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帶頭罵老闆、鼓動同事離職,老闆卻發給他10個月的年終?

最愛帶頭罵老闆、鼓動同事離職,老闆卻發給他10個月的年終?

某間小公司的老闆,從上星期開始,就開始和員工們一個一個約談。

還沒有輪到阿明,阿明就早就“看穿”了這個老闆心裡在想什麼,葫盧裡賣什麼藥。

阿明是技術總監,不過,和其他技術人不一樣,他一點也不“宅”;在同事之中,他人緣特別的好──尤其當阿明帶頭“罵老闆”,很多同事深深被他感染,說他好威、好帥。

一被稱讚,阿明高興,罵得更“狠”了。

下下週就要過年,也就是說,下週就要發年終獎金,就在這個特別一刻,這間公司的員工,一個一個被叫進老闆辦公室“一對一”。一走出來,他們就會跑來找阿明,讓阿明整理一下剛剛從老闆那邊所談的事,再讓阿明和先前其他員工“比對”一下。

經過這樣一比對,阿明用他技術總監的邏輯思維,整理出老闆的用意,化為最直接的語彙,告訴全公司的員工:

“各位,讓我幫你們‘拆解’一下老闆在想什麼!”阿明說。

阿明儼然成為“地下老闆”,員工無不豎耳傾聽。

據阿明的說法,老闆的用意,絕對不是他表面上說的──想和他們談談未來願景。

雖然老闆這一次超誠懇,親自寫信給他們,強調“不聊公事”,只想和他們隨意聊生涯規劃,還親自為他們開門,請他們都喝了一杯他自己現泡的咖啡,然後,老闆誠懇的說,嗯,今年生意不好,但這是一間愈來愈好的公司,只要有夢想,明年一定會更好,跟著老闆,就對了,沖沖衝,跑跑跑,大家努力加油喲。

但,阿明已經猜透老闆的“居心”何在──每個老闆知道,年後會有70%以上離職,老闆找他們聊聊,只是想“探”一探,他們這幾個,在過年之後,哪一個可能遞辭呈?

哪一個會“走人”?誰會走?誰不會走?

然後,老闆只會將豐厚的年終獎金,給那些“不會走”的人—換句話說,如果你看起來冷冰冰、一副對公司對未來對老闆已無期待的人,年終獎金就不會很多了。畢竟這只是一間小公司,沒制度,看感覺,雖說年終獎金是獎勵員工過去一年的表現,但,老闆才沒在管。

“X!他每年都說明年會更好,小心別上當!”阿明對其他同事說:“誰都知道,他心裡只是怕我們走!怕我們拿了年終,隔天就辭職,帶著他的臭錢閃退!所以,他一直在探我們的底,到底會不會走?到底會不會走?我實在已經厭惡了和老闆‘演戲’了!”

阿明講得氣憤,其他人聽得過癮──

“我有一招,”阿明繼續說:“等一下該我進去一對一,我來好好‘演’給他看!”

輪到阿明,走進了老闆辦公室。

其他人都只講半小時,唯獨阿明講了…“兩小時”。

同事都看到,當阿明走出老闆的辦公室