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甘肅人王嘉

中國短篇小說鼻祖?

1600多年前,一個甘肅人編寫出一本比《山海經》還奇異的小說。這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嘉編寫的《拾遺記》。有研究者認為,王嘉是中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生於戰亂又死於戰亂,王嘉一生傳奇令人唏噓。

1.住巖洞結草廬他是個怪咖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前秦著名的方士。安陽為當時隴西郡下某地,如今已經失考。具體地方,大體有三種說法,一說在秦安東北,一說在貆道(今武山一帶),一說在隴西東南。方位雖然不盡相同,但所指地方大體一致,在秦安、武山、隴西交界處,故而專家多采取隴西東南一說。

王嘉舉止瀟灑倜儻,但貌不驚人,甚至有些醜,可又非常幽默滑稽,常常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事,說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話。人們口口相傳,說王嘉不食五穀,不穿華麗的衣服,也不與一般世俗中人打交道。安陽有一個叫東陽穀的地方,那裡山崖高聳,巖洞眾多,王嘉就居住在這個簡陋寒酸但卻清淨孤寂的地方。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雖遠離喧囂,但慕名來找王嘉學習的人卻很多。要來學習?那好吧,就住在巖洞,能受得了,就留下學,結果人還不少。史料說:“弟子受業者數百人,亦皆穴處。”

到石季龍末年,他離開隴西安陽到關中終南山結廬而居。石季龍就是石虎。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龍,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十六國時期後趙第三位皇帝,開國君主石勒之侄。石虎殺石勒兒子自立為後趙皇帝,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出名的暴君。

王嘉屬於那種真正的世外高人,在民間也有著很大的號召力。他到終南山結廬而居後,門人弟子也追隨而來,史料記載:“門人聞而復隨之,乃遷於倒獸山。”

從窯洞走向草廬,王嘉的名氣就更大了。

2.就不當官你能咋滴

當時長安城裡的苻堅,多次想徵召他當官。可是,他這種世外高人,怎麼能看得上苻堅的官呢?王嘉多次拒絕。

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人。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公元352年,苻健稱帝。苻健死後,苻生繼位,淫殺無度。苻堅殺苻生而代之。苻堅算是一代明君,崇尚儒學,獎勵文教。由王猛輔政,得以集權中央,經濟提升,國勢大盛,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苻堅曾短暫統一過中國北方。

苻堅多次徵召王嘉。苻堅的做法有兩重意思,一來爭取北方的漢族勢力,二來表現他崇尚儒學、培養人才的想法。不在馬上治天下,大凡稍微有點作為的帝王們都是這樣想的。可是,王嘉根本就不願意為官,完全是一副“就不當官,你能咋滴”的樣子。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多次拒官不做的結果,使王嘉受到了前秦王公貴族的追捧。看到這裡,是不是想到了某些明星的做法。善於炒作,自然成了網紅。史料說:“公侯已下鹹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王公貴族來了,自然要問這問那。尤其談論到當時天下大事,他絲毫不用考慮,都是隨口就答,滔滔不絕。

王嘉的幽默詼諧,在這個時候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說話,喜歡做比喻,似乎是在戲說,實際卻又說得很準確。尤其是預測沒有發生的事情時,話說得很玄妙,但事情過後,人們才發現和他事前預測的差不了多少。

3.預測淝水之戰,他只說了兩個字,認定苻堅必敗

由於苻堅的特殊作用,再加上長安城的王公貴族的渲染。王嘉的知名度那是直線上升。

苻堅準備南下滅東晉,這就是後來的淝水之戰。可是心裡沒底啊,咋辦?這不,就想讓王嘉給說說,淝水之戰到底能不能贏。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戰,也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此後,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之下,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實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逐步兼併各地的割據勢力。向南攻佔了梁、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並派呂光遠征西域。如此一來,苻堅的前秦政權就一統了北方。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接下來,他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同南方的東晉開戰。起初,苻堅的策略比較明確,不能同東晉王朝開戰。因為東晉王朝是正朔,有著天然的正義性。雖然實力不強,但在各地民眾中,有著一定的號召力,而且擁有長江天險。再者,苻堅雖然統一了北方,但人心未附,各地原有割據勢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而是以暫時歸附於前秦政權。同時,以北伐南,氣候未必適應。基於這些原因,王猛活著的時候,堅決反對對南方開戰。

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決定同東晉政權開戰。

東晉這邊,宰相謝安主政,做了全方面的準備。晉孝武帝令謝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等人,成立北府軍。作為對前秦作戰的主力。雙發形勢,一觸即發。

4.淝水之戰失利,人們才明白,兩字的玄妙

383年8月,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 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

