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重点高校毕业生就能给小孩子上好课吗?

醉憙欢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也很复杂。为什么呢?因为上课上得好与不好,要看以什么为标准。不管是哪一种标准,重点高校的高材生有上得好的,也有上得不好的。同样,非重点院校毕业的人才也有上得好的,有上得不好的。更有甚者,知识结构不是大专院校毕的,都有可能上得非常好的,但这一点主要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衡量的。所以上得好与不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即便是这样,任何事物现象它都有一个一般性和特殊性。所以,我们就从一般性来探讨重点院校的高材生到底能给小孩子上课上得好不。

根据时下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总趋势和教育价值目标取向来看,应试教育是主打目标,然后是兴趣陪养教育。但是,根据中国传统意识和当下的高考终极目标为主导的教育价值取向,人们总是把一个老师教得好与不好还是界定在考试的分数高低上的。这是不用质疑的。但话又说回来,应试教育也不能说一无是处,如果能把所学的知识考得好,也是素质之一。比如最近在网上暴光的八十年前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大学物理考试卷子,让人看了觉简直是惊世之作。他书写流利整洁,排版美观,答题无一错处,全部用英文解答。像这样的应试能力和应试素质,真的是非伟大科学家莫属!其实,中国教育的诟病根源主要不在应试教育上,而主要在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上。所以,我们就从这一点看,重点院校的高材生,能否上得好孩子们的课。

大多数重点院校的高材生,知识结构强,理能力强,头脑发达,思想前卫,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成功意识不十分合拍。如果让他们来给孩子们上课,他们的教育方试哪怕能使学生们考试考得好,可能与家长和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的思想不搭界。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教学最好的境界就是,教师,家长,学生,教育部门领导等四方面的一致和谮,这样才能学生教育得好,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其他素质教育,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高材生们的理想主义和泛素质主义总是和领导与家长们的应试现实主义相矛盾。其实高材生们也想上得好,而且他们的方法也许既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又能使孩子们考得好,但就是与传统的管理观念与道德审美相违背,也是间接的对传统权威的挑战和背离,所以,无论他们有多大的能耐,还是不能和现实相抗衡。这是他们上得不好的最主要根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重点院校的高材生们来到中小学上课,可以说是人才的浪费。当然不是说中小学生就不需要高材生来给他们上课,而是现实不允许。因而,一些家长和领导总爱埋怨在中小学上课的老师没有重点院校的高材生教师,我们先不论当下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如何,我们就按目前教育管理模式和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以及中小学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笔者就想问:你们要得起吗?你们有资格要吗?你们留得住吗?

好了,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信者也不要怪罪。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鄢光乾


不一定。

迄今为止,从事教育已经有接近20年,自己也有过20多年的受教经历,还有家里也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于教育领域的观察和心得:好老师与其身份背景无多大关系,比如是否名牌大学毕业?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个人履历有多么辉煌等等,我的观点:好老师更多地是与责任心,职业素养、职业认同度,职业天赋和性格有关。

仅以大学为例,我们学院不少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一路名牌大学出身的教师,讲课水平差强人意,生评教倒数的不在少数。反倒是就学履历不那么辉煌的同事,职业路上步步为营,就职路上恪尽职守,对科研,对教学都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结果后来者居上,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翘楚。

我身边的好老师,大多都有一种特质:高度强迫症。这种高度强迫症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责任心,职业素养和高职业认同度。这类老师对教学效果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追求上课抬头率,追求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性,追求上课过程的完美度,追求课程对学生兴趣的唤起等。为了达到这些教学效果,这些老师课堂下会花很多时间去精心打磨课件内容。这是真正能上好课的老师。

大学如此,中小学也如此。

我是在农村上的小学,中学,现在回想起来,能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的老师不多,屈指可数。现在犹记得当年的一位初中物理老师,仅仅是中专毕业,但是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成功地唤起了我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也正是由于物理成绩助力,我当年成功考入县重点高中。

