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已是民國大總統,大權獨攬,為何非要稱帝?

曾維浪


袁世凱有功有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他的評判愈發趨於公正、全面,好就好到底,壞就壞到家的一邊倒評論隨之減少,以要言之,清末民初那段時期,他在政壇上的地位舉足輕重,靠著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和多年培植的心腹軍事力量,兵不血刃的促成溥儀退位,封建王朝制度徹底落下帷幕,成為了塵封的歷史。

歷來涉及制度革新,往往充斥著混亂和血腥,而袁世凱與隆裕太后最終達成的協定,既保障了所有皇室成員的生命安全,對得起舊主,也為走向共和夯實了基礎,而南北和談更是避免了因政權更迭造成群雄割據、立刻陷於內戰的局面,他對那段時期的歷史走向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專權方面的考慮

清廷是將君主專治推至巔峰的政權,這在皇太極主政時期就初具雛形,康乾時期神功大成,做為大清舊臣,袁世凱怎會不知。大總統的位置表面來看光鮮感十足,但各派系勢力仍各自為政,盤算著自家利益的小九九,致使自己對這個國家的統治無法達到如臂使指,他覺得國會政黨制度下,內閣有權代元首對國會負責,大總統基本就是個虛職(後續的大總統們也都一樣,對總統的制約太大,議員們為了私利和派系處處掣肘)。

中國依然是一盤散沙,袁世凱當時的想法恐怕就是·或許這並不是最適合中國的道路,這就讓在心態上本就半舊半新的袁世凱開始向封建帝制的高度集權上逐漸靠攏,企圖通過帝制達到權力的有機融合和統一,簡單地說,他覺得一個人說了算才能更好的發展,否則各懷鬼胎難以成事。

袁克定野心十足

楊度誤我······你怎麼不說你兒子呢?袁世凱對長子袁克定非常器重,一直帶在身邊親自教養,而正是袁克定的德國之旅讓其被德皇威廉一世洗腦,同時也符合自身利益,所以最早支持復辟的是袁克定,一旦袁世凱登基成功,恢復帝制,以他在袁世凱心中的地位,皇太子的位子毫無疑問將屬於他,這夢做的,想想就開心。

袁克定一顆狼心,兩手準備,如果有必要,他已經準備策劃武力強行把袁世凱推上帝位,多孝順的兒子?不一定,老袁家年不過60的魔咒,袁克定當然也知道,袁世凱快了······把老爹推上風口浪尖,頂住一切壓力穩定局勢,自己這個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則守株待兔,等待袁世凱大行西去。

袁克定有一定辦事能力,但他所謂的辦事能力都體現在了對袁世凱的欺騙上,不惜重金假冒、私印“袁家專版”《順天時報》,字裡行間於帝制相關諸事,天天報喜不報憂,滿是日方強烈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消息,讓袁世凱受盡了蠱惑荼毒,“初無帝制自為之意,惟克定狼子野心,慫恿於項城(袁世凱)之側。”

唔~老夫夜觀天象,帝王之星正照在河南項城(袁世凱老家),而且已經逐漸向北京城偏移,估計一個月後這光就到了呀~

袁世凱是個亦新亦舊的人,他能接受新事物共和並不意味著他就能放下舊的固有思想,也不能把一切罪責都推給別人,袁世凱本身也是有“軟肋”在的,袁克定的花招偏偏能迎合袁世凱的守舊甚至可以說是迷信心理。

祥瑞方面,家中60歲的魔咒像是夢魘或是魔咒緊緊套在所有人頭上,毫不例外,袁世凱也怕死,袁克定利用他的迷信心理告訴他,如果你能登基的話,就會有真龍天子的氣運臨身,這樣一來就可突破壽命方面的桎梏,您老人家還不知道,有祥瑞呦~祖墳旁邊長了一棵紫藤,三米多長盤龍狀,袁克定的意思是,老天可都暗示你了,你是要逆天麼?

連僕從都被收買,特地打碎了袁世凱最珍愛的九龍白玉杯,僕從說什麼呢?床上有五爪金龍,根本不是袁世凱,誰受得了這威壓,太恐怖了,所以就失手把杯子打碎了,得,摔了袁世凱的寶貝還給他扣了黑鍋,擱平時,這夥計至少也是活罪難逃,但是這次聯繫前後的諸多祥瑞,這話說到袁世凱的心坎裡去了,於是袁世凱高高興興的把黑鍋接了過來自己背上······人有失手這不奇怪,但是這種說法不是那麼短暫的時間能夠特指出來的,顯然是有人授意,至於杯子自然也是故意摔的。

列強的慫恿目的性極強

袁世凱能夠得到大總統寶座,源於內外兩方面支持,對內而言就是自己多年培養的嫡系勢力,對外則是諸國列強,雖然大清覆滅但這麼短的時間內,中國的弱勢遠談不上改善,所以仰人鼻息總是難免。企圖通過所謂的友好關係控制袁世凱的列強們,在恢復帝制方面對袁世凱極力慫恿。

