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会"为老不尊"

老人为什么会"为老不尊",什么叫为老不尊:为老不尊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作为老人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与"为幼不敬"连成一句,表示老人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行为不检;幼孩因此对其不尊敬

老人为什么会

但每次看到这情形,从开始的想笑,到最后的想哭。一群花甲老人,蹒跚着脚步,冒着危险。什么上车要让座,下车比谁都跑的快。但是这些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都有不低的工资,却要每天坐公交去买便宜几毛,乃至几分的蔬菜。

我的父母今年也七十多岁了,他们出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她们最高的奢望。我是个七零后,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工资低,为了能多挣点,下班以后,只要有能干的活,大家都抢着干。我的父母为了给队里拉矿石,可以干一晚上,灰尘大的都看不出人的模样。

所以他们节俭已经渗入到了骨子,就是再不缺钱,也改变不了骨子里的东西。但是当今社会,其实在各个阶层,总会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从大到小,从强到弱。从校园暴力到老人在公交车、地铁因为不给让座就破口大骂甚至还动起手来。前几年被大家讨论的最热门的话题老人摔倒了到底该不该扶,好心将他扶起后反过来还要讹人家,难道老人都变坏了吗?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挤公交,去超市排队大多就这几种。

第一很多老人睡眠很少,早上便早早的醒来。一部分老人希望早上能够到公园呼吸新鲜空气,便坐公交车去公园锻炼。

第二是很多老人保持着去早市买菜的习惯。因为早上市场上会摆上新上的蔬菜货品,比较新鲜。

第三针对老人爱贪小便宜的特点,希望买点便宜东西,只要哪个地方搞活动,他们必到。只是他们有时搞错了时间,和上班,上学的挤车,偶尔倚老卖老一下。大家多多体谅,毕竟人性都是善良的。

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老了,年轻时就不是有功德心的,这类人还不在少数,让人头疼。这都是缺乏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年轻时的一些习惯造成的,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有修养,有智慧的人只会让步,即退步就是进步,反之,进步就是退步了,人要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格局。

近几年出现的“新晋老人”大多出生于1949年前后,在他们的成长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匮乏”。在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人们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而为了物质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多少也造就了现在的他们。

但是老人也有好坏之分,只是针对的现在社会的某种现象而已,我们一直都是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国家,希望大家能够发扬优秀的美德。给老人一份幸福 ,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