我孩子的就学路上,我也一直在观察着孩子的任课老师,发现好的老师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绝大多数老师仅仅是平庸的教书匠而已,职业心态无非就是:拿工资做事。至于说教学效果如何,孩子们接受程度如何?这些基本不在老师的考虑视野内。当然,不否认也有一些老师想上好课,但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生动形象地把知识讲出来,让孩子们喜欢爱听,也是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回到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重点高校毕业生当教师的主要优势更在于他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但在以降低难度为趋势的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这种深度和广度似乎面临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基于此,众多中小学一窝蜂去赶重点大学高材生(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的招聘风潮,其中的非理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包括中考考场外,作为家长,我在校门口也总会被一些培训机构追着,塞到手中一堆的培训广告。人大附中分校的老师在孩子上初三的时候,就对家长和孩子说过课外班的事情。他们的观点与人大附老师是一致的,不赞成上课外班。 对于人大附中和分校的孩子们来讲,真的可以不用上课外班,因为他们有非常好的老师,有很系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伙伴。 是否要上课外班,要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领悟灵活运用能力不同,孩子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对是否上课外班就要有不同的选择。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学校的按照教学进度教授的知识不足以喂饱他,这样的孩子应该上课外班,进一步提高,可以多学一些更深更多地知识,可以参加竞赛联赛。 精力充沛的孩子,也可以上一些辅导班巩固所学的知识,或者多学习一些知识,培养兴趣和爱好。 大多数接受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专心学好学校授课内容,认真完成作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消化,自主复习、举一反三的巩固知识的时间。 接受能力不好、成绩稍差的孩子,可以上基础课外班,再反复听辅导老师讲一遍那些学校已经讲过的知识,强化记忆与理解,巩固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过,那些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选择一对一的家教可能效果更好。 是否上课外班,也要看孩子处于那个学习阶段。 上小学时,是孩子接受基础知识教育和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阶段,而且孩子的对各类事物和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最好能选择性的上一些课外班,强化英语、数学和国学知识教育。仁华学校不就是一个课外培训基地吗?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孩子。小孩子也可以上一些书法、绘画、音乐、跆拳道等方面课外班,培养一些爱好和特长。上初中和高中后,孩子应该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强力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如果孩子在人大附、四中等这样的好学校,我不赞成上课外班。名校的老师肯定对教材的研究和中考、高考模式与试题的研究比培训机构深得多,他们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在这些好学校学习,孩子都没有学好,那在培训机构还能学到什么呢?确实有单科成绩不好的,建议找一对一的家教进行辅导。对于大多数孩子,家长还是多留一些自主的时间给孩子吧。不要让孩子奔波在学校与培训机构课外班上,孩子一直不停的被喂养灌输,没有自我消化的时间、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总是处于被教育、被灌输、被测试的状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培养的是独立自主、有创新能力、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所以中学阶段教会孩子自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能够自我管理,对孩子成人后的工作大有脾益。 课外班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越多越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生源越来越多、收费越来越高,也说明是有市场需求的,当然这也与很多的培训机构宣传引导有很大关系。 孩子是否需要上课外班或者请家教,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与老师沟通后进行选择。


用户3596880027329


如果评价体制不全面,只通过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来片面了的教育效果,教师越优秀效果越不乐观。观察了几十年,在边远的乡村,越有学识的越是教得不好,越是胸无点墨的才混得有模有样。有一位曾经的小同事,她读书一直出类拔萃,初中毕业上了中师,回到家乡教书,一直受排挤。后来她自学了本科,考上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到一所大学任教,干得风生水起!相反,许多所谓优秀教师,连个自传也要人帮忙写!

原因很多,多得让人弄不明白。但现实如此!


用户7203834876550


举个例子,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上英语课,一开始英语老师是全英文授课,绝大多数同学都听不懂,她是教授,学历够高,我们听不懂是她能力问题?明显是我们的水平不够,如果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学生呢?如果她从小学就开始教我们英语呢?我们的英语口语还会这么差?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是英语国家,那还会有这方面问题吗。

我们的汉语也是如此,只要从小就开始接触那长大后都不会有问题,如果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思维逻辑方式已经成型很难改变。越是大城市高学历的越多,学生的英语就越好。

关于学历和教学能力的争论最常提起的就是陈景润当初中数学老师的事,初中生逻辑思维已经成型很难改,自然听不懂,如果是从小就跟着陈景润学数学,还会听不懂吗?