“帝制之興,蓋造端於德國。”,德國並不樂見中國走向共和,他們期望中國能夠恢復當初晚清一般的狀態,權利集中於一點,便於德國攥取在華利益,而這其中的關鍵人物自然是袁世凱,德皇先搞定了袁克定,而袁克定諸多假象成功迷惑住袁世凱後,恢復帝制就排入日程。德國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與北洋政府簽訂了秘密協議,暗中支持袁世凱稱帝。

不巧的是,德國與袁世凱私下議定的絕密文件,在日軍侵入青島後被起獲,不屈人後的日本人馬上調整對華或說對袁的戰略方針,立刻支持袁世凱恢復帝制,“其皇帝自為,任何人亦不至引以為怪。”,搜刮中國利益已經得心應手的日本自然不會平白無故的支持,他們拋出的橄欖枝上還買一送一的捆綁著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英國沒有日本的“好運”,恢復帝制的反應是後知後覺的,他們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遠方的一戰戰場上,對於是否恢復帝制,初期英國是反對的,但是隨後看出形勢的他們態度曖昧,又持無所謂的態度,因為這不影響英國在華的既得利益,又可能進一步以示好的方式拉攏袁世凱,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若中國無內亂,則隨時可以實行帝制”,態度很鮮明,你可以稱帝,但是別影響我的利益就可以,比如搞出大亂子,那可不行。恢復帝制這是中國內政,其他國家不應該參與(你沒參與?)“君主立憲是中國不能逃避之舉,且系根本解決之法。”

美國強勢圍觀並發表感言-“主持共和,不可謂非失策。”,得,走向共和也成了失策。

面對己方質疑自己是否考慮西方態度的時候,為什麼袁世凱如此篤定,原因就是因為符合列強的在華利益,他們都有條件的接受了恢復帝制的行為,這讓袁世凱的預判更加偏離了正常軌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飄了。

帝制的恢復離不開國內少數派的支持

以楊度為首的復舊勢力在袁克定的授意和支持下,不遺餘力的宣揚和鼓吹恢復帝制的好處,他們組織了各式各樣人物參與的請願團,他們瘋癲一般湧向街頭造勢,給袁世凱造成萬民請願的假象,他們在新華門前的跪求,更有梁士詒建立了全國請願聯合會,這讓袁世凱飄飄然之後迅速滑入帝制深淵。

綜上所述

袁世凱稱帝原因有如下幾點:

①“國際社會”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大力支持袁世凱的稱帝行為。

②國內圍繞在袁世凱身邊的嫡系勢力企圖借恢復帝制撈金、撈取政治好處,獲取政治資本,所以爭當從龍之臣。

③家庭原因,即袁克定對袁世凱不遺餘力的欺騙,無恥的將自己的父親推到逆勢而為的風口浪尖,在恢復帝制過程中,在與列強講數時,項城三十年英名一時掃地,眾叛親離,為世人所唾棄。

最關鍵的一點:袁世凱自身有很大缺陷,袁世凱“光耀門楣”的舊思想作祟,迷信如他,不但相信祥瑞,還相信60歲魔咒,可悲的是這個魔咒靈驗與否,最終被恢復帝制證明了······

對專權的迷戀,對掣肘的不滿,對短命的不甘,對祥瑞的迷信,對列強的慫恿,對家人的信任,對嫡系的追捧,面對這一切,袁世凱沒有守住本心,或者說他本心也有恢復帝制的舊思想支持,對於外界的假象和誘惑,因為迎合了自己內心的“惡”,袁世凱心甘情願的被矇蔽了。

雖然某些情況最初他真的毫不知情,但錯了就是錯了,恢復帝制的罪責只能由他這個最大的責任者來背,因為並不是每一位上位者都像他一樣經受不住各種誘惑的考驗,誰敢讓段祺瑞稱帝呢?別說明天的太陽,連今晚的月亮都看不見,看見的只是火光一閃,一切歸於沉寂······


古今通史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的皇帝,而這稱帝的鬧劇就是個笑話,明知道不可違而為之,其實就是袁世凱雖說表面上是新派人士,內裡還是封建王權思想那一套,個人的權力私慾戰勝了理智。


袁世凱發現當了大總統後,反而沒有以前清朝當官時那麼爽了,雖說職位是最高的總統,只是總統也有權力限制,處處受制於人受議會的限制很不爽啊,如果是皇帝就不同了,一言九鼎,誰不聽從啊!袁世凱能當上總統還不是和革命派達成交易,共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凱就當了總統啦,只是當了總統後,袁世凱和國民黨的矛盾就鬧翻了。國民黨是限制總統的權力,國務總理權力甚至要大於總統,說白了,國民黨希望總統就是個擺設,專門限制袁世凱而去的,結果議會的選舉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袁世凱很不爽。袁世凱處處被掣肘,當然袁世凱也希望幹掉革命黨,自己大權獨攬,所以後來解散了議會,修改憲法,總統可以終身連任,甚至可以指定接班人,這就是想做皇帝的節奏了。


