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作為一支在歷史的塵埃中漸漸遠去的海上強軍,蘇聯紅海軍留給我們的印象除了1144“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種鋼鐵巨獸、1164和956級驅逐艦上密集的反艦導彈發射筒,就是它常年遊弋在水下的各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與攻擊型核潛艇了。

941型戰略導彈核潛艇(“颱風”級)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根據統計,蘇聯從1958年建造第一艘核潛艇到1991年,前後共建造了17個級別29個型號252艘各型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SSN)有90艘,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有91艘,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共有66艘,建造數量甚至比水面主力艦還要多。

971型核攻擊潛艇上的水兵閒暇時光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那麼,為何蘇聯紅海軍會如此倚重各型號核潛艇這種兵器呢?

歷史回顧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正如我們先前所說,對於俄國海軍來講,一支強大的、可以實施遠洋進攻乃至打贏艦隊決戰的水面艦艇部隊並非歷史的常態,相反,大多數時間處於“半死不活”狀態下的海軍對俄國人來講才是常規操作。

日俄戰爭中戰敗的沙俄海軍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我們就從蘇聯海軍的建軍史做簡要分析,1920年代的蘇聯海軍秉持的是“小型戰爭理論”,說白了就是弱雞版的“空潛快”戰法,靠陸基航空兵、魚雷快艇與魚雷潛艇爭奪近海制海權,掩護蘇聯紅軍陸軍的戰略側翼;到了1930年代斯大林同志開始搞起了“歷史的反動”,基於“支援世界革命”的想定開始了大艦隊的建造計劃,一開始的計劃定的相當宏大,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連續開工建造了4艘“蘇維埃”級戰列艦(一共準備建造20艘)、2艘“喀琅施塔得”級重型巡洋艦(一共準備建造15艘)、6艘“基洛夫”級輕型巡洋艦、7艘“夏伯陽”級輕型巡洋艦(一共準備建造15艘);以上計劃因為偉大的衛國戰爭被打斷後,斯大林同志依然想建設一支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但一直到他去世為止,由於工程經驗的缺乏,紅海軍完成的水面艦艇造艦計劃只有6艘“基洛夫”級、5艘“夏伯陽”級、14艘“斯維爾德洛夫”級,作為海權象徵的重型戰列艦與航空母艦一艘也沒造出來;

蘇聯潛艇Shch-302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伴隨著託派分子赫魯曉夫上臺,紅海軍“支援世界革命”的理論比重下降,演進成了更加侷限的“支援舊大陸外圍地區世界革命”,對於可用於遠洋制海的水面艦艇尤其是航母戰鬥群要求愈加不迫切。

赫魯曉夫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因此,紅海軍在建設遠洋海軍的問題上本身就有先天不足的感覺,一開始走歪了路子,沒有好結果也很正常。

蘇聯戰略戰役學說因素

而就在託派分子赫魯曉夫當政時期,伴隨著戰略與戰術核武器的出現,蘇聯紅海軍、乃至整個蘇軍的戰略戰役學說都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在很多讀物上都提過的赫魯曉夫對導彈核武器的極度迷信——認為未來的一切戰爭都必將導向核戰爭、雙方的交火結果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核交換的結果、核交換是一種戰爭的目的而非戰爭的手段。

1960年紅場閱兵,“蛙”-1型戰術火箭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以上認知我們暫且不說它對不對,但不管怎麼說,蘇聯紅海軍的戰略任務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被重新更新為“一箇中心任務”:一、向敵方本土實施戰略核攻擊。要完成這一目標,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標配,沒有第二個選擇;二、在堡壘海區阻止敵方攻擊型核潛艇搜殺蘇軍的戰略導彈核潛艇。要完成這一目標,能夠與彈道導彈核潛艇配合作戰的攻擊型核潛艇也是標配;三、阻止敵方戰略導彈核潛艇向蘇聯本土實施戰略核攻擊。要完成這一目標,最好的選擇之一依然是攻擊型核潛艇。

