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站在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马路两边的建筑多仿西式,都是一间连着一间的店面,以洋货店和杂货店居多。匾牌上写的

吴大茂针线店、李文玉金号、寸阴金钟表行、太平洋百货庄、介昌绸布店、大盛绸布店等。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摄于1930年5月左右,在今解放路和黄兴路交界处

啊哈,看店名咯应该是黄兴路步行街来,哦该变哒咯哈式样?

我正有点摸不着头脑,后面就被人撞了一下:“乡里别,莫挡哒路罗。”我一看,原来我站在路的中央,这条路虽不宽,人却真多,一眼望去是摩肩接踵而过、川流不息的人流。我站在路中间还真是挡哒路。

这条街道骈罗列布、鳞从杂沓,正是民物殷阗、车水马龙所在。间或还有几台黄包车,往来如织。低头看自己的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粗布短褂,脚踏一双草鞋,可不就是个正宗的乡里别?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红牌楼。摄于1930年5月左右,在今步行街北段,黄兴路的苏家巷至育英街之间

再看路人的穿着,多为长袍马褂,间或也有几个穿老式学生装的,应当是民国时期的打扮。难道是我穿越了?我穿越小说看得多,对穿越这种事也是蛮相信的,把心一横,怕懒得,反正老子会打算盘会做帐,平素别个都喊我帐房先生,这世界,走到那里都需要帐房先生,老子有手艺傍身,就是在民国也饿不死。

心里一想通,我就四下逛了起来,这里既然就是以前的黄兴路,那就应该叫做南正街。往北走可通往司门口、红牌楼、八角亭。往南应该就是南门口。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长沙老地图

南门口,顾名思义应该就是长沙城的南门,我看看有门冒。走到前面一看,噫?只有一段破破烂烂的城墙,冇得门。这才想起史书上讲长沙的南门在清末就拆掉了。咯段城墙应该还是明朝留下来的。没想到南门口和今天一样热闹。正像有首民谣说的:“提起那南门口,冒事莫往那边走,人又多,路又窄,一天挤得到断黑”。

我一路逛来,发现最多的还是洋货店和杂货店,当然也少不了药店和与饮食有关的商店,今天还在的品牌有中华国药局、四怡堂药铺、德茂隆酱园、德园包点、李合盛清真牛肉、九如斋南货店等等。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如此热闹的街道,街上自然少不了那些流动卖艺者的身影。有牵着小猴背着木箱敲着小铜锣耍猴把戏的;有带着刀枪棍棒胸脯拍得嘭嘭响的习武卖膏药的;还有拉着个四周装有八个供人观看的小孔的大木箱在路边大声吆喝 “快来看,快来看西洋镜啊!”的所谓“拉洋片”的;还有修锁配钥匙的、修整皮鞋套鞋洋伞雨伞的……路上人来人往,各有各的行头,各有各的吆喝,我看得眼花缭乱,听得余音萦绕。

我对那“拉洋片”的颇有兴趣,在那大木箱前驻足不前,那“拉洋片”的是个三十左右的胖大汉子,看我跃跃欲试的样子,吆喝得更起劲:“快来看,快来看了,萧朝贵战死长沙城,二十四片连看,只要三个铜板。”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这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十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小孔上的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

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演员用绳索上下拉动替换。木箱旁装有用绳牵动的锣、鼓、钹等,表演者边唱边以另一手控制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其内容多是劝世之作。语言幽默、诙谐。

我伸手进口袋一摸,不错,还有几个铜板,递了三个铜板给那胖大汉子。就急猴猴地弯腰将眼睛凑近那大木箱上的小孔。那汉子不急不忙地收好铜板,清了清嗓子,一手慢慢地拉动拉绳,让洋片转动起来,一手敲了下铜锣,用长沙评弹的韵律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我看得津津有味,听这汉子念的长沙弹词,虽说是村言俚语,却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道出长沙人那不服输的性格。

我在看“拉洋片”,旁边一堆看热闹的人围着听,一人好奇地问:“这萧朝贵真是死在南门口吗?

那胖大汉子呵呵一笑:“这西王还真是死在前面的妙高峰下。”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他接着说道:当年太平军从广西起事,一路陷桂林,攻全州,北进湖南,西王萧朝贵统帅前军进入湖南后,所攻必克,节节胜利,直抵长沙城下。

在攻打长沙的时候主攻南门,萧朝贵亲临前线,在南门外妙高峰执旗督战,却被清军从天心阁发射炮弹击中胸部,回营后因伤势太重而亡。太平军围攻长沙81天,长沙守城军民众志成城,愣是没有让太平军踏入城池半步,在此无功而返。

