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最近幾個週末有沒有被這些演員競技類的綜藝刷屏呢?

反正胖狗已經看暈了,花了整整一天才看完(因為實在是太多了)。首當其衝的就是由四大名導領銜主演“”的《演員請就位》,在剛開播之時吸引了不少的熱度,中間登場的是第三季《我就是演員》,最後登場的則是由於正帶領的一班年輕人的《演技派》。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演技派》和其他兩檔節目完全不同,意在尋找有能力的年輕演員和拍作品。節目已經播出了兩期了,這兩期節目裡真是發現了不少演技不錯的新人演員,比方說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扮演太子的周陸啦,還有《少年派》中扮演鄧小琪的王玉雯,以及“網紅”辣目洋子。

但這些演員都是其次哈,因為最戲精、不、是最吸睛的還要說是於正。

為什麼於正這麼吸引眼球呢?

先看看他帶來的熱度吧。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第一期他曝出自己曾被一個帶紅的女演員嘲笑,還評價當下正火的小生肖戰;第二期曝出曾經在《鳳囚凰》的時候淘汰了朱一龍,曝自己和節目組聊天截圖,內容裡卻是“我孤傲了一輩子”……

於正有多會帶熱度帶話題,這檔節目就有多撲街。除了這些話題,這檔節目中的其他內容並沒有掀起任何波瀾,這也是蠻尷尬的事兒了。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於正的節目不火,本人不僅火而且總被網友抨擊,這真是很奇怪。

節目不好除了宣傳、內容、參演嘉賓等等之類的原因之外,還有運氣這個最重要的原因。但人“不好”,原因又在哪裡呢?

反觀隔壁的《演員請就位》,節目有熱度、有內容、演員有名氣、節目有爭議,幾乎是聚集了大多數綜藝能火的必要條件,而且在名導的加持下也走得順風順水。但也不能說這檔節目就沒有敗筆,很多觀眾對這檔綜藝不滿的就是小四郭敬明。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為啥不滿?他在節目中不是貢獻了很多的演技理論嗎?什麼“表演的虛榮心”,什麼“多元價值論”,這些不都很在理麼?

但是,在理是在理,郭敬明完全可以去做一個好的表演理論老師,但說的好並不代表他能做一個好的導演。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郭敬明大刀闊斧改編了陳凱歌的《妖貓傳》,把一個純潔卻深刻的故事改成了“唐朝小時代”。

白龍和丹龍的情感莫名詭異、楊貴妃意外土氣、結尾尷尬出戏。並且運用了他最擅長的形式:旁白(與世界和解)+回憶(種種過往)+尷尬配樂(儘管就是《妖貓傳》片尾曲)。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但這種帶有現代審美的畫面,符合盛世唐朝的感覺嗎?看看彈幕裡的評論:偶像劇、沒味道、出戏、這不就是小四的風格嗎?

郭敬明厲害,厲害到能把別人的戲都能完美銜接成自己的,而且還能受到一些人的認可。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愛掉書袋的郭敬明,沒能導出一部“好戲”,反而遭遇了網絡上的各種謾罵,這是不是與於正的遭遇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兩個人有很多的相同之處,尤其是在優秀的地方。

於正拍戲不僅認真,而且愛搞大手筆。服化道自認為其他的清裝戲比不過他,沒住大別墅的他是把錢都投在了這些上,還是自認為“全世界這麼完備的就在我這”。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郭敬明不愛搞那些虛的,但他願意努力還原場景的真實,並且對演員的細節之處十分認真。在趙薇口中,郭敬明同時拍攝兩組片子,一部是自己的,手下的這部《妖貓傳》是他用睡覺的時間拍的。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在拍攝過程中,郭敬明來回往攝影棚和監視棚,如此嬌小的身軀卻依然能這麼努力,這是件值得佩服的事情。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在“導演和編劇”這一職責上,兩人的選擇也是出奇的相同。

導演嘛,肯定是掌握大局的,在於正這裡,身為編劇的他完全掌握了演員的去留和戲份,並且主觀上演得好可以加戲,演得不好可能第二集就死了……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而且於正主觀上能做決定,兩個演員PK一個角色,在自家張南演完後就和助理討論“張南應該會是”,在另一個不是自家的演員表演之前,於正大言不慚說了一句“我就怕她演簡單了”。

這是對自家的演員有多偏心啊?主觀的判斷也會有失誤吧,果不其然結果並不如於正所料。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而郭敬明呢,大家應該也都清楚,《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以及《爵跡》的失敗之處除了劇本本身的問題之外,演員的選擇也不恰當。在他自認為的“小情調、大時代”,是本身就逃離了生活本身的,小資的內容只能讓學生一代引起些許共鳴,但是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郭敬明無非就是在玩弄他自己的生活體驗,過度消費“輕奢一族”的理念。

在《演員請就位》中,他的指導觀念也逃離了生活本身,只是在不斷重複他自己的理念,沒有加以改進。作為幾位導演中最年輕最受爭議的一個,郭敬明在節目中只是在重複自己,沒有吸取節目中能帶給他的。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不管是於正還是郭敬明,他們的“自我”不管是節目還是私下,都展現地淋漓盡致。而“職責使命”在他們身上,似乎只是一個“稱謂”而已,有了這個稱號,就能完成自我的價值,卻並沒有站在宏觀角度思考演員、劇情等等的意義。這也就引起的觀眾的不滿。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不過,這也並不能怪他們,俗話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過來也是這樣的,他們的可恨也是可憐的。

於正的身材、郭敬明的身高,這應該都是他們活到這麼久以來最常受到諷刺和嘲笑的來源,在《僅三天可見》中於正透露過自己曾因為身材而自卑,不過現如今他已經瘦身成功,所以他才敢這樣說。

郭敬明卻並沒有這麼好運,身高無法改變,再加上他文學時期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之後才會用“絢麗的鏡頭”和“電影理論”來把自己填滿,華麗的鏡頭和他的誇誇其談其實都是偽裝。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郭敬明自卑之後的虛榮,於正自卑後的自大,或許也是他們不斷受到網友謾罵的原因。

這類人不曾貼著地面飛行,而是想要高高飛在空中,卻終究被眾多的普通人擊中他們脆弱的心,謾罵無法改變他們,因為不曾腳踏實地,又如何能夠平穩飛行呢?

說到底,郭敬明和於正是一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