目前名师还是师范生为主,那是以前当老师的基本都是师范生,标准和大纲也是他们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进入重点中学,以后还会更多,当小学的老师也是重点大学毕业生时,学生从小学的就是比较高级的思维逻辑方式,会少走很多弯路。


一只大鸽子


问题出得太绝对,把“重点高校毕业”作为“给小孩子上好课”的充分条件,显然是逻辑不成立的。但是让我作为家长选择陌生老师的话,我一定优先选择重点高校毕业生而不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因为前者一定更善于学习。如果新毕业学生与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相比,那另当别论。

我很难相信,一个自己都学不好的人,能够教会我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传递给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念。

这让我想到前几天看到的“西瓜”上的一段视频“HR姐姐坦言:为什么我们要招985毕业生”,我的理由与其相似。

HR问了一个普通学校毕业生两个问题:一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如何,学生回答过了四级,计算机国二,HR说985毕业生已经不用四六级衡量,会回答雅思和托福考了多少分,计算机水平可以独立做APP;二是大学期间最成功的经历,普通生说做过学生会主席(一听好像也很牛),但HR说985的学生都在专业化方面做得很多,如尖端杂志论文,国际交流,甚至已经创业了,很多在国际企业实习超过六个月,有专业工作经验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震撼?"211"“985”的学生学习基础本就好,而且真的是很拼的,学习能力也更强,自然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所以,如果同时毕业的学生做基础教育工作,我相信重点学校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也更能教好孩子。别的不说,要教英语的话,你更相信一个四级水平的普通学校毕业生,还是雅思6分以上的重点高校毕业生?更别说数学了,自己数学概念都不甚清晰的老师如何培养出孩子的数学思维?


时光ME


大家好,我是角胡大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所提问的这个问题有点太过绝对了,似乎也反讽着当下一些学校的人才吸纳和家长学校对老师信赖的偏颇与不公平!我们一般所说的同一个圈子里的人都是良莠不齐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适的。教师是否重点高校毕业并不是教好孩子的必要条件。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都会认为,重点高校毕业的就是牛人,就是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强。其实不然,重点高校毕业的人强在学习能力强,吸收消化能力强,但是换了角色就不一定了!

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这个是确实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候文凭确实会比普通院校毕业生更占优势,但是具体还是要看个人能力的。对于学生来说,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掌握吸收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不同的老师教学方法都不一样,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不一定普通院校毕业的老师就比不上重点高校毕业的老师!记得人民日报曾经也报道过一篇文章《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清北高校毕业生就能教好孩子吗?》,重点高校的人才更善于学习,但是反过来去教就不一定了!

而且,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都会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班。也就是所谓的“快慢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吸收快,那么相应的教学进度就会快一些,教学方法也会更“激进”一些,而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所谓名师出高徒,重点高校毕业的老师,在这时候可能会更加突出一些,毕竟他们的学习方法相对会更高效一些。但是这也不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还要把“老教师”考虑进来,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师,都慢慢摸索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很有一套。年轻教师,自然会优先考虑重点高校毕业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大叔认为基础教育的难点在于落后地区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相适应。比如说,乡镇农村的学校,可能普通院校毕业的教师教学方式会更加适合,因为乡镇农村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比城市学生会差一些。毕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差很多了。重点高校毕业的老师下到乡镇或者农村的学校,沿用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估计会比较难接受,一段时间后班上学生的成绩可能会两极分化严重。当然,这里说的有点绝对。大叔认为,其实,无论是重点高校毕业的老师还是普通院校毕业的老师,都是教育工作者,使命都一样,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样,那种方法最适合学生,那位就是好老师!

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我是角胡大叔,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strong>

角胡大叔


个人观点,学习成绩好与授课能力强未必是直接相关的。重点大学毕业证明了过去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主要是自学能力。

但是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则需要把自己会的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讲述出来,并且提供难度适宜的辅助训练方法。

这还仅仅是授课部分,至于师德师风则更无法直接与名校毕业生挂钩。

确切的说,应该是本身拥有较强学习能力,掌握应对学生的方式方法,怀着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的毕业生,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希望能帮到你。


孙老师学业观察


一般是这样,但也不尽然。茶壶的煮饺子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一一肚里有倒不出来的情况也是有的。


用户80587892566


我认为这样挺好,既然能上重点大学,说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都比一般人独特,孩子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