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在外打工17年 回鄉辦廠發財了 還帶動村民一起賺錢致富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詹南火,家住江西省廬山市溫泉鎮溫泉社區,今年45歲。初中畢業後,我就開始去做裁縫學徒,兩年後就可以單獨幫人家做衣服了。1993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到南方打工,那年我也去了廈門,進了一家婚紗廠,專門在流水線做裁剪。我在那裡一做就是17年,期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又有了女兒和兒子,但是在外總覺不是長久之計。圖為,詹南火在福建廈門的婚紗廠留影。

因為一年到頭與父母和兒女都見不到,2007年,我與妻子只好忍痛割愛離開廈門回到家鄉,想著自己創業,最後還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製衣行業。拿著兩萬元,辦起了自己的製衣廠,通過6年的努力,也賺了一些錢,建起了廠房,置辦了商務車,工作生活越來越紅火。圖為,詹南火與工友們的合影。

在福建廈門一家婚紗廠打工,每天8:00上班,中午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下午5:30下班。為了多賺錢,我常常晚上加班幹,一直到8:30才回到宿舍洗漱睡覺。那時一個月能賺一兩千元錢,比在家賺得多得多。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家裡沒有電話,與家裡聯繫只能用書信,而平時又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寫信,所以一年下來,幾乎聽不到父母和家裡的訊息。圖為,詹南火與妻子戀愛時在一輛轎車前合影,那時也夢想有一輛自己的小汽車。


每年,只有過春節才匆匆趕回老家,這是大多數漂泊在外打工的人們一年中少有的與家人相聚的時候;每年,我們都是春運大潮中的一員。後來,村裡的大伯哥方貴家裡裝了電話,我們就隔一段時間給他家打電話,這才與父母有了聯繫。後來覺得工資不高,幹了一年後又跳到別的婚紗廠,第三次又跳到另一家婚紗廠,一干就是十幾年。工資也一步步增長,從一兩千元漲到四五千元一月。圖為,詹南火與妻子結婚後,依然到廈門打工。

到2010年時,我一月能賺到七八千元的工資。在工廠打工兩年後,我在這裡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春花,她在另一家服裝廠打工,因為是一個縣的,所以交流起來更容易溝通,而且話題也多。一來二去,我們就確定了戀愛關係,一年後我們結婚,並有了自己的兒子,四年後我們又有了女兒。結婚後,我們仍然到廈門打工,兒女都放到家裡。圖為,詹南火開辦的製衣廠,工人們正在加工服裝。

每次與妻子給家裡打電話,當聽到孩子哭著叫爸爸媽媽後,心裡特別難受,但是為了生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為了經常能與孩子們交流,後來家裡也裝了電話,這樣每週都可以方便地往家裡打個電話,問問家裡和孩子的情況。每到春節,是我和妻子回家與孩子和父母團聚的日子,不管火車有多擠,票有多難買,我們都要想辦法回家與家人團聚。圖為,詹南火每天都要通過網絡與客戶交流。


有一年,我們沒買到火車票,我和妻子咬咬牙,就買了飛機票回家,來回的飛機票,我們一個月的工資就花光了,但是能與家人團聚,我們也覺得值了。2010年,孩子越來越大了,父母說孩子越來越難管,他們有時無能為力。我與妻子一商量,決定為了孩子回家。在廈門打工17年,當離開時也有些不捨,但感覺總像是在這個城市漂一樣,老家才像是家。與工廠辦完離職手續後,我與妻子雙雙回到家鄉。圖為,詹南火在製衣車間,檢查服裝加工情況。

但當回鄉後,我們才意識到生活是個問題,孩子上學,我們的生活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沒有經濟來源,以後的生活怎麼辦?我就在村子周圍找活幹,幸好周圍有工地,我就到工地上幹小工,後來又託人包小工程。但是,一年後,工程幹完後,我又失業了。失業後,我就開始打零工,今天這裡找點活幹,明天那裡找點活幹,以貼補家用。圖為,詹南火在製衣車間,檢查服裝加工情況。

