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發佈鼠疫相關內容稱 鼠疫可防可治大家無需擔心

本報訊 11月14日,省疾控中心發佈鼠疫相關內容稱,我省自1942年以後沒有再發現動物鼠疫疫情和人間鼠疫疫情。鼠疫雖是甲類傳染病,傳染性強,致死率高,但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齧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能引起人間流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鼠疫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根據感染途徑的不同,鼠疫有三種主要類型,包括腺型、肺型和敗血症型。

鼠疫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另一種是,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人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於一般人群。感染鼠疫後出現的典型症狀有:突然發燒、寒戰、頭痛、身體疼痛、虛弱、噁心和嘔吐。感染腺鼠疫後,會出現淋巴結疼痛和發炎。感染肺鼠疫後,很快就會出現症狀(有時在24小時內),表現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嚴重呼吸道症狀,通常伴有血痰。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鼠疫?專家建議,避免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如鼠類、旱獺;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患者接觸時,儘量和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並戴口罩,勤洗手;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製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如果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與患有鼠疫的患者密切接觸的人員,應儘早預防用藥,可服用磺胺製劑。(劉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