一年的冬天,也就是公元382年冬天,苻堅特地派遣了使者,到終南山中,詢問王嘉,這些大戰,究竟能不能取勝。這話哪敢亂說,勝還罷了,要是敗了,那還有活路。王嘉含含糊糊,故作高深對答一番,將苻堅的使者打發走了。

使者回去,給苻堅彙報。聽了半天,苻堅也沒有弄明白,王嘉的意思。進攻東晉之戰,究竟是勝,還是敗。無奈,只好又派了一撥人,問問到底贏不贏。

這回,王嘉被逼到了牆角。不回答不行了,當然,把話說實就更不行了。王嘉說了兩個字:“未央”。苻堅聽了這話,大為開心,未央二字,多指漢代皇家宮殿未央宮,也有長樂未央,萬年未央這樣的漢代四字吉語。這不是說,此戰一定勝利嗎!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誰知,事與願違。擁有百萬之眾的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了,而且敗的一塌糊塗。苻堅在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中逃回長安。

這時,人們想起了王嘉的預言“未央”。不是說未央嗎?怎麼就給輸了?誰知,王嘉另有解釋,未央是未年有殃,淝水之戰這年是干支紀年的癸未年。這下大家啞口無言,果然未年有殃。

其實,這不是啥高深的預言。只不過玩了一場文字遊戲。上世紀三十年代,兩廣事變廣東實力派陳濟棠,廣西實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等發起反對蔣介石發動事變。當時,陳濟棠心中沒底,就找一個“高人”給算算。

那高人說,機不可失。這下,陳濟棠心中大定,要抓緊時機趕快行動。後來,陳濟棠失敗。有人追問,不是說機不可失嗎?怎麼就敗了。算命先生說,機不可失啊。

陳濟棠的人啞口無言,為啥呢?陳濟棠失敗的原因,就是廣東的航空部隊被蔣介石策反了。這不就是機不可失嗎?飛機丟了,能不失敗嗎?

5.寫詩歌也寫小說

王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最有影響力的學者詩人。有人評論:“在隴右詩人兼散文作家中,王嘉成就最大。” 近年,學者們經過研究認為,王嘉是中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一不留神,住窯洞結草廬的王嘉,在寫詩歌之餘,竟然寫起了小說,而且成了中國第一個寫尕小說的人!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在戰火紛亂的南北朝,王嘉經歷了後趙、前秦、後秦三朝。在王嘉的人生歷程中,創作了大量的詩歌。由於戰亂紛雜,年代久遠,王嘉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現在,人們能看到的有《歌三首》《鳳皇歌》《皇娥歌》《白帝子歌》《採藥歌》《時俗四言詩》等。

《歌三首》感嘆戰亂和民眾之苦:“金刀治世後遂苦,帝王昏亂天神怒。災異屢見戒人主,三分二叛失州士”,也譴責統治者的好戰和無道,帶有濃厚的政治批判色彩。

不過,王嘉最大成就還是《拾遺記》,也叫《王子年拾遺錄》。

7.中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拾遺記》是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記載了從伏羲到東晉以來的各種異聞,由於有大量神話和想象內容,正史多不記載此。後來,人們把《拾遺記》列入小說類,這才逐漸為人所重視。

賈逵勤學的故事,就出自《拾遺記》第6卷。故事是這樣的:曹魏大臣賈逵,小時候聰明過人,五歲時,姐姐帶著他去看鄰居家的孩子讀書。誰知,他一聽就上癮,不哭也不鬧,只是安靜地聽著。聽到十歲,賈逵就能背誦《六經》了。這下家人、鄰居都驚呆了。

這個故事,在情節表述、人物描寫等方面都比較完善。後人認為,初具短篇小說諸多特徵。由此,王嘉被認為是中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拾遺記》原本22卷,因為戰亂散佚不少。南朝梁代蕭綺綴拾成文,合為一部,改編為10卷。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王嘉一生,生於亂世,亡於亂世。後秦姚萇有一次問他說:“我能殺掉苻登平定天下嗎?”王嘉說:“略得之。”這句話惹怒姚萇,能就能,不能就不能,啥叫個“略得之”。二話不說,一刀就砍了王嘉。後來,姚萇的兒子姚興(字子略)殺苻登。這時,人們這才明白“略得之”的意思。可惜,王嘉已經被殺了。

據說,王嘉並沒死,因為他死後,有人在隴西還看到過他。他的歸處,如同《拾遺記》中很多神話一樣,充滿了玄幻和傳奇色彩。


淝水之戰前一年,苻堅請《拾遺記》作者預測,兩字,認定開戰必敗


請關注 請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