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分類“拆彈”中小銀行風險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一些中小銀行面臨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

繼包商銀行、錦州銀行(0416.HK)和恆豐銀行風險處置之後,河南伊川農商行和營口沿海銀行相繼出現風險事件,一時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針對中小銀行一系列風險事件,中國銀保監會近日表示,中小銀行的整體經營穩健,風險可控。各項經營和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區間,有些指標高於監管。同時,國內有4500多家銀行,個別銀行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現問題,退出市場很正常。如今,監管在處置風險手段上非常豐富,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股權結構、信用違約、同業業務、表外業務等方面是中小銀行風險的高發區。監管已明確表示,將對不同風險分類進行處置。從市場整體看,目前個別機構的風險僅限於小銀行、非銀金融機構。作為銀行體系的核心,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壓力都不大。

風險整體可控

近日,監管對外公佈了河南伊川農商行和營口沿海銀行兩家銀行所暴風險事件的詳細情況,並對中小銀行整體風險進行了表態。

銀保監會農村銀行部副主任紀豔梅介紹,伊川農商行的擠兌源於謠言。10月28日,由於該行前任董事長因個人違法違紀問題被有關部門採取了強制措施,不明真相的群眾在網絡上開始傳播這家機構倒閉謠言,引發了網點集中取款。

“在監管部門和人民銀行及當地政府多方緊密配合下,到11月2日,事件已經基本平息,伊川農商行已經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態。”紀豔梅表示。

對於營口沿海銀行的集中提款事件,銀保監會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副主任劉榮認為是個偶然事件,也是謠言所致。“兩名造謠人員已經被公安機關抓獲。當前,營口沿海銀行各項經營指標不錯,流動性指標遠遠高於監管要求。” 劉榮指出。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稱,當前銀行保險機構包括中小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可控。有個別機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積累了一些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但這些機構出現的風險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排雷”股東風險

事實上,監管對於銀行業亂象的整治已有兩年時間。兩年來,中國銀保監會展開了多次專項整治工作,並出臺了一系列法規進行風險“排雷”。

“中小銀行的股東風險是最大的風險。”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他認為,一些股東通過對銀行的持股,展開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甚至將銀行作為提款機。“中小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本就相對較弱,經不起折騰。”該人士指出。

2018年1月5日,監管出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強化對銀行股東的管理。但是,個別中小銀行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嚴重。

據記者瞭解,2018年中國銀保監會對農村中小銀行股東及持股情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排查,覆蓋全部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2019年4月底,監管公佈了此次排查結果,並表明一些問題比較突出。

銀保監會表示,部分機構關聯交易控制不足,未制定關聯交易管理制度,關聯方授信餘額未納入全面授信管理,甚至通過不當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

此外,少數機構部分股東通過違規籌資、資質造假、委託代持等方式入股;少數股東集團突破入股機構家數限制形成“資金系”。少數機構股東通過隱性關聯謀求控制主導經營,越權干預機構經營以服務自身利益,甚至指使機構向其發放貸款後拒不歸還,惡意“掏空”機構,將其作為自身“提款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監管對於銀行金融機構的股權監管也對銀行股權交易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此前,一些企業為了能夠與銀行建立較好關係以便業務開展,入股銀行的意願很強烈。但是,在銀行股權管理相關辦法出臺後,市場交易持續降溫。

相較於股東風險而言,同業業務、表外業務等業務風險目前已有很大收斂,這得益於銀保監會此前的“三三四十”專項檢查。

“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在擴張時存在違規兜底出保函、繞道給限制行業提供資金等行為,這也是出現‘蘿蔔章’事件和通道業務盛行的原因。”上述股份行人士認為,銀行業藉助同業、表外等業務無序擴張的時代已經終結,虛增的“泡沫”被持續擠出。隨著穿透式監管的深入,表外業務將加速“回表”,為金融的“脫虛向實”打下基礎。

關注信用風險

11月12日,銀保監會公佈了前三季度銀行業主要經營指標,上市銀行和中小銀行分化明顯。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3672億元,不良貸款率1.86%,撥備覆蓋率187.63%,貸款撥備率3.49%。單季不良貸款和關注類貸款同步小幅增加。2019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餘額增長3058億元,同比少增207億元;不良貸款率1.86%,較年初增加0.03個百分點,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3%,較上季末增加0.06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0.13個百分點。

實際上,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中小銀行風險抵禦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已經逐漸顯現出來。在二季度末不良率上升0.42個百分點至2.30%之後,城商行三季度末不良率繼續上行0.18個百分點至2.48%。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率則由二季度末的3.95%升至三季度末的4%。

此外,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也面臨不足的困境。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國有大行、股份行、民營銀行以及外資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40.20%、198.77%、384.64%和270.63%,接近或高於200%。但是城商行與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則均已經低於150%,分別下降至147.99%和130.81%。如果將關注貸款等考慮在內,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壓力則更大。

“在業務模式上,部分農商行此前債券投資佔比很高。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債券的違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受此影響的農商行將不在少數。另外,中小銀行的客戶群體較大型銀行更加下沉,這也意味著客戶的風險更高。”一家券商分析師認為,中小銀行的不良率恐仍未見頂,短期內可能還有一個持續上行的過程。

據彭博社近日報道,對於處置中小銀行風險的問題,監管層正考慮通過中小銀行合併重組以降低風險。

“機構的重組可能只會針對個別銀行進行,大規模的合併重組在實施上很難。”上述分析師認為,中小銀行的經營存在地域限制,跨地域的合併涉及到監管、股東等多方面,並且需要各方能夠達成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