太平军后来又打过一次长沙,那是在定都南京以后。太平军为巩固南京举行了西征。入湘西征军由石祥祯、林绍璋等指挥,先后在岳州、宁乡、湘阴、靖港、湘潭等地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太平军当时的战略,是先占领长沙外围的城邑,形成包围之势,而后夺取长沙。开始太平军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但是,太平军在湘潭的作战却遭受重大失败,伤亡1万多人,其他各地的胜利都因此化为乌有,长沙终究没有打下,西征入湘的太平军只得撤围。

旁边一个年轻伢子听那汉子说完后不解:“咯长沙城墙也不高,城池也未见得有多坚固,无险可守,太平军怎么会打不下?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咯就轮到我这个读哒书滴人来讲哒,我拍了拍年轻伢子的肩说:

“你咯肯定是冒读得书,这长沙城的历史和我湖南人的精神你还不够了解。今天我就给你补补课吧。我长沙古称‘临湘’、 ‘潭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于此建城。建邑有二千多年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次战争,长沙城却很少被攻下过。主要原因是我湘人性格刚正质直,勇猛强悍,桀骛不驯,好胜尚气。

我三湘大地在古代被视为蛮荒之地,生存条件相对恶劣,今天的青山绿水在古代不过是穷山僻水。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南人磨练出了霸蛮悍勇的性格。湖湘子弟是楚人的后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北宋时期湖南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里就说我湘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杨度先生的《湖南少年歌》里也说: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要想我湖南人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每有外敌入侵,湖南人必同仇敌忾,军民齐上场。三国时期关云长战长沙,只是因为他买通了守将黄忠,才兵不血刃拿下的长沙,这黄忠肯定不是湖南人。”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就听旁边有人鼓掌道:“咯杂叔叔港得几多好,湖南人有风骨!”

我一看,鼓掌的是一个穿长衫、戴眼镜,教书先生模样的年轻人,身高与我相仿,长身玉立,国字脸庞。竟有点像我爷老倌年轻时候的样子。忙谦虚几句:“我也是打乱港呢。”

那人又问:“叔叔你贵姓?看你咯打扮和谈吐不蛮相符,难道是官老爷微服私访?”

我忙说:“我姓盛,就是一个乡下人咧,不过在私塾还读哒点书。”

那人大喜:“我也姓盛咧,我叫盛先茂,原来我们还是家门。叔叔是哪里人罗?”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长沙流动书摊

盛先茂?咯不是我嗲嗲的名字?咯穿越就穿得好来,碰到自己的嗲嗲,还喊我做叔叔。绝对不能告诉他我也是长沙人,不然好尴尬。

我说:“我叫盛枬子,是益阳人,到长沙来办点事。”

我嗲嗲说:“你咯杂名字取得蛮好,这“枬”字通“楠”,“檀枬霭霭,龙麝勳勳。”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意思是念经的时候烧的檀香烟雾弥漫。蛮有寓意呢,我将来给我崽取名字也要用咯杂字。”

我心里暗笑,咯杂字本就是你崽名字中的一个,被我拿来做笔名的。

我问他:“看你也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在哪里做事罗?”

我嗲嗲说:“我在第一师范当老师咧,今天碰到家门叔叔我好高兴咧,走罗,我请你到火宫殿呷臭豆腐克。”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说完拉着我不由分说就走,两人边聊边往前逛。这条街上吸引人的当然还有各种小吃,品种繁多,一应俱全。这些小吃摊贩不同于那些吆喝喧天的卖艺者,多是见缝插针地在街角店尾默默支开小摊,靠有香有色的美食吸引来往行人的眼球,勾起他们的食欲。

卖转转糖的:用熬熔的饴糖在个转盘和一块白石板上浇出龙飞风舞来;卖棉花糖的:那白如雪、甜如蜜、软如绵、蓬蓬松松的棉花糖是孩子们的最爱;卖刮凉粉的:小摊上白嫩光滑、如玉如缎的凉粉,像一座小小的堡垒,端端地放在纱笼里,旁边摆着酱油、醋、麻油、小葱、蒜末水、榨菜、干辣椒粉等调料,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卖湘卤的:又称热卤,分素卤、荤卤两种,又叫“三合一”或“四合一”,就是将三种或者四种卤好的东西掺成一盘热过上来算作一份。素卤有韭菜、豆干、捆鸡、芹菜、香菜等等,荤卤有鸭寸骨、凤爪、鸭架子、鹅肠、鸭掌、卤肉、牛百叶等等,香气扑鼻。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还有肩挑食担,手摇小铜锣,卖馄饨的,俗称饺饵担子,一边做生意,还不忘敲两三声铜锣,吆喝叫卖。

