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銀行 6.1——高槓杆

銀行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近代銀行的出現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在當時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產生。意大利於1171年設立的威尼斯銀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銀行。1407年設立的熱亞那銀行是早期的存款銀行。此後相繼成立的一些銀行,主要從事存、放款業務,大多具有高利貸性質。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為金融資本。銀行由原來的簡單的中介人演變為萬能的壟斷者,它既是控制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又可通過資本輸出和跨國銀行的形式進行對外擴張。可以說,現代經濟中銀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經濟體系統資本相當於經濟的血液,而銀行相當於聯通所有經濟部門的血管負責把“血液”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銀行這個古老的行業從股市出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股市之中的驕子。現在全球的銀行巨頭:花旗銀行、美洲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等,無一不是所在股市的重要成分股。但是,銀行業的一些特性也讓投資人愛恨交加。這些特性包括:高槓杆、風險和週期性。不過不能正確認識銀行的這些特性會給銀行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銀行本身是一個高槓杆的行業。所謂高槓杆是指銀行的總資產遠遠大於其淨資產。總資產和淨資產的差額就是總負債。通過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高槓杆的實際含義就是銀行用於放貸和購債的錢絕大部分來自於從客戶和同業那裡借來的負債。以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為代表我們可以看一下總資產和淨資產的比值情況,如下表6.1所示:

我眼中的银行 6.1——高杠杆

表6.1

首先,從表6.1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城商行,其槓桿的倍數都要高於10倍。其次,可以看到越是小銀行槓桿倍數越高。高槓杆是一柄雙刃劍,計算利益的時候可以乘10倍,但是計算損失的時候也要乘10倍。通常我們在談企業的營運能力的時候常用的有兩個指標:總資產收益率ROA(return on asset)和淨資產收益率ROE(return on equity)。在普通企業這兩個指標相差不大,以典型的製造業貴州茅臺為例,在2018年年報中,貴州茅臺的ROA是25.69%,ROE是34.46%,可見兩者差距不大。但是,在銀行這兩個數據就會差距巨大,以招商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為例:招商銀行的ROA是1.24%,ROE是16.57%。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高槓杆。按照ROE和ROA的指標定義可以看到:ROE=淨利潤/淨資產,ROA=淨利潤/總資產。所以,實際上ROE/ROA=總資產/淨資產=槓桿倍數。

但是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如果用2018年招行年報披露的ROE=16.57%,ROA=1.24%,計算出來的槓桿倍數和表6.1計算的不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一般銀行在年報裡披露的ROE和ROA不是時點值,而是一個平均值。以招行2018年年報的16.57%為例,準確的說法是:歸屬於本行普通股股東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的標準叫法不是ROE,而是ROAE(Return on average equity)。類似的1.24%也不是ROA,標準的叫法是ROAA(Return on average asset)。

下面我們在來看一下槓桿對於損失的放大作用。如果假設一家銀行1%的總資產成為壞賬永遠收不回來了。那麼假設在沒有資產損失準備金的情況下,這些損失會給銀行帶來淨資產10%以上的損失。這相當於當年超過一半的淨利潤要去填坑。所以,不難看出在高槓杆的條件下,銀行的資產質量對於盈利至關重要。一旦批量出現資產違約,高槓杆營運的銀行很容易暴雷。以美國為例,從1982~1992期間,美國每年都有上百家銀行倒閉。

2008年9月26日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互助銀行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華盛頓互助銀行設立於1889年,涉及資產3070億美金,它的倒閉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銀行倒閉案。

正是由於高槓杆給銀行業帶來暴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隨著銀行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整個現代經濟體系中,銀行業中的金融風險容易快速傳播,所以,為了防止巨型金融機構的倒閉,近年來全球銀行業在不斷壓制銀行,特別是大型中型銀行的槓桿倍數。壓制銀行槓桿倍數的關鍵手段就是提高我們在下一小節將要講的指標——資本充足率。

---------------------------------------

想擁有證券低佣金的點擊“粉絲福利”子菜單,剛剛上線了全新美股港股投資渠道。目前,粉絲福利提供一家國內頂級券商,一家海外券商的低傭渠道,必有一款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