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文化要從娃娃抓起,日本將這點發揮到了極致

賽車文化要從娃娃抓起,日本將這點發揮到了極致

動漫——接觸車隊的“紐帶”

相信不少中國車迷對於賽車的“初接觸”,來自於日本的賽車主題動漫《高智能方程式賽車》。在這部動漫中,帥氣的風見隼人駕駛著超現實的方程式賽車“阿斯拉”,勇鬥包括修馬赫(名字來源動漫連載期間剛出道的邁克爾·舒馬赫)等一眾好手,波瀾曲折的劇情很容易就讓人對“速度的較量”產生難以割捨的迷戀。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汽車運動在日本舉辦分站賽事時,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漫畫形象。這些表情惟妙惟肖,非常“卡哇伊”的漫畫形象讓冰冷的賽車和賽制“軟化”了不少。另外,以動漫風著稱的日本車迷在全世界的著名賽道都不鮮見,將他們視作日本賽車文化的一個“名片”,一點都不過分。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今年在鈴鹿賽道的外場,我們有幸認識了來自東京的P2W工作室。這個成立了9年的工作室在日本的賽車行業內頗具名氣,由這裡的畫師所設計的漫畫形象被不同的F1、日本超級方程式(Super Formula)、Super GT賽事的車隊所使用。就連FIA(國際汽聯)推廣女性賽車運動的#DareToBeDifferent(敢做不同)的全球宣傳海報,也出自他們之手。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負責對外聯絡的Y先生介紹道:“工作室成員都是一起看賽車幾十年的老朋友,平日大家都有全職工作。10年前的金融海嘯,本田和豐田離開了F1舞臺,致使日本車迷對F1的熱情銳減,我們對此也有些失落。為了重振人們對汽車運動領域最為巔峰賽事的興趣,我們決定貢獻一份心力,將賽事和動漫相結合,一方面讓F1賽事展現出日本特色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則可以吸引喜愛動漫的年輕人。”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P2W工作室的核心—插畫家M告訴筆者:“每當重大比賽前,我都會用兩個通宵將作品搞定。目前,工作室已為法拉利、威廉姆斯、紅牛系的車手和新聞官制作過不少作品,他們非常喜歡我們的心血結晶。”

攝影——觀賽體驗的“增值”

作為攝影器材的製造大國,日本民間的高端攝影器材保有量相當驚人。無論去到日本的哪條賽道,滿眼都是提著各色“長槍短炮”的車迷,他們的陣勢一點都不輸於專業的攝影記者。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甚至,鈴鹿賽道已經成為F1賽歷中唯一設有車迷(專用)攝影看臺的賽道—在多個標誌性的彎角設置共計7處攝影看臺,供車迷攝影發燒友盡情施展技藝。與普通看臺規格不同的是,攝影看臺並不設置座位,需全程站立。不過,攝影看臺比普通看臺的防護網高出了不少,能讓車迷攝影師們無阻礙地暢快拍攝。

我們隨機採訪了一位名叫佐佐木的“全副武裝”的攝影車迷。來自東京的他已連續4年購買鈴鹿賽道的“攝影票”了:“若干年前,作為一名死忠賽車愛好者,我一直選擇在普通看臺觀賽,只用隨身攜帶的準專業級相機記錄下F1賽車駛過的瞬間。偶然和朋友們分享我的照片後,我意外獲得了不少好評,這也讓我一下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自此開始,我自願跳入了賽車攝影的‘深坑’,花了不少錢來升級自己的攝影器材。”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擁有兩臺全畫幅專業相機,以及5支頂級鏡頭的佐佐木告訴我:“相較用肉眼觀賽,搭配專業的攝影器材,增加了我的觀賽樂趣。雖然將這些分量不輕的攝影器材扛到賽道是一件苦差事,但若能拍到一張好片子,我能樂呵好一陣呢。”