袁世凱有稱帝的心,只是礙於面子不敢稱帝,這是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就上心了,這個袁克定真是坑爹的貨,想做太子夢想瘋了。袁克定早年墮馬摔斷了腿,走路一拐一拐,成了瘸腿的殘疾人。後來去了德國,在德國學到了滿腦子的君主立憲思想,其實就是私慾作祟,老爸當了皇帝,自己這個嫡長子不就是太子了嘛,所以回國後天天在袁世凱鼓吹君主制度的好處,德國不就是有君主嘛,所以那麼強大,中國的國情不適合共和,君主立憲才適合。袁克定甚至還假辦報紙,收買乞丐妓女組織什麼“君主請願團”慫恿老爸做皇帝。後來騙局被揭穿了,袁克定被揍了一頓,但是袁克定還不死心,因為他知道袁世凱想做皇帝只是沒有臺階可下,沒找到合適的理由,畢竟袁世凱為了權力野心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日本就支持袁世凱稱帝。後來袁克定給了袁世凱一個藉口,就是袁家的魔咒。原來袁家當官的都沒有超過60歲的,都說這是魔咒,只要當官的就活不過60歲,袁世凱也怕死啊,總統不就是官嘛,他都56歲了,離60歲還有4年呢,還真怕到時真的完蛋了就悲催了。於是袁克定鼓吹老爸做了皇帝就打破了魔咒,就可以逆天改命,皇帝不是官嘛,是天子,一旦做皇帝了妥妥超過60歲。



袁世凱居然就相信了這個可笑的魔咒,其實他是掩耳盜鈴,寧願自己去相信也許還真的改了命也說不定嘛!袁世凱就是個封建思想的人,沒有學到新式革命思想,還沒有適應共和權力的鬥爭,他也不想妥協,以為用皇帝治理國家的那一套就可以讓國家強大,沒看到這個社會人民的思潮是怎樣的,加上身邊人的鼓吹,矇蔽了雙眼,戰略的錯判,私心權欲作祟,強行稱帝,結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凱一稱帝,全國上下一致反對,還起兵發動護法戰爭,袁世凱在痛罵聲中取消帝制,最後病死,只當了83天的皇帝夢,當然他死後還是穿著龍袍下葬的,袁世凱只好在另外一個世界做自己的皇帝大夢去吧!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袁世凱之所以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冒天下之大不韙,開歷史的倒車,廢除民主共和制而選擇登基為帝。實際上是因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的權力與皇帝比起來相差甚遠。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全國10多個省份紛紛響應。宣佈脫離滿清政府的統治而實行自治。就這樣看似龐大的滿清帝國在全國的革命運動中逐漸走向瓦解和崩潰。而腐朽的滿清八旗子弟兵早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面對如潮水奔湧而來的各地起義運動!滿清政府當時的統治者乃是年僅只有6歲的溥儀小皇帝。而真正的當權者乃是攝政王載灃和裕隆皇太后,在內憂外患之際,當時的滿清政府統治者不得不再次啟用賦閒在家的袁世凱。



袁世凱曾經遭到滿清政府統治者的不信任而被罷黜在家!早已經對腐朽的清政府喪失了最後的耐心和忠心。這次憑藉著武昌起義而重新被啟用,大權在握。又重新掌管起了自己在天津小站一手調教出來的北洋新軍!這可以說是當時滿清政府最具戰鬥力和最具現代化軍事素養的軍隊。也是當時唯一能夠打動硬仗的軍隊。


後來袁世凱一方面派出北洋新軍前往漢口與南方革命軍對峙,另外一方面則秘密派出議和代表前往前線與孫中山派出的代表接觸。最終雙方達成了協議,那就是袁世凱促成滿清政府和平遜位,而南方革命軍和孫中山先生願意讓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給袁世凱!

於是袁世凱便著手推進逼宮遜位的工作。終於迫使滿清集團的皇親國戚和裕隆皇太后接受袁世凱承諾的《清皇室優待協定》。並於1912年元旦剛過宣讀退位詔書,封建統治者清帝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然而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之後,發現民主共和制度下的中華民國並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樣。自己這個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並非向封建王朝時期的皇帝那樣。可以隨意的發佈政令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袁世凱一直覺得中華民國和民主共和制不適合中國。至少不利於加強他自己手中的權利和中央集權。


後來袁世凱身體越來越差,而他的兒子袁克定以及身邊的親信們一直蠱惑袁世凱應該順應民意。偽造民間百姓都希望恢復封建帝制、廢除共和的假象。最終使得袁世凱在自己彌留之際,宣佈廢除民主共和制,將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則就任中華帝國第一任皇帝。

結果袁世凱剛剛登基,回到雲南的蔡鍔將軍便舉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大旗。全國各地的省份紛紛響應蔡鍔將軍的號召。共同逼迫袁世凱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就這樣袁世凱在全國的聲討聲中離開人世。將他生前所貪戀的權利和榮華富貴都留在了人世間!



