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明清两代,文字狱大兴,许多文学作品的思想和主题,因此受到限制和桎梏,其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特别是对于诗词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明清诗词的没落,其诗词名家也寥寥无几。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苏轼出狱剧照(乌台诗案文字狱)

但是唐朝的包容并济,也使得诗歌在此间大放异彩,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也多集中在有唐一代。王杨卢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小李杜、元白…多不胜数。

他们都曾写过讽刺朝政、抨击时局的诗词,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牢狱之灾,反而让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史册之上,这是唐朝的气象,也是诗歌的盛世。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杜甫与李白(剧照)

杜甫有一首绝佳的讽刺诗,但是在之前,风月以为这是夸耀他人的诗句,还曾多次引用,如今想来,实在惭愧,暂请原谅风月的无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作品: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诗的三、四句,想必各位读者耳熟能详,从表面意思来看,这句诗是夸赞乐曲的优美动听,人间难以听到,恍若仙宫的仙乐,只有在天上才能听闻。尤其的题目中的“花卿”,让风月联想这是一位歌姬的艺名。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杜甫剧照

其实,花卿是指唐朝的武将花敬定。众所周知,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势微,藩镇节度使和一些地方将领开始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肆无忌惮起来。而花敬定,仗着在平定段子璋叛乱之时,有斩首之功,于是娇宠自傲。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天子、宗室、官员、平民都有相对应的礼制,如服装配饰、音乐等。而花敬定,在成都目无礼法,擅自使用天子才能使用的乐队规格和音乐,属于僭越行为。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杜甫雕像

在这种背景之下,杜甫才写了这首诗。先看第一句,锦城就是指的成都,丝管则是乐器,纷纷是形容乐曲的,第二句接着写乐曲,悠扬婉转,仿佛无处不在,散于江风,飘入云霄。这两句,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曲,仿佛美妙的乐曲之声,能够在眼前呈现一般,手法极其空灵。

三、四,则将曲声之妙,再拔到一个高度:乃天上之曲,人间难闻。不过,这里的“天上”,却是一语双关,自从汉朝“天人合一”的说法之后,人们便喜欢将皇帝和“天”联系起来,了解完花敬定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们便能理解,这里的天上之曲,说的就是皇宫的乐曲。

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原来是骂人之作,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用它夸人了

锦城夜景

所以,这首诗,明着像是夸花敬定家中所奏乐曲之优美,其实是在讽刺他不合礼法,是为一语双关,并且杜甫此诗,讽刺而不显露,骂人犹似夸人,实在是讽刺诗的最高境界。正如《诗人玉屑》言:

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世对杜甫的过度解读,觉得这首诗,本身就是夸赞乐曲之诗。我们知道,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而花敬定,不仅张狂儹越,并且在平叛的时候,纵兵抢掠,为夺取妇人首饰,断人手脚。

杜甫不说刚强不屈、从不谄媚,但是文人风骨还是有的,试问,一个饱读诗书爱国爱民的诗人,怎会去逢迎一个祸害百姓的狂妄武夫?故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这都是杜甫的讽刺骂人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