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有实招】清理政务APP 整治微信工作群

[湖北省利川市] 让微信工作群回归初衷

“我在单位是办公室的普通干部,负责综治、党建、宣传、文明单位创建等多项工作,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微信工作群等,每天闪烁不停,但都必须要去看,生怕错过重要通知……”说起种类繁多的微信工作群等,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政府办公室干部丁和才颇有感触。

微信工作群等在发布信息、探讨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的地方种类过多过杂、过度要求“签到留痕”,使得基层干部每天耗费大量时间浏览群消息,有些人得了“手机依赖症”,应付式、作秀式回复也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以来,利川市纪委监委先后组织了4个调研组,深入14个乡镇街道、20个市直单位,听取基层干部对“网络减负”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并向市委提出对策建议。

5月,该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微信工作群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立一个工作群,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担任群管理员,对群内发布的信息负责。同时该市还要求不搞网络学习成绩排名,不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视频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等。

通过对工作内容重复、交叉的群进行整合,对已经不再发挥作用的“僵尸群”予以撤销等方式,各级各部门微信工作群等从2000余个精简到450个,精简占比达77.5%。

“让微信工作群等回归方便工作、提高效率的初衷,更重要的是防止其演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方能更好轻装上阵,实打实干事。”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何文旭 甘娜)

【基层减负有实招】清理政务APP 整治微信工作群

[浙江省诸暨市] “开刀”政务新媒体 打出“削号”组合拳

6月11日,“城店口”“田园璜山”微信公众号发出停更公告;6月12日,“诸暨三农”“红绣浣东”“周末小镇街亭”等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今年6月份,诸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市186个政务新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账户、抖音号等),147个停止运营,占比近八成。

此前,诸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和网信办联合发布《全市政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集中整治的通知》,对粉丝不多、服务群众效果不显著、日常信息更新需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的政务新媒体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确实解放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原来负责采写各线信息的同志,现在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实务中去。”负责“田园璜山”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工作人员说。

为推动“基层减负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诸暨市研究出台《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八项措施》。向政务新媒体“开刀”,集中停运近八成不必要的政务号,正是八项措施推进落实的一个缩影。

“我们同步建立了限时整改、审核备案、督查报告及问责机制。”诸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以限时整改为例,由归口职能部门牵头,指导、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全面自查自纠,一个月内整改到位,相关情况汇报梳理后报市纪委监委和市“两办”,市纪委监委再跟进核查,并向市委常委会报告执行情况。(绍纪宣)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新区] 建群先报备 谁建谁负责

“我们单位因为要联系各部门科级以上干部以便安排相关工作,需要建一个微信工作群。”

“稍等,我查一下……你好,这个微信工作群暂时没有成立的必要,目前我们区已经有类似性质的工作群,里面负责具体工作的成员同样是科级以上干部,我跟群主联系下,把你拉进群里同时设为管理员。”

今年6月以来,高新区开展了“微信工作群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探索建立了“先报备,再建群”的建群备案制和“谁建群,谁负责”的群主负责制,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该区在整治过程中明确,现有的微信工作群,重要且常用的可保留,重要但不常用的可精简成员,辅助于阶段性工作的应在工作结束后适时解散。通过对各单位建立的137个微信工作群进行性质、用途、人员、等级、范围等方面的分析并建立数据库比对,先后解散了29个不必要的群,合并了37个性质、用途相近的群,累计“踢出”了184名没有必要的群成员,另有6个用于阶段性工作的微信工作群在工作完成后限期解散。

对于新建工作群,该区要求建群前须提前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备该群用途、使用期限、参与人员、群主等必要信息并存档,根据数据库进行比对后,确有必要建群的再批准建群。各单位在新建微信工作群时需明确群主的责任,由群主对群成员和微信工作群的使用严格把关,群内通知该电话或当面通知到人的就电话或当面通知,杜绝“一@了之”,确保工作群有效使用。

“微信工作群专项整治以来,我被不少群主‘踢’了出来,以往很多重复性的通知和事项其实都可以在一个群内解决,现在群少了,各单位的沟通联系反而更加有效了。”曾经饱受微信工作群困扰的高新区某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杜志滨说。(文尚龙)


(本文刊载于2019年第21期《中国纪检监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