珞珈山的貓


袁世凱決定稱帝的時候,“共和國”在全世界還屬於一種異類。比如當時的亞洲,除了當時的中華民國外,一個共和國都沒有,全部都是有君主的國家。再比如當時的歐洲,除了法國、瑞士等幾個少數國家外,諸如大英帝國、奧匈帝國、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多數國家,也都有君主。

因此,就以當時的那種時代背景來說,袁世凱想當皇帝,並非不可理喻的想法。



當然了,上面說的都是外因,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關鍵,其實還是內因。

一、袁世凱的私心

先說袁世凱當皇帝的私心。這與其家族的病史有相當的關係。

袁世凱的家族,男人都活不過60歲,袁世凱的太爺爺袁耀東沒活到40歲就死了;繼父袁保慶(叔叔)活了49歲;生父袁保中終年51歲;堂叔袁保恆活了52歲;爺爺袁甲三稍微強點,但也只活了57歲。

對於老祖先短壽的問題,袁家後人得出一個結論: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極限為57歲。

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以患有足疾而開缺回籍時,醉心於相命、堪輿之術。據說一個當地有名的相命大師也給他算命,說他活不過58歲,袁當時很焦急,詢問有什麼解法?大師說:你只有龍袍加身才能化解。袁世凱當時正好50歲,心裡便默默接受了算命大師的指點。

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大權獨攬,當時很多立憲派勸袁世凱稱帝,但都被袁世凱拒絕。但是袁世凱一想到自己會活不過57歲,心裡便對稱帝一事有些動搖。

1915年時,雖然老袁平時特別注意飲食,刻板而單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規矩,非常的養生,但是一想到自己會57歲死,他就心裡發怵,想逆天改命。於是,他便在當時動搖了拒絕稱帝的想法。



二、形勢所逼

袁世凱是個人才,會帶兵打仗、懂外交、懂經濟,瞭解中國的國情,知道怎樣才能讓中國這個龐然大物高效的運轉起來。不像同盟會只知道套搬歐美經驗,不從中國的具體國情考慮問題。

比如袁世凱執政時期,中國的工業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12%以上, 全國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長1913年時,的出口量是4.03億海關兩,到了1916年時,就增加到了4.81億海關兩。伴隨著經濟增長,一些國內的大企業集團也相繼出現,如簡氏南洋菸草公司,榮氏福新公司,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規模。

如果經濟一直這麼順利的發展下去的話,說不定中國還真的能慢慢走向富強。但當時的中國是個鬆散的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全仰賴於袁世凱個人的強力維持。(各地的實力派之所以不敢胡作非為,不是怕約法,而是怕袁世凱的權勢和強悍的北洋軍)

袁世凱是個人精,他心裡非常清楚:這種繁榮局面他只能勉強維持於一時,要想在民國創造出一種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長治久安,按照當時中國的國情,一下子過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他要為中國政治尋找一種最適合的模式,為自己的政權尋找一種能表明合法性基礎的象徵符號。

為此,袁世凱派人諮詢總統府的美國顧問古德諾。然後,古德諾便跟袁世凱說了下面這番讓袁世凱下定決心稱帝的言論。

中國人缺乏它要表現的自由民主所應具備的法制、個人權利,甚至紀律都沒有。因此專制應該繼續下去,直到它發展出對於政治權威有更大的服從、對於社會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對於私人權利有更大的關注之後再說。——美國政治協會會長古德諾


緊接著,袁世凱的好朋友,立憲派代表楊度又跟他講:中國從君主專制政體,驟然過渡到共和政體,跨度太大,人民不適應,不如應行君主立憲制過渡。

並且楊度還跟袁世凱說:沒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國從軍事割據的危險中救出來,共和式民主必須靠強大的中產階級支持,而中國的中產階級尚未形成。只有先有君主,把制度確定後,再討論共和的問題。

注意了,袁世凱搞得是“君主立憲制”,不是“君主專制”。

袁世凱本來就是一個守舊的人,聽了古德諾顧問和楊度的一番話,他便堅定了只有皇帝才適合中國國情,非稱帝不能治國的固有觀念。雖然馮國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袁世凱稱帝。但由於這些人並不是從大局和前途角度出發,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利益(袁世凱當大總統,他們等袁世凱死了,也有機會當大總統,但如果袁世凱稱帝,他們一輩子就沒希望了),因而袁世凱也就沒有聽進他們的建議,還是決定稱帝了。

(其實當時袁世凱也有顧慮,但他低估了馮國璋等人的實力,以為他們就算不同意,也斷然不敢公開反對自己。豈不知馮國璋等人早就對他不滿了。這種不滿與稱帝無關,僅僅就是想取代袁世凱)



三、輿論“支持”他稱帝

袁世凱對稱帝一事的最後顧慮,就是擔心輿論會罵他。於是,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和謀士楊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斷組織群眾上街勸進稱帝,什麼工商情願團、洋人請願團、妓女請願團,乞丐請願團,可以說社會各階層的民意全有了。(袁克定還偽造報紙,故意騙袁世凱,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

