的打開噴火器。用不了多長時間,日本士兵就燒成了烤豬。甚至一場戰鬥下來,整個戰場都是烤肉的味道。


火焰噴射器的發明人是個德國人,名字叫理查德·費德勒。他在1901年造出了一個樣品給德軍評估。很快德軍就在一戰的戰場上,用上了這種噴火器。但當時的噴火器並不完善,每發射一次,就要更換一次點火元件。體型也比較笨重,操作十分複雜。在一戰戰場中,噴火器的表現並不突出,傷亡率遠遠不及機槍和重炮。但德國人仍然認為,噴火器非常具有發展前景,因為在肉搏戰中,噴火器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美軍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武器的厲害之處,當時的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因此造出這樣的武器,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在以往的太平洋戰鬥中,美軍每次登錄都被躲在複雜環境中的日軍,打得十分狼狽。美國人很快在太平洋戰鬥中投入使用了噴火器,這一戰打得日軍鬼哭狼嚎節節敗退。更可怕的是,噴火器不僅可以用於肉搏,而且可以利用高溫,殺傷隱藏在山洞、碉堡、壕溝裡的敵人。很快,美軍就以極小的代價,拿下了日軍陣地。

窮則戰術大師,富則武器大師。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戰術都顯得蒼白無力。正所謂落後就要捱打,當初日本侵略他國,是因為科技進步。如今,日軍被美軍打敗,也是因為科技進步。因此,就算現在處於和平狀態,各個國家在軍事方面也決不吝嗇。我們可以不挑起戰爭,但我們必須具有不害怕戰爭的能力。


WarOH協虎


二戰時日本士兵的刺殺水平的確很高,可以說按照正常的白刃戰美軍士兵不是對手,儘管日軍在個頭上不敵美軍,但是三八大蓋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可是無槍能敵,這也無形之中成為了白刃戰的優勢。但是遇到美軍,擅長白刃戰的日軍士兵就徹底處於劣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軍“不配合”。


客觀來講(只從軍事角度),二戰初期日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單兵的綜合素質和美軍相比絕對不處於劣勢。日本軍隊對於士兵在訓練中拼殺技能是非常重視的,而且整個日本法西斯模式下的極端思想和日本人所推崇的所謂“武士道“精神也支撐著日軍士兵有些偏好拼刺刀,這在亞洲很多的戰場上也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擅長拼刺刀的日本士兵遇到美軍之所以會非常明顯的處在劣勢,最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因素。

第一、美軍彈藥充足。

拼刺刀在有些時候是因為彈藥不足之下求生或者獲取勝利的無奈之舉,但是日軍士兵卻很推崇,相比之下美軍彈藥充足,壓制日軍的進攻速度,同時一旦近戰美軍用的是子彈,而日軍卻是未上膛的步槍和刺刀。

第二、美軍單兵武器更勝一籌。

美軍士兵基本裝備的是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手槍也大量的出現在一般的作戰部隊中,這為近戰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持;而日軍單兵基本都是三八大蓋這種單發步槍,一旦近戰裝彈根本沒有時間,由於穿透力強,又為避免擊殺自己人白刃戰時一般都是退出子彈。

第三、身體原因。

美軍士兵在強大的後勤保障下,食品營養豐富,這確保了美軍士兵的強壯💪程度和耐力超過日軍。換句話說在白刃戰時美軍打的是子彈,日軍拼的是“精神”。



冰雹藍天


先來說一下,日軍的拼刺戰術是迎合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以氣勢擊敗敵人,同時通過近戰來彌補彈藥不足的困境。日本的拼刺戰術,基本上誕生於明治維新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對清軍作戰時大規模使用。當時日軍國力並不強盛,近戰拼刺是一種無奈之舉。

在日俄戰爭中,面對當時強大的沙俄軍隊,乃木希典主張的“豬突戰術”和“刺刀白刃戰”被陸軍推選出來,在日本拍攝的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表現日軍白刃衝鋒被沙俄重機槍一片片掃到的畫面。但由於日本陸軍最後戰勝,這種下下選的戰術竟被迷信般的推上日軍戰術的制高點。


二戰時期,日軍首先的對手就是中國軍隊,中國軍隊的彈藥資源裝備補給,都不如日軍,只能被迫主動和日軍展開白刃戰,要不然就是丟棄陣地撤退,當然又給日軍一種錯覺,日本的“豬突戰術”是無敵的。

當時的中國軍隊,甚至連優質的刺刀都無法得到充盈滿足,只能輪著大片刀,拿著紅纓槍和日軍拼刺,而且日軍士兵的身體有要比中國士兵的身體強壯的多。在訓練上,日本又非常注意拼刺的訓練,缺乏訓練的中國士兵,又不得不和日軍拼刺,日軍自然在白刃戰中佔據上風。

這也就給了外界一種錯覺,日軍的拼刺戰術非常有效,但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拼刺戰術是有效,但它只侷限於某些特殊對手,而不是全部對手。當遇見美軍時,形式發生了倒轉,自然效果也就不同了。我從以下幾個原因中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是作戰態勢的改變。當日軍能夠直面美軍的時候,已經是太平洋島嶼上的攻防戰了。日軍的角色已經同中國戰場上發生了倒轉,變成了防守方,而且是坑道防守和叢林作戰,根本不利於日軍長槍長刺刀的拼刺。而美軍是不可能主動找日軍打白刃戰的,只能日軍主動出擊,主動出擊的結果就是被美軍的各種自動火力擊倒。

第二是武器裝備的差距。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自動火力、半自動火力基本普及,面對坑道作戰的日軍,還配備專門的火焰發射器,為方便美軍在巷道內搜索,還配備溫徹斯特M1912霰彈槍這種面殺傷武器。也就是說美軍配備的裝備,根本不給日軍和自己展開白刃戰的機會。可能偶爾有偷襲美軍的事情發生,但大規模白刃戰,已沒有發生條件。

第三是人員素質的差距。退一步講,假如有和美軍發生大規模白刃戰的可能,但當時兩軍的人員素質較中國戰場又發生了根本轉變。尤其是戰爭後期,日本失去制海權,島上的日軍得不到物資補給,身體素質變差,甚至餓的都站不起來了,拿什麼力氣拼刺呢?

其實白刃戰就是一種落後的戰術,早就顯示出來不是戰爭中的首選,要不然歷代軍隊也不會注重騎射戰術的運用,也就不會一直致力研發遠射程的殺傷武器了。不近敵而斃敵,使自身毫髮無傷,才是戰術的上上選。

日軍的拼刺戰術,並不是開始有效,遇見美軍就變得無效了。而是白刃戰本來就效果有限,只不過戰爭開始遇見的中國軍隊,不得不硬著頭皮同日軍拼刺。當遇見自動火力和手槍普遍裝備的美軍之後,美軍根本不同日軍貼身近戰,日軍都衝不到美軍跟前,自然白刃戰的效果也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