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標》正在制定中 升學率“出局”

中國網 北京11月14日訊(記者 劉佳)全國教育大會召開1週年,近期,教育部陸續召開新聞發佈會,就全國教育大會關心、關注的問題交出“年度答卷”。今天(11月14日),教育部就全國基礎教育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詳盡介紹。

在這一年中,“控輟保學”“大班額”“小區配套園”“義務教育就近入學”“課後服務”“減負”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工作的年度關鍵詞。針對“減負”,教育部分別針對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長等四方提出“分類任務單”。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目前《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標》正在制定中,升學率不再作為考評學校和教師的指標,全面“出局”。

明年“鎖死”民辦、公辦同時招生

今年中小學升學大戰打響前夕,3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免試入學。這一政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但落實情況參差不齊。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明確提出,今年,各省必須不折不扣落實民辦、公辦同步招生要求,不合理現象務必改正。

2020年,中小學招生大戰還未打響,昨天,媒體就以《樹葉剛黃,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冬令營報名已有點“瘋狂”》爆出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以冬令營為名提前圈地招生,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文中提出,家長搶拿冬令營報名號,每名學生冬令營收費6000元。在冬令營中,學生白天活動,晚上KS(考試),學校暗箱選拔生源。對於這種現象,在今天教育部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教司司長呂玉剛特別強調:“現在要不折不扣地研究並落實中發26號文件,不合理的現象必須改過來。”呂玉剛表示,過去這種現象可能是存在的,因此社會上要求治理的呼聲強烈。但是中發26號文件發佈後,明確要求公辦、民辦同步招生,同時民辦學校超過招生計劃的生源須以搖號排列的方式入學。對此,教育部也已經給各省下發“軍令狀”,今年必須全面落實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招生將統一納入網上平臺。下週,教育部將召集各省基礎教育處負責人,研究商討民辦、公辦同步招生的方案,確保“圈地搶生源”的情況不再發生。

今年,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總體平穩,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6%,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排名位列第一。

超大班額比例下降0.5%

2018年是近十年來,全國大班額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據呂玉剛介紹,2018年,全國平均大班額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額比例下降到0.5%,有14個省份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2019年,教育部採取強化招生入學源頭控制、加強學校建設經費支持、開展督導檢查等措施,重點推動大班額比例超過6%的11個省份加大工作力度。目前,這11個省份大班額平均比例由去年的11.8%下降到目前的6.5%。

大班額之外,控輟保學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已經由2019年5月底的29萬減少至6.5萬;三區三州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由2019年5月底的7.1萬減少至2.7萬。

“校外減負見成效” 課堂之外很豐富

2018年,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名列第一,其中,對小學滿意度為87.4%,對初中滿意度為87%。減負工作也見顯著成效。

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減負30條”,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這一政策首次囊括政府、學校、家長和校外培訓機構四方。針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為教育政績GDP的現象,教育部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不得片面以升學率考評學生和教師,更不得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要深化中高考命題改革和招生入學改革,不出超標難題怪題,緩解競爭壓力。呂玉剛也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標》,升學率全面“出局”。

校外減負的同時,課外生活也日趨豐富。據教育部介紹,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經制定了關於 建立中小學課後服務制度的意見,43.2%的小學生、33.7%的初中生自願參加了課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