據瞭解,每年F1、MotoGP等國際大賽,推廣方會聯合日本當地的攝影器材廠商,組織攝影大賽。另外,拍攝超過500場F1賽事的日本著名攝影師金子博、熱田護等,均會舉辦結合實戰的拍攝交流會。談及到這一話題,熱田護告訴我:“你會在愛好者的群體中發現不少狠角色,他們的作品對我的工作也會產生不少有意義的啟發。”

二輪——年輕車迷的“啟蒙”

不少日本同行認為,日本現在的年輕一代對賽車提不起興趣,但事實真是如此?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在媒體產業十分發達的日本,佐藤琢磨於2017年摘得Indy 500大賽冠軍的報道,只能獲得報紙體育版的一塊“小豆腐塊”篇幅。滿眼盡是日本製造商(本田、雅馬哈、鈴木)的MotoGP的報道曝光率倒還湊合,也和日本車手的成績不負眾望有關。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以我在MotoGP日本站現場的觀,日本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忠愛摩托車賽事。為了驗證自己的觀察,我也在鈴鹿賽道找了一位名叫加藤的賽車迷,一問清楚。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24歲的加藤告訴我:“我的父母在京都經營著一家摩托車行,自己算是耳濡目染。其實,我的同齡人大多因財政狀況,將人生中的第一個代步工具定位在摩托車,而不是汽車,他們對於速度的野性追逐,則來自於不同的摩托車賽事。瓦倫迪諾·羅西、馬克·馬奎斯等頂級的摩托車手,比劉易斯·漢密爾頓更受日本年輕車迷的歡迎。”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加藤也指出,喜歡“二輪”的年輕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四輪“移情別戀:“基本上,摩托車的擁躉都會在日後發展成汽車車迷,但反過來則不是如此。另外,我們這代獲取賽車資訊的方式更為多元,但也期待能近距離參與其中。”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個細節不得不提,在日本舉辦的各種汽車、摩托車賽事的“賽前日”,賽道附近的小學生總會有令人豔羨的“特別福利”—零距離與車手、賽車互動。今年WEC世界耐力錦標賽富士6小時賽舉辦之前,不少幸運的小學生就受邀旁聽了由FIA官方舉辦的賽前新聞發佈會。賽車文化從娃娃抓起,只有日本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答謝”——

永不失望的“愛好”

近兩年,身邊的不少車迷將海外觀賽的“首選”放在了日本。究其原因,近(方便)自然是優勢,但觀賽總能“收穫滿滿”亦是關鍵。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曾任本田“黃金時代”的新聞官、超過三十載解說的知名解說員小倉茂德向我介紹了日本賽車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精神:“作為這行的從業者,我們始終是帶著感恩之心來服務車迷的。我們從不讓他們對自己的‘愛好’感到失望,在我的工作中,始終以‘讓更多人愛上賽車’為目標,無論是舉辦免費講座,還是編寫相關科普書籍,我們都在不同的方向努力著,讓更多人成為車迷,愛上賽車。除此之外,日本的賽事推廣方也相當令人欽佩。他們總是煞費腦筋,希望給到車迷更多權益,比如F1強制性的車手簽名會就起源於鈴鹿賽道。包括‘前夜祭’(正賽前夜的車手互動)、車迷‘SAFARI賽道巡遊’、主題樂園式的商貿區、贈送車迷正賽日特別紀念等活動,縱觀全球都是絕無僅有的。每年的觀戰滿意度調查裡,超過9成的車迷們都能滿足地乘興而歸。”

赛车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實,“答謝”在日本賽車文化裡早就根深蒂固了,例如敬業的賽車女郎總是努力迎合著男性車迷的合影需求。還有每當賽季末,本田、豐田、日產(NISMO)都會如期在各自的“主場”舉辦“年度賽車部門答謝日”的活動。這種性質的活動不僅對車迷們免費開放,更會有超豪華的車手和賽車陣容到場,外加各自集團的“一把手”在現場親自發表致謝詞,如此誠意自然也能圈粉無數!

這裡每天不僅有福利

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

一起侃車、聊車、玩兒車

——— END ———

點我 點我

點開新世界的大門!

▼有什麼想說的,下拉就可以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