袁世凱一開始還不信,但是緊接著各省督軍的勸進電報也是每天幾封報到總統府。這些軍閥關心的只是個人的權位,只要權位沒變化,他們不僅不反對變更國體,反而還想爭先恐後去做開國功臣。

受此影響,沒人敢逆潮流而動,各界紛紛主動上書擁戴勸進,就連對帝制持激烈反對態度的段祺瑞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違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寫入勸進者的名單。

就這樣,袁世凱被一群大忽悠的忽悠下,完全矇蔽了雙眼,這讓他本來就很不堅定的抗拒之心,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他驚喜地發現,形勢確實一片大好,最起碼要比他當初想像的好多了。

最後,在一片勸進聲中,各省的軍事長官由段芝貴牽頭,共同上了一個“請速正大位”的密呈給袁世凱。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軍支持他,老百姓也支持他,就連美國也支持他。這麼多人支持自己,他要是不稱帝,豈不是會傷了大夥的一片好意?

因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凱終於下定決心稱帝了。

當然了,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所謂的擁護稱帝都是扯蛋。因此,當袁世凱稱帝后,他在面對舉國一片聲討之聲時,他蒙圈了,完全沒有應對的措施。

尤其是北洋三傑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集體反對他時,他完全死心了,氣憤至極,怒罵袁克定“孽子!欺父誤國!”

然而,縱然袁世凱此時知道自己受了兒子的矇騙,但也為時已晚,在帝制復辟的泥淖裡他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


Mer86


史上皆說袁世凱是復辟是竊取了革命的果實,再一次將中國歷史拔回黑暗時代。當時袁世凱已經是大總統,如今看來確實是沒有必要。後人想不透袁世凱稱帝的意圖,只能將原因歸咎於袁世凱的思想腐朽與其子的惡意下套。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思想,從未想過將皇帝政權徹底推倒。縱使歷史上有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是最後都是建立帝王政權,可以說帝王政權早已經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之後,並非是不滿足於眼前所得到的利益,而是骨子裡深入腐朽的思想觀念告訴袁世凱,只有帝王才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

其次,是袁世凱兒子袁克定半推半就而成。袁克定留學德國,但是卻未學習到真材實料,反而是被德國君主遊說,鼓動袁世凱稱帝。袁克定自然是抵擋不住皇太子的誘惑,留學德國一年便回國,鼓動國內勢力。

袁克定先是鼓動袁世凱身邊的憲法顧問發表輿論,在國內引起袁世凱即將要稱帝的消息。接著和立憲派聯合,發表關於復辟乃是大勢所趨。隨後袁克定為了使得袁世凱進一步相信,自己確實是民心所向,袁克定鼓動底層生活百姓中間階級乃至上層貴族,聯合請願,請求袁世凱登位。最後袁克定偷樑換柱,將袁世凱每日瀏覽的報紙中反對帝制的文章換成支持帝制,使袁世凱徹底相信,自己稱帝乃是民心所歸。所以當袁克定派遣一人呈送稱帝密函之時,袁世凱也自然而然登基了。



但是袁世凱稱帝之後,天下大勢並非如此,民聲更多的是討伐之聲。袁世凱心中大亂,這場帝制只持續短短八十多天便草草結束。

但是袁世凱是多麼精明的一個人,怎麼會心甘情願的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孩子耍得團團轉呢?其實這和宋太祖陳橋兵變差不多,都是半推半就而已。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之時,國內戰火根本沒有消停過。別說是經濟發展,和平都很難實現。而戰火的發生,自古以來都是一樣的原因。中央權利過於集中,而地方上權利被嚴重稀釋,地方上要求有更多的權力,故而發動戰爭。

但是袁世凱卻不這樣想。袁世凱認為,國內經濟一片蕭條,若是想要改變國內的經濟狀況,就需要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但是如今地方上的權力相比於以往已經增加了不少,中央根本無法管制,若是想要全國同心協力,只有稱帝才是唯一的出路。

同時,袁世凱認為,所謂總統的權利,一部分已經被內閣和總理分散。總統的命令需要經過審核方可執行,這樣根本不利於政策命令的下達,所以總統制度並不適合當時的中國,稱帝才是唯一的出路。也是這個時候,袁克定鼓動輿論正好推動袁世凱稱帝。

所以,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不假,但是若是追究其出發點或許就能理解他為何不滿足於大總統,而是非要稱帝了。


小鎮月明


袁世凱已經當上了民國大總統,為什麼還不滿足,一定要恢復帝制呢?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人是有慾望的,不會簡單的滿足於現狀。像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當上了 中國第一位皇帝,但是他不會滿足於現狀取得的一切,他渴望長生不老一樣,袁世凱,自然不甘心成為總統,總統,權利雖然也是夠大,可畢竟是民主制,是公天下,自己的子孫後代無法享受。他也有慾望,希望稱帝,讓天下姓袁,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也能稱帝。

再加上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急於確定自己內定太子的事實,在袁世凱耳邊不停慫恿父親稱帝,哪有父親不想為兒子留下點什麼的,稱帝,對於袁世凱來說,不過早晚的事罷了。

