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鼠疫

鼠疫的流行歷史概況
說起鼠疫,這個古老的傳染病,曾經在人類歷史上的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總人數接近1.7億人。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數約1億人,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即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直到20世紀70年代之後,鼠疫流行才有所控制,呈散發流行狀態,20世紀70—80年代,全世界每年報告鼠疫病例約1000例左右。20世紀90年以來,鼠疫疫情有上升趨勢。如1989年至2003年,全球25個國家報告鼠疫病例38310例,其中2845例死亡。2010-2015年全球共報告3248例鼠疫,其中584例死亡。


我國也是深受鼠疫影響的國家之一。19世紀末到新中國成立,我國發生過6次大流行,波及20多個省(區),發病人數約115萬,死亡約100萬人。新中國成立後,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於我國目前在多個省區仍然存在著不同種類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些年一直有散發病例發生,因此,我國對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沒有放鬆。
鼠疫是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甲類管理傳染病。
鼠疫和霍亂、黃熱病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鼠疫同時也是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鼠疫原發於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齧齒類動物之間,鼠類和旱獺等動物是鼠疫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蚤類相互傳播。
鼠疫的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發生在春夏季節;青藏高原等地區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發生於夏秋季節。
鼠疫的傳播
1. 傳染源
(1)鼠疫染疫動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動物都可以作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最主要的傳染源是齧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

2. 傳播途徑
鼠疫可以經鼠蚤叮咬、破潰皮膚接觸和呼吸道飛沫傳播。
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蚤叮咬帶病菌的鼠或其他齧齒動物,再叮咬人時引起感染。人類鼠疫的首發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少數病人是因捕獵、宰殺、剝食患病動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血液,經由皮膚或粘膜的傷口而感染鼠疫病菌。
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咳嗽、談話、呼吸等,借飛沫形成“人→人”的傳播,可以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3. 人群易感性
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沒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學上表現出的差異與接觸傳染源的機會和頻次有關。 的
主要表現
鼠疫的主要表現
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之間,多為2~3天,個別病例可達8~9天。
鼠疫的
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可以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型鼠疫、輕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
輕型病人表現為低熱,全身症狀輕微,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膿。

腺鼠疫最為常見,除全身症狀外,主要表現為急性淋巴結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現疼痛、紅斑,可以形成皰疹、膿皰甚至發展形成癤、癰。叮咬附近區域的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治療不及時可以迅速化膿、破潰,使病人疼痛難忍,無法活動。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腹股溝區的淋巴結,其次是腋下、頸部及頜下的淋巴結。
肺鼠疫病人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胸痛、咳嗽、咳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和發紺迅速加重,搶救不及時2到3天內死亡。
敗血症型鼠疫最為兇險,病人出現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幾乎達到100%。
鼠疫的診斷和治療
發病前10天內曾到過鼠疫流行區,或接觸過鼠疫病人,一旦出現可疑症狀,應立即就診。
確診或疑似的病人,就地隔離治療。
藥物首選鏈黴素,及時、足量、聯合使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鼠疫的預防
滅鼠、滅蚤,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鼠疫的主要措施。
1. 控制傳染源

消滅動物傳染源,廣泛開展滅鼠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做好控制工作。
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堅持就地、就近隔離治療原則,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分別予以單間隔離。同時應對直接接觸者在單獨隔離狀態下進行醫學觀察。
2. 切斷傳播途徑
徹底滅蚤,減少被叮咬的機會。
避免接觸染病或死亡動物。
疫區實行“三報三不”制度。“三報”:報告病死鼠、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3. 加強個人防護
參與治療或進入疫區的人員必須穿著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穿膠鞋及隔離衣。
預防性治療
對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觸者、被疫區跳蚤叮咬的人、接觸了染疫動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實驗室工作人員操作鼠疫菌時發生意外事故的,均應當進行鼠疫預防性治療。
藥物可選用四環素、多西環素(強力黴素)、磺胺、環丙沙星等。必要時可肌肉注射鏈黴素進行預防性治療,療程均為7天。

對旅行者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前往鼠疫地區的旅行者可能面臨的感染危險做了如下建議:
野營或狩獵時應避免與齧齒動物接觸,避免與死亡動物,感染動物的組織或物質接觸;應避免前往擁擠的地區,避免與肺鼠疫患者緊密接觸。
旅行者應使用驅蟲產品防止跳蚤咬傷,採取防蚊措施也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吸血昆蟲叮咬。
出現突發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發炎或呼吸急促、咳嗽和/或血痰時,應立即就診,並向醫生告知馬達加斯旅行史。
預防性治療僅適用於與鼠疫病例或其他高風險暴露(如感染跳蚤的叮咬或與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組織直接接觸)的人員。沒有醫療專業人員推薦,不建議旅行者自行使用抗生素作為預防措施,除非醫療專業人員推薦。
來源:網 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