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李琳莉

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李琳莉

李琳莉,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帆影文学社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市、县级学科素养大赛、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李琳莉

校园文苑

永春一中历来注重“品读诗书雅韵 传扬文化经典”,学校以“读书节”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我讲名著、读书之星、书香班级评比、汉字听书写大赛、主题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校园朗读比赛、传统文化常识竞赛、现场书法(软笔、硬笔)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展示了同学们的能力、个性、特长,切实打造了翰墨校园、书香校园,有效地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同学们不仅积极向学校内刊《帆影》《梅峰报》《梅峰心语》投稿,而且有不少作品发表在各级报刊上。

攀登高峰志远方 坚守初心永赤诚

□苏燕琪

新中国七十华诞,华夏一片欢腾。我是炎黄血脉中的一股热流,跟随长江黄河,奔流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这片土地经历过古时的风沙,抗击过近代的霜雪,至此黼蔀黻纪,始终充盈着活力。峥嵘岁月里,今朝时节中,有人负重前行,攀登远山;有人执着停留,坚守原地。我不停地奔流着,路过一地,便铭记此地坚守者的面容,谨遵其嘱托,跟随攀登向前的人群继续流淌……

假期影片云集,我观看了《攀登者》。踏入影厅前,我仔细回想对于攀登的印象。小时候爬山不知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知道今日风景别样好,因着赏美景的渴望,便一鼓作气登到了山顶。长大后攀爬长城,体力严重透支,支撑我抛开脑中杂念登上长城顶端的,是想证明自己绝非半途而废之徒的决心。眼前的高山尚且无法登临,往后我又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座座高山?对于十几岁的我而言,这段“志在高山”的攀登彰显了自己身心的愉悦和好强的心理,但攀登的目的其实不仅限于此。

看完影片后,“攀登”二字于我的意义已然非同寻常。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峰顶端,冒风雪,架人梯,只为拿回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登顶那一瞬间的欣喜若狂被国际上种种质疑所击碎。而十五年后宝贵的登顶机遇,让攀登者们重聚珠峰脚下。老一辈攀登者再难完成登顶的使命,便将觇标和摄影机交给新一代人。无论是临危受命成为队长率领三人登顶的方五洲,生死一线割断绳索保住摄影机的李国梁,亦或是身患肺水肿最终将生命奉献给登顶行动的徐缨,每一步向珠峰的攀登都凝聚着中国之魂。这段攀登,非为探寻雪山深处的好奇,非为保住个人的荣耀和名誉,而只在“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从意气风发到神色苍苍,攀登者傲立珠峰,靠的是中国精神。每一个志在高山的中国人都是一位攀登者,今朝中国傲立世界,靠的也正是这样的中国精神。

而在《国家记忆》策划的“全军挂像英模”系列节目里,我从一群功勋赫赫却淡泊名利的英雄模范中找到了林俊德将军的名字。

于我而言,林俊德将军并不陌生。学校的宣传栏里,在理科实验班的班名里,无不充盈着“林俊德”这三个字。我因林俊德将军而感叹于马兰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的75年生命,有三分之二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中国核事业举步维艰时,随兵深入戈壁的队伍中有他的身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逆行奔跑进入核爆核心地带的人群中有他的身影。即使是在临终的病榻前,他也坚持下床工作,把国防机密文件整理完备。将军以坚守者的姿态完成了最后的冲锋,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漠之歌。

将军已逝,我却足够相信,后方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坚守,前方也会有更多的人承其信念负重前行。

攀登者志在远方,而初心未变;坚守者无悔扎根,而赤诚翻涌。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炎黄血脉川流不息。

(作者系永春一中高三年学生,帆影文学社社员。)

李琳莉点评:该文以“攀登”和“坚守”为主题,引出两个不同的群体——攀登者和坚守者。对两个群体的具体阐述,语言洋溢爱国情怀,突出中国人坚韧不屈、勇于攀登、坚守无悔的优秀品质。

校园里的“香格里拉”

□刘元锟

与校园一角的美妙邂逅纯属偶然。写生课间,梅峰苑下,交织着光影的小径以一种不言自明的魅力悄然占据了我的心。在那幅名为《校园印象》的素描上,斜斜地勾勒着潜藏在园圃里,被花树簇拥的小径。右上角有一处小而浅的笔记——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里的世外桃源,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在我看来,它与香格里拉的神韵并无二致。那个流淌雪水,笼罩在安详与静谧中的古城,白塔上经幡扬动,草原上牦牛缓缓行走,环绕在无人问津的歌谣里,氤氲轻烟三三两两。而校园里,在人来人往之外守望一片净土,营造一段情愫,看顾梅峰书院的雅致,它唯美得令人窒息。

从那以后,忙碌的学校生活有了两个闲暇时刻:午后,深夜。

午膳方罢,移步小径。落英繁锦在地上铺陈叠辍,树荫稀疏的光影洒下碎金灿灿。抬头,和煦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地迷蒙了双眼。清风微拂,缠绕指间,牵动衣角沙沙地摩弄。我捻着一朵花,享受着天地俱寂的暖午,心里一池涌动的绿水沉淀成了碧玉,轻快地将惆怅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是那么坐坐走走,恍然已隔淡泊残年。日影初斜,偏头看着梅峰书院,古木淡香,棂槛朴厚,先贤的琅琅书声仿佛透过了青砖绿瓦,在晴空中随风飘远。我扫扫身上的芳华,快步向教室走去。

日光灯细微的嗡鸣悄然而止,晚自修结束以后,熄了灯的校园黯淡下来。回家之路,行步匆匆,然而依然在小径上放慢了脚步。啊,校园里的“香格里拉”,它延长了我曾经以晚自修结束为终点的一天,在我的逆旅中提供一处寓所。月色幽映,花树摇曳,朦胧中的小静更为安详可人。连夜的黑暗也在这片净土边缘徘徊,犹豫着是否要用夜幕遮住它。今宵月色凉如水,清辉谁与共?我忽然领悟了何为意境,何为物我两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若即若离的光影交织勾画的小径玉景。我情不自禁地抚摸书院的门柱,上面还带有白天的余温,祠堂先贤的遗像默默地与我共同注目着梅峰的人间天堂。随着云的进一步消散,楚天低垂,展现了它的真容。群星璀璨,荟萃梅峰,点点闪耀,使得长夜不再孤独。小径遥望,岁月静好,我心安然。哒哒脚步,即使正在离开,我仍一次次的回眸,向它投去最后的目光。

也许平时学习生活所给予我们的压力并非微不足道,但正是存在于人世的香格里拉,让我们可以拥有安置灵魂的归宿,让我们暂时忘却自我,沉浸在它们的无限魅力中。

没有到过真正的香格里拉,没有亲眼见证它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富庶得流淌着洁白光亮的牛乳。但是“香格里拉”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呢,就在那些我们忽略的地方。也许我们熟视无睹,也许我们身在此中。无论如何,它们总是在那儿,一直等待着下一个灵魂宿客。

(作者系永春一中高三年学生,帆影文学社社员。)

李琳莉点评:作者以校园的景物媲美“香格里拉”,想象着香格里拉,将二者巧妙地关联起来,在优美的语言下时空发生了重合,有着空灵的美学效果。

名师指津

好文章,就是写平常生活中的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只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李琳莉

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永春一中高三年语文教师李琳莉

2019年11月15日泉州晚报第14版↑ “清源”副刊“校园风”版面

消息来源丨泉州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