封建帝制在中國實行太久,一時之間難以割捨

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以來,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幾千年的帝制,不是說換就能換的,推翻前朝的人不佔少數,但每一個推翻前朝統治的人都是選擇建立新的政權,成為皇帝,從來沒有誰想過徹底推翻帝制,建立民族共和制。畢竟當皇帝,唯我獨尊的誘惑實在太大。想要一下子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是不太可能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袁世凱是清朝人,他是親眼見證了龍袍加身,一呼百應的快感,內心不可能沒有一點想法。

眾人請願袁世凱稱帝,營造民心所向之感

其實一開始袁世凱是不願當皇帝的,

“袁大總統,你願不願意上位為皇帝?”
“憑啥,這問題不科學,我為什麼要當皇帝,我不願意當皇帝。”

這是1915年袁世凱與美國《獨立週刊》記者的對話。袁世凱一開始也是個明白人,知道百姓嘗過共和制的甜頭,就不會願意回到君主制的黑暗統治,就像見過了光明的人就無法再忍受黑暗。可中國人為了當官問題社會分裂,先是一派原來不得志的人謠言拍馬讓袁世凱當皇帝,立馬一大堆沒官或者官小的人響應,打造聲勢,這就是1915年中國最流行的事情—請願袁世凱稱帝。袁世凱這時也60左右,雖有些猶豫,但並不糊塗。可最終讓袁世凱狠下心來犯這個糊塗的人是他的兒子袁克定以及楊度等人。楊度為讓他相信稱帝是眾望所歸,四處動員人們上書請願,袁克定甚至專門印刷一份報紙來迷惑袁世凱。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相信了稱帝是正確的。

1915年12月,袁世凱倒逆潮流,恢復帝制。

直到後面,大公子的騙局被其三妹揭穿,袁世凱揮鞭痛斥:欺父誤國!

這麼倒逆潮流的事兒,老百姓怎能同意?在蔡松坡雲南首義、以及後面孫文、黃興等全國人民的聲討中,吐了兩口黑血,在次子的小曲聲中,龍御歸西……


雨霽視角


民國四年十二月初二,參議院決議《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初八日,公佈施行由各代表投票決定國體。到初十日完竣時,總計一千九百九十三票,全部都主張“君主立憲”。

於是便由民國代表大會委託參議院為總代表,於十一日,擁戴袁世凱為皇帝。

經過參議院的兩次擁戴,於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承受地位,該國號為“中華帝國”,同年三十一日,改次年為洪憲元年!

但關於袁世凱稱帝,一直以來都是爭議的話題。袁世凱已經是民國的大總統,權力已經很大了,但為什麼非要稱帝不可呢?筆者總結一共有以下三個原因;

(袁世凱稱帝)

第一,袁世凱的私心

我們知道,袁世凱原來是滿清朝廷的官員,雖說也有些權力,但是卻依然只是清帝國的一顆棋子而已。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竊取革命勝利的果實,成為大總統,這時候的他才真正的算作是大權獨攬。但是從小就生長於封建社會下的他,心中依然有一個皇帝夢!

所以在自己位高權重的時候正好可以稱帝,過一把皇帝癮。當然了,這只是簡單處於私心的考慮。

第二,全國各省的督軍簽名“勸進”

1915年八月,袁世凱稱帝之前的準備運動已經達到高潮,全國各省的督軍們開始紛紛簽名勸進,而其中蔡鍔就是第一個簽名的(後來蔡鍔也是第一個反對的)。他們都希望袁世凱能當上皇帝。從當時的大局勢來看,擁有全國最高統治權力的北洋系,並沒有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聲音。大家即便心裡不願意,但是口中也是表示贊同的,都希望袁世凱能夠稱帝。

面對這樣的“壓力”,袁世凱正式宣佈稱帝!

(勸進表)

第三,《順天時報》的假新聞“矇蔽”了袁世凱

這裡我要說明一下,這完全是袁世凱個人的說法!

話說在袁世凱稱帝失敗之後,他說,自己是被《順天時報》給欺騙了。這《順天時報》本來是對外公開發行的,但是有人在上面做了手腳,專門給袁世凱量身定做了一份報紙,而這份報紙上面幾乎都是希望他稱帝的聲音。慢慢的他就相信了,如果自己不稱帝,那就是對不起百姓啊!

所以,在這樣虛假新聞的矇蔽下,袁世凱選擇了稱帝。

當然了,這只是袁世凱後來的說法!

袁世凱稱帝后不久,便遭到了多方的反對,並隨即引發了“護國運動”。迫於壓力,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佈取消帝制。

總的來說,袁世凱之所以要稱帝,其實跟當時的局面還不太相關,因為在當時是沒有多少人主張他稱帝的,而那些所謂的支持者,也不過是他手下的一些依附者而已。他之所以稱帝,我還是認為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方圓文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實話,面對袁世凱這個歷史人物,俺的心情其實很複雜的,原本他可以做的更好,可以在咱大華夏的歷史上留下最為濃重的一筆。

但老了老了,整了一個歷史倒車開了一下,一傢伙不僅把自己個扔到了歷史的沼澤地裡爬都爬不起來,還把大華夏代入了一個極為混亂的時代,作孽啊!

