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新枪是阅兵军迷最大期待之一 枪是军队装备的根基

国庆大阅兵上,新一代模块化突击步枪亮相,军迷无不振奋,新枪无论颜值还是设计,都已跻身世界顶尖水平。小编脑洞大开,这枪要是穿越时空装备独立团,李团长是否会大笑一声,“老子发财了”!忆苦才能思甜,本文为您介绍的就是八路军自产的第一款制式步枪,它的生产单位正是大名鼎鼎的黄崖洞兵工厂。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可惜啊 不让我老李发财啊

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黄崖洞兵工厂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彰显了抗日武装的乐观主义精神,但也反映出抗战前期八路军、游击队与日军作战的困难情况。当时,武汉、广州已经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投入大量兵力围攻敌后抗日武装,特别是华北根据地的八路军,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由于没有兵工厂,八路军的武器、弹药大都依靠缴获补充,部队做不到人手一杆枪(1个班3-5杆枪),每个士兵只有几发子弹,不少士兵拿大刀、梭镖当武器。武器匮乏严重制约了队伍扩大和战斗力提升,解决武器装备成为当务之急。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使用大刀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任务被交给了左权将军。左权,黄埔一期学生,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抗战一开始就来到山西前线。最初,他选择了山西省榆社县讲堂镇韩庄村,但兵工厂一开工,冶炼烟雾大,机器噪声响,人员流动密集,很容易暴露目标。左权认为,为八路军建设一个长期、稳固、可靠的军火生产基地很有必要,兵工厂应该搬到更为隐蔽安全的地方。他走遍榆社、和顺、辽县等地,几经挑选,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北45公里,太行山脉深处山崖上的一个天然大石洞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黄崖洞。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就隐藏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

此洞高25米、宽20米、深40米,四周都是崖壁,只有一条陡峭的小路通向洞内,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这里离柳沟铁厂和显王煤矿都比较近,水源也很充足,便于解决原材料供应;与位于今左权县麻田镇的八路军总部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便于联系。左权选择在这里建设黄崖洞兵工厂,修筑了地堡、火力点、投弹所、断续堑壕等防御工事。1938年,黄崖洞兵工厂从榆社县韩庄迁来时,仅有10余部陈旧机床、刨床、钻床和1台三节锅炉,边建设、边生产;到1939年,黄崖洞兵工厂已经拥有机器、设备40多部,正式番号是“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又称“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黄崖洞 洞口

八一式马步枪,红色军工的里程碑

1940年8月1日,对于年轻的红色军工来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天由八路军自主设计的步枪,经过试验定型了,彭德怀高兴地把它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八一式马步枪由一所副所长刘贵富组织研制,它在设计中参考了三八式、汉阳造、无名式等步枪的优点,外形类似“中正”式,全枪重3.86公斤(含刺刀),口径7.9毫米,刺刀折叠时长1120毫米,采用5发双排进弹的毛瑟式弹仓。在刺刀设计上,八一式马步枪吸收了日本四四骑兵枪和苏联步枪的设计理念,采用可自动开合的三棱刺,不用时反贴在枪管上,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就可自行固定,这对白刃战时提高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刺刀还有很多优点,比如连枪长度超过三八式骑步枪,淬火后增强了硬度,没有明显的刃面反光,凹进样式刺杀后容易拔出等。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

该枪近距离威力大于三八式,破坏创面更大;但远距离精度逊于三八式,穿透力也一般。由于缺少防尘盖,容易进沙土,影响使用。尽管性能一般,黄崖洞兵工厂能生产出这样的武器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缺少钢材,金属零件最初使用日占区的铁轨制作,质量较差,第一支样枪打了十几发撞针就断了,后来陈赓带部队洗劫了多个日军火车站,缴获了一批日本产的工具拿去炼钢,才解决了这个问题。1942年前后,为解决弹药供应,八一式马步枪将口径从7.9毫米改为与三八大盖相同的6.5毫米。1940年,黄崖洞兵工厂先后研制并生产出八一式马步枪和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并生产出五零炮(掷弹筒)与炮弹。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最高月产步枪400余支、五零炮50门、炮弹2000余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火力。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缴获是重要的武器来源

扫荡误闯遇重击,黄崖洞成为日军“眼中钉”

1940年10月26日,日军冈崎大队扫荡根据地,无意中闯入黄崖洞地区,工人自卫队拿出自己生产的武器奋起反击,连刚给部队修好的炮都用上了,遇到强大火力的日军还以这里藏有八路军主力部队,赶紧撤退。这一退,更大规模的反扑即将到来。1941年,日军对根据地展开疯狂的扫荡(千人以上扫荡上百次);11月11日,日军第36师团及第4、6混成旅共7000余人进犯黄崖洞。此时的黄崖洞已经有了一定家底,坚守是全厂军民的态度。在左权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1300人抗击了5000多日军的进攻,激战8日,在日军卑鄙地使用毒气的情况下,歼敌千余人,我方仅伤亡166人(牺牲43人),成功掩护工厂撤离。敌我伤亡比例6∶1,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生产手榴弹 这应该就是李团长口中的边区造

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枪械修理、复装子弹到生产步枪、手榴弹、地雷再到掷弹筒等一步步发展壮大。黄崖洞兵工厂成为太行军工的代名词,涌现出冶金专家陆达(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炮弹大王”甄荣典等一批专家和模范,为红色军工奠定了基础。1944年,太行军工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组建了多个军工厂,它们开足马力生产,出产的武器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八路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黄崖洞兵工厂八一式马步枪

八路军自产掷弹筒 做工比日军使用的还是差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