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三题之三——进化

便宜亲民、轻贱如土是西瓜的原罪,就像我们千千万万的农民,卑微而奉献。

大概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可能是以大取胜,作为外来户的西瓜在中国的传统历史中颇受礼遇——瓜果梨桃,西瓜是要坐头把交椅的。所以,五代的胡峤初尝西瓜,需要隆而重之专门做文记述,跟我们第一次坐头等舱,回来偷偷写进日记里一个德行。

西瓜不耐久藏,所以过去想在冬天吃块西瓜,是顶奢侈的享受。父亲有位战友突发恶疾入院急诊,临终遗愿就是想吃口西瓜。于是,部队领导发动所有战士,在寒冬子夜的北京街头遍索东西,终于在某家水果商贩处寻回两只足球大的墨绿西瓜,满足战友离别前的最后愿望。这是两只很有人情味的西瓜,尽管据说它们贵的要命,瓤还是粉白色,而且旁的人一口也没有吃。

但时移世易,西瓜在当代又确乎成为最为廉价和轻贱的水果之一。过去在乡下卖几分钱、几毛钱一斤,商贩一般是赶着大车或者开着三轮一车一车敞开卖,买的也往往是一麻袋一麻袋往家里扛,这是彼时农村麦收时节的常见风景。当然也有切成一牙一牙,拿纱笼罩了摆在田间路口的茶桌上卖的,这是细活,摆造型,不常见。现在,即便严冬,市场上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各色品种的西瓜也是琳琅满目,绝不像新晋的牛油果、车厘子一般金贵,就是跟苹果梨桃比起来,似乎也等而下之。吃的也很少,偶尔心血来潮买半个,也再也吃不到原来的感觉。原来,彼时盛夏我们不觉得热,是因为有比太阳更炽热的青春;彼时我们热爱西瓜,是因为它来之不易,更因为它蕴藏了脉脉的温情。

西瓜式微的一个鲜明例证是,影视剧中的食案上很少看到西瓜的踪影,可能是因为它圆鼓伦敦、胖鼓伦敦,太不中看,似乎多是作为“武器”用来扔的,而文学作品中的瓜多用来偷,瓜田李下的成语就诞生在瓜田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也与西瓜有关,勾连出宋太祖、柴世宗、郑恩三兄弟的爱恨情仇,正是风云际会、儿女情长的时代。西瓜从奢侈品跌落神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来因为轻贱寻常,市面上水果的种类丰富,舶来品也层出不穷,轮换一圈要吃好几天,很难轮到俗贱的西瓜;二来个头太大,原先一大家子人左邻右舍交错杂居,没有十来斤的体量恐怕还不够吃,现在一家只三两口人,至多外加条猫狗,一次根本吃不下这么许多;三是品质下降,种了长,长了熟。不熟没关系,一剂猛药下去便能一夜成熟。切开来,红的瘆人,不敢入口。

然并卵,能够随心所欲地吃西瓜,在日韩等国家来说仍是件奢侈事。日本的动画片《西瓜太郎》更是说明了岛国人民对于这种水果的情有独钟,而且别出心裁地培育出方形、三角形的西瓜品种来。小玉西瓜、无子西瓜、红菱西瓜,都是质优价昂。因为数量严重不足,岛国人民就只能从摆造型、玩花样上面补齐——刨成羊肉片一样的薄片或者萝卜块一般的小丁,用牙签插着吃。所以韩国望京的一位友人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中国,只因为在这里可以痛痛快快地吃西瓜,而不是像上海人啃鸡爪子一样,面对薄如蝉翼的几片西瓜大眼瞪小眼地谦让半天。

西瓜需要继续进化,与时俱进,人,也是。

西瓜三题之三——进化

请注意,正常的西瓜不是这样架起来种的,切勿给小朋友们造成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