咱要想把題主這事捋清楚,這事咱得從頭說。

從頭說

話說,滿清走到1912年,也就是宣統四年的時候,這都小三百年了,滿清已經拉不動歷史這輛大車,該歇著了。

所以一個辛亥革命,一點星星之火,這一傢伙就把大華夏擠壓了小三百年的憤怒給點燃了。

全國二十二個省份,就有十七個宣佈和滿清劃清了界限,這就獨立了。

瞅著是一片局勢大好,可在這一片大好的局勢下面,那也是暗流湧動啊!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咋個暗流湧動啊?”

您自己個想啊,就這時間點上,各個派系他也多。

啥陳舊的保皇派他們壓根就不承認自己的失敗,想著法的鬧騰,畢竟在這個時間段中,他們的手裡多多少少還是有那麼一點實力,當然這點實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土崩瓦解。畢竟他們已經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腐朽的必將腐朽,不可能煥發青春,屬於痴心妄想。

還有啥聽著新穎的君主立憲派,這雖然比那保皇派要進步,但這壓根也不適合咱大華夏的國情,但他們的思想你一時半會掰不過來啊。

再有就是咱孫中山先生想要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的三民主義等等,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

其實說道根子上,大部分人都是想把大華夏重新帶正軌上,重新走向輝煌,但也有一部分存著私心的人,這部分人最可惡,披著外套裝好人,你還不得不防。

他們都交錯在了一起,沒有大毅力的人,這局面根本不好使。

也就是孫中山先生,從美國回來之後,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壓制著。

而袁世凱作為,和平的從滿清的手裡邊接過權利的人,他的影響力也不可小窺。再加上他手裡握著大華夏最為強大的軍隊——北洋六鎮。

那麼這就形成了南有孫中山,北有袁世凱的局面。

這要是兩強爭鬥,大好的華夏不免陷入戰爭的泥潭。戰事一起得了便宜的還不是那些個列強?

所以最終孫中山先生做出了退讓,將第二任大總統的寶座讓給了袁世凱。

當然作為第一任大總統,孫中山先生雖然僅僅做了三個月,但也不是啥也沒有幹。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首先在漢口誕生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從而最後演變成為暫可使用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就是著名的《民元約法》,大華夏地頭上第一部憲法。

而後來發生的護國護法大戰就是圍繞這部憲法展開的。

那麼在這部憲法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啥呢?是採用美國那樣的制度,還是採用歐洲通行的內閣制?這成為了一個焦點。

最終選擇使用內閣制。其實這也是一定程度上想要扼制即將作為第二任總統的袁世凱的權利。

畢竟軍人干政,這可不是好事。

但袁世凱,這可是個野心家,豈能這麼容易放權?先是京津兵變,讓袁世凱南下就任總統的事情泡湯了。

中間的事情咱就不必細說了,最終袁世凱拿到了總統寶座,內閣也成了擺設。

後來的事

其實從這些個軌跡瞅下去,袁世凱的野心很大,他想把控整個大華夏。

那麼真正能把控大華夏說一不二的,就只能是皇帝,這也是他的私心。

他作為一個從舊社會體制下走出來的軍官,皇帝這兩個字可要比總統這兩個字分量來的重啊!

說道這裡,咱插一句,有人說啥袁世凱他們家有個坎,就是袁家人命不長,壓根就活不過五十八。

人家袁世凱為了破這個坎,就得黃袍加身啥的。

就這咱作為大華夏好青年,這話您也信,就算是有這麼檔子事,那也是袁世凱給自己開脫罪責而已,信不得。

所以他想要當皇帝,是絕對有這個心思的,要是沒有這心思,你外物再怎麼誘惑,他也不會上這道。

最終他還為這事諮詢過外國人。

咱就說了外國人說的話,你也信,他們只會為自己口袋裡的毛毛錢計算結果,壓根不會替你著想的。

列強在滿清這個封建腐朽的龐然大物上吸取了不少的養分,佔便宜沒夠,讓你袁世凱恢復帝制,您覺得他們不是依照滿清的模式弄自己個的利益?

還有周圍圍著那些個虛假文人,為了自己個的利益,鼓吹出來的東西。

再加上他們營造的什麼工商情願團、什麼妓女請願團,什麼乞丐請願團,可以說社會各階層的民意全有了。

蠅營狗苟的,咱說出來都害臊。

他不知道推翻帝制,這是歷史的潮流?大勢所趨嗎?

是你自己親自從滿清的手裡接過了權利,現在你又想把這權利擱到帝王的手裡,這不是打臉嗎?

其結果就是被歷史所唾棄。

總結一下,袁世凱本身就有這稱帝的心思,加上圍著他的又是一群陰魂不散的遺老遺少,虛假文人,貪得無厭的列強。

最後,似乎是在一片祥和的勸說聲中,加上段芝貴的一個所謂的“請速正大位”的密函,袁世凱這就稱帝了。

當然袁世凱也不是啥酒囊飯袋,為了確保這一計劃的實施,還和小鬼子整了一個所謂的二十一條。

而冷靜的人都瞅著這場鬧劇,掩護他稱帝的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難道他瞅不見自己的老部下北洋三傑的反對嗎?