1967年服役的667A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因此,三個因素結合起來,就必然導向紅海軍極度依賴各型核潛艇這一結果。

地緣特徵因素

當然,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要完成以上三個任務,尤其是後兩個戰役任務,能夠達成的手段也不僅僅是隻有“攻擊型核潛艇”這樣一個選項。畢竟在己方堡壘海區搜殺敵方攻擊型核潛艇的任務除了自己的攻擊型核潛艇,還可以使用岸基反潛機或者水面的大型反潛艦;在遠洋攻擊對手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這種任務,同樣可以動用大型反潛艦或者航母戰鬥群掩護下的反潛戰鬥群。

補給中的1143型“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但是,以蘇聯面臨的領海地緣形勢而言,無論是岸基力量和水面艦艇兵力都是有其侷限性的:就堡壘海區反潛而言,蘇聯紅海軍的堡壘海區長期被設定在北極圈內的白海-巴倫支海或太平洋沿岸位於勘察加半島摒護下的鄂霍茨克海,這些海區常年風高浪急,氣象條件極為惡劣,岸基反潛機難以確保全天候存在。更加重要的問題是:靠近北極圈的海區每年都有封凍期,而一旦海區封凍上,任何水面艦艇都無法有效開展搜潛、攻潛作業。

671RTM型核攻擊潛艇(“維克多”級)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在此情況下,事實上只有能夠在破冰船的協助下打開出航通道、在外海直接潛入水下的攻擊型核潛艇能夠做到全天候、全季節出動。因此,蘇聯紅海軍在執行其戰略任務的第二項內容時最倚重的戰鬥裝備只有各種型號的攻擊型核潛艇,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找不到可用的第二種選項。

667BDR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德爾塔”Ⅲ型)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而在紅海軍的遠洋進攻、遠海反潛作戰方面,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以蘇聯周邊面臨的多為封閉或半封閉海區、且各海區之間要完成戰役聯動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在戰時大艦隊要完成遠海前出的任務事實上是難以做到的: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咱就不說了,戰時北約海軍只要把丹麥海峽和博斯普魯斯-達達尼爾海峽封死,這兩支艦隊就毫無作用;而可以從北海前出的紅海軍紅旗北方艦隊在進入北大西洋後,又會立即面臨著“GIUK”缺口(指的是北大西洋上格陵蘭島-冰島-大英帝國三島組成的島鏈)的阻截,由於戰時北約集團在冰島、蘇格蘭與格陵蘭島監聽站的存在,蘇聯紅海軍的大艦隊在通過這一海區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戰役上的隱蔽性,給北約艦隊創造主動進攻的戰機。

971型核攻擊潛艇(“阿庫拉”級)在波羅的海行駛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因此,蘇聯紅海軍在遠海反潛任務上,能動用的最有效兵力也只有攻擊型核潛艇沒有之一。

因此,從以上多個方面出發,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作為水面艦艇部隊難以發揮有效戰役戰術作用的海軍,作為核心戰略任務非常特殊的海軍,各型號的大型水面艦艇對蘇聯紅海軍而言,確實是有點“八字不合”。

94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奧斯卡”級)

這艘是著名的“庫爾斯克”號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儘管在冷戰的中後期紅海軍還是建設了用於攻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反航母戰鬥群”,配備了一批大噸位的主力水面艦艇,但從本質上來講,紅海軍最依賴的還是彈道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與攻擊型核潛艇。

885型核動力攻擊潛艇(“亞森”級)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這是蘇聯與俄羅斯的地緣特徵所決定的,也是蘇聯與俄羅斯的海軍戰略所決定的。目前為止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

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海怪”製造機!蘇聯紅海軍為何“忠情”核潛艇?都是被逼的

自然,關於蘇聯海軍的戰略學說與戰役法,我們還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談,請大家繼續關注後續的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