一天晚上,我與妻子商量,我們是否可以自己創點業,不然這樣下去,一家人的生活費用這麼高,時間長了還是要外出打工。妻子跟我的想法也不謀而合,我倆都有做裁縫的特長,對這行也比較熟悉,妻子就說是不是還是找點做衣服的活。現在開裁縫店是不行了,只能幫工廠加工衣服。在南方打工的時候,那邊也有不少人創辦小型製衣廠,幫一些廠家代工,一年收入也不錯。圖為,詹南火在灌裝車間,查看羽絨灌裝情況。


經過與妻子商量,我們倆心裡也有了點譜,並想著辦法打聽代加工的貨源。後來發現鄰鎮有老闆開店,需要加工羽絨小夾克。這是一種輕薄的羽絨內衣,一般冬天穿在裡面保暖而且非常輕薄,深受中老年人的青睞;因為款式越來越時髦,年輕人穿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就買來縫紉設備,拿來布料和其他材料自己在家裡加工,我與妻子天天在家裡做。圖為,詹南火在看一位客戶送來的服裝樣品,戴口罩的妻子站在一旁出謀劃策。

第一批衣服成交後,客戶非常滿意,給我的訂單也多了起來,我和妻子做不過來,就招聘周邊有縫紉特長的村民一起做。隨著訂單位數量不斷增加,人數從幾個增長到十幾個,後來又是20幾個、30幾個。在加工衣服的過程中,我嚴控質量關,凡是質量不過關的衣服,我都不會交貨。客戶不滿意的訂單,我都是翻工重新做。因為質量把控好,也受到客戶的好評,訂單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圖為,在辦公室裡,詹南火給客戶泡茶喝。

雖然我家裡的房子也有四五百平方米,但是隨著 訂單和工人人數增加,地方實在不夠用。通過不斷加工輕薄羽絨服裝,手裡也有了一定的積蓄,我就想著蓋廠房。在我家旁邊,我選好地皮後,請來工人蓋房子。不到半年的時間,一棟五層一千多平方米的廠房拔地而起,同時我也花了十幾萬元,購進灌羽絨和棉絨的設備。圖為,廠房裡的設備,詹南火都自己檢查維護。


因為廠房面積增加,也可以容納更多的加工設備,一樓是食堂和車庫,二樓是裁剪車間,三、四樓是縫紉加工廠房,五樓是灌裝車間。員工也從二三十人增長到上百人,一年能生產十幾萬、二十萬件羽絨服裝;我辦廠也增加了家鄉的就業,現在我這裡的員工,一個人一個月能賺到五六千元。 因為衣服把控質量好,漸漸在當地也有了一些名氣,一些客戶也主動找到我,要求合作加工。圖為,這是一臺棉絨灌裝機,當時花費兩萬多元購進。

每一次合作,我都要給客戶生產兩三萬件羽絨服。生產的服裝,也從單一的輕薄羽絨內夾克到兒童、成人的羽絨服外套。通過客戶售賣,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經過6年發展,我的製衣廠發展得順風順水,年收入也水漲船高,貸款辦廠的資金不僅都已還清,手裡也有了一定積蓄。去年,我花了40多萬元買了一輛七座商務車,專門接送客戶用。圖為,詹南火翻看製衣廠製作過的羽絨服裝,從兒童的到成成人的都有。

有時也拉著一家人出遊。去年,還專門開著車到廈門看了看以前的打工之地,重遊故地,讓我和妻子感慨萬千。與家人分別千千萬萬個日日夜夜,經受著十多年的離別之苦,現在又在自己辛苦努力下辦起了自己的製衣廠,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生意也很興隆。每天製衣廠源源不斷生產著羽絨服,送到消費者手中。圖為,天漸漸黑了下來,工人們也陸續收工,詹南火幫著一起收拾屋裡的物品。


#自拍我的故事#對於辦廠與打工的區別,我也感慨良多,辦廠也是一件非常操勞和辛苦的事情,要有相當的毅力和自律性,在不斷摸索中積累經驗,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現在這行不如前兩年好乾了,但是我還是要努力堅持著。這樣總比在外打工強不少,雖然辦廠苦點、累點,但是可以天天與家人團聚,還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所以苦點累點也沒什麼。圖為,詹南火把製作好的衣服撿好碼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