全國的聲討這就來了,袁世凱也只能過過癮了,做了幾天,這就撤了。

事就是這麼個事,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其實,袁世凱的大總統,已經與皇帝沒有太大差別了。為何他一定要當皇帝呢?在下認為,這其中主要原因有兩條。

首先是源於袁世凱的封建觀念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當八國聯軍侵華時,梁啟超晉見李鴻章,勸他趁機做中國的總統。但李鴻章卻拒絕了,他對梁啟超說:“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李鴻章是舊時代的人,他選擇做大清的忠臣,不願意當總統。至於袁世凱呢,他同樣是舊時代的人。他能當好大清朝的直隸總督、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甚至能當皇帝,但讓他當大總統,那實在是太彆扭!

這個從袁世凱的人生經歷就可知道。袁世凱出身於官僚家庭,後來又投身軍隊。他接觸過西方的先進槍械、技術,但是對西方的政治、思想了解很少。他甚至還不如李鴻章呢。李鴻章還曾經訪問過西方各國。袁世凱則根本沒有去過歐美國家。

如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對西方民主制度就瞭解很深。孫中山從小就在國外讀書,成年後也長時間呆在日本、南洋、歐美等地,對西方政治制度太瞭解了。

袁世凱雖然會治軍、會用人、能打仗,但是他完全就不知道民主、共和為何物!對他來說,當這個總統怎麼都覺得不對勁。他必須要當上皇帝,才能讓一切迴歸“正軌”。但對於他來說是正軌,對於旁人,則是歷史的倒退。

其次,是源於袁世凱對自身實力的過度自信。

袁世凱也知道,稱帝之事是有很多人反對的。但是,他在1913年很輕鬆就擊敗了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革命黨,將南方地區收入囊中,控制了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也就雲南、廣西、貴州等地還沒有控制。但這些西南地區經濟落後,沒什麼軍事實力,根本威脅不到他。袁世凱之前多次破壞共和制度,也沒有人敢於反對。他覺得,稱帝這事也會很順利。但他卻沒想到稱帝之事就引起這麼廣泛的反對。不說孫中山、黃興等老對手了,連梁啟超這樣的盟友,也策動蔡鍔、唐繼堯起兵反對他,甚至連段祺瑞、馮國璋這樣的嫡系部將,也在背地裡搞事情。最終各方聯合,把不可一世的袁世凱弄下臺了。


國史拾遺


1914年12月29日公佈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民國大總統的任期為十年,且可以連選連任。如此一來。袁世凱的大總統,就頗有些“終身”大總統的味道了。既如此,為何他還非要做皇帝不可呢?


袁氏是河南的望族。從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開始,已經在朝為官了。在袁世凱的父輩中,又有袁保恆、袁寶慶、袁寶齡,皆因在袁甲三鎮壓捻軍時,“從軍有功”,一個個也都爬上了高枝兒。袁世凱的生父袁寶中倒是在官場之外的,可袁世凱打小已經被過繼給了叔父袁寶慶,就又有機會跟隨在四處為官的袁寶慶身邊,後來袁寶慶死在江南鹽巡道任上,袁世凱來到北京,又跟在在朝為官的堂叔父袁保恆身邊,可以說是在封建官場里長大的。晚清封建官場的那套規則,其實早就滲透到了他的骨子裡。

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沒有摧毀封建制度和封建勢力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因此在鬥爭過程中具有軟弱性。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但君主專制的影響根深蒂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及與之相適應的官僚體制沒有大的變化,這是袁世凱復闢的政治和經濟基礎。封建意識深刻地影響著國人的思想。辛亥革命雖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只是在一些城市中。在農村和許多城市,中國盛行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仍舊沒有變化,加之袁世凱在思想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成為其復辟的思想基礎。

帝國主義為擴大在華權益,支持

袁世凱復闢。武昌起義後,帝國主義感到恐慌,為把中國變為其永遠的資本、商品輸出場所,英、美、日等國干涉中國革命,並積極扶植袁世凱。袁世凱為復辟帝制,也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列強在政治、外交、財政、輿論等方面的支持,如與日本簽訂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在列強的支持下,袁世凱更是有恃無恐了。資產階級革命力量渙散。清帝退位後,許多資產階級革命派人士認為革命任務已經完成,無心進取,思想混亂,紀律渙散。他們對袁世凱的本質面目沒有認識清楚,縱容袁世凱一步步走向復辟的道路。

袁世凱自身的因素。袁世凱本是封建官僚,深受封建專制制度的影響,一心想當皇帝。同時,他也是北洋軍閥首領,手中握有重兵,在建立北洋軍閥統治後,大耍政治手段,迫使革命派裁減革命軍隊,以至革命黨人力量弱小,無力遏止帝制的復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