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产业扶贫释放红利 长短结合促农增收

初冬时节,走进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田野里成片的蔬菜大棚显得格外醒目,这是村里建成的蔬菜扶贫产业基地。在九江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东山村吸引社会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这个占地160多亩的产业基地,建有一个温室大棚,15个单体大棚,100吨冷库一个。通过“一领办、三参与”,40多户贫困户实现入股分红,同时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官莲乡东山村蔬菜扶贫产业基地负责人何兰兰说:咱们基地是合作社的形式由贫困户入股,这个产业也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贫困户在这务工,有的出谋划策。目前我们市场很好,贫困户收益也增加了。

贫困户朱胜华是个残疾人,平日里除了做好当地的生态管护工作,也在蔬菜基地帮忙干活。

官莲乡东山村贫困户朱胜华说:现在我们村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建起了蔬菜大棚。我在这里干活,挣点工钱补贴家用,还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挺好的。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宁县大力推进“造血式”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举全县之力兴产业强支撑,稳就业促增收。东山村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积极发展苗木、有机蔬菜、皇菊、乡村旅游等多个产业,现有专业合作社3个、公司2个和1个深加工工厂。东山村这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也成功脱贫摘帽,村民们走上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九江学院驻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说:我们通过兜底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劳务入股多种方式实现贫困户人人入股,人人分红,每年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

为扎实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今年武宁县继续制定《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规范发展“一领办 三参与”扶贫合作社,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核四园”和220国道和305省道“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重点发展养蜂、茶叶、优质蔬果、水产品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兴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看有现场、学有样点。目前,已建成 “一领办三参与”合作社82家,有水果、蔬菜、荷花、茶叶、吊瓜、中药材、羊、牛、鸡、鸭、蜜蜂、水产、花卉苗木等13种重点产业,共有6800多贫困户参与。同时,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到目前自主发展“微产业”的贫困户达2847户,涉及贫困人口9590人,按复核结果发放奖补资金141.2万元。

武宁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汤义西说:下一步,将继续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做大产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一领班三参与”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和分红机制,确保贫困户增收,加强对贫困户进行培训,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殖水平。(供稿:武宁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