卖坛子菜的:用玻璃坛子浸的酸萝卜、红辣椒、长豆角。不但颜色喜人,而且是开胃极品,让你食欲大开。

还有炸糖油粑粑的、葱油粑粑的、红薯粑粑的,各种香气混合在一起,让人食指大动。

街上人好多,前行十分困难,我嗲嗲说:“我们绕点道走小路算哒,”他带着我过街穿巷,挤出一身臭汗,好不容易拐进一条偏僻的小巷。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我心想按方位来说这里应该是大古道巷, 和旁边的小古道巷是两条平行的街巷。大古道巷东至县正街,小古道巷东至磨盘湾。从喧嚣的南门口步入大古道巷数十米,立有一碑,上书“洗药有仙留胜迹,题桥无地吊芜苔。幸邻泮壁存文献,时接宫县到讲台。”讲的是隋唐年间著名医家孙思邈隐居长沙时,经常在此洗药,留下洗药庵与洗药井。

我想考考我嗲嗲,就故意问他:“你们长沙的地名就是怪,咯种破巷子叫古道巷,前面叫‘一步两搭桥’,小古道巷里还有个地方叫‘南倒脱靴’,不知道都是些什么意思”。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我嗲嗲微微一笑:“你看前面那家徐永盛古玩店,据说是百年老店了,这里当然是古道了。”

他接着说:“我虽然不是在长沙城里面出生的,但是家里很多亲戚都住在城里,从小在城里玩,这些故事都听长辈们讲过。这两条小巷确实是古道,是有史可查的长沙最老的街道,在久远的历史长河里,这里确曾有药王进出小巷的身影。日复一日,药材的清香满街流溢。青石板上,曾有病人痛苦蹒跚的脚步,曾有伙计奔跑的足迹。洗药庵、洗药井之于人们,洗去的不仅是药香,更是痛苦和哀愁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一步两搭桥’是唐代护城河经过之处,因河上有两座并列的桥,间隔距离仅一步之遥,故称‘一步两搭桥’。如今过去的护城河早已变成臭水沟了,两座桥也只是搭在水沟上的两块石板而已。

‘南倒脱靴’则跟三国战事有关,说的是关羽战长沙时,汉降将魏延追杀长沙太守韩玄,韩玄意欲从城南向北逃跑,当跑到磨盘湾一小巷时,为骗过魏延,有意将一靴子脱下,靴尖朝南放着,因此就有了‘南倒脱靴’这一名称。”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太平街

我看旁边小古道巷里有一片好威武的公馆,就问嗲嗲:“咯应该都是有钱人住滴地方摆?”

嗲嗲讲:“是咧,咯边往东叫吊马庄,据说当年关羽大战长沙时,曾把战马拴在这里的树上。长沙城南边比北边繁华,有钱人确实都是住得咯边。咯巷子里最有名就是刘嗲的公馆。”

“刘嗲是哪个罗?”

刘嗲叫刘贲予,是长沙名医咧, 从日本学医回来的。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我一想,咯应该就是好有名的“予园”,前些日子还在报纸上看过关于这老公馆面临拆迁的报道。民国名医刘贲予是同盟会员,曾两赴日本学医,参与过护国运动和北伐战争,后来参与筹建了湖南公医院。这是湖南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

这里是他在长沙的住宅,后来毁于“文夕大火”,1945年,其子刘建勋(也是名医)在被烧毁的吊马庄1号原址上新建了一栋三开间的砖木结构中式公馆,命名为“予园”。时至今日,已近百年。我以前在这边闲逛时看过“予园”破败的样子,就好想看看它以前的样子,跟嗲嗲讲:“我们克看一哈好不?”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文夕大火前的长沙

“房子有么子好看滴罗,走走走,还是先克呷臭豆腐克,呷完臭豆腐我请你克豫园看戏。”他拖着我不由分说继续往前走。我一边走心里一边想豫园不是在上海吗?怎么长沙也有一个?不晓得唱的是花鼓戏?湘剧?还是京剧?又想当年的文夕大火烧掉了半个长沙城,咯次穿越正好是个机会看看以前的老长沙城是个什么样子。有好多老公馆可以去看看。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文夕大火后的一师范

我正在记忆里搜寻长沙城有记录的老公馆有哪些。还有,民国时候的长沙青楼在哪里?找机会要我嗲嗲带我去青楼找几个小妹听听曲子什么的。想得高兴,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就感觉被人踢了一脚:“半晚上发么子梦天罗。”

再一看,原来我睡在自家床上,刚刚被堂客踢了一脚,她没好气地说:“你咯杂死鬼,又做哒么子梦摆,还笑咯大一声。”

百年前的长沙城什么样?梦回南正街、南门口、坡子街

文夕大火后的长沙

原来不是穿越,只是做了个梦,我心下十分懊恼,臭豆腐还冒呷到,青楼还冒看到影子,梦就做完哒。嗯,下次继续梦。


  • 文/枬子,长沙生活集独家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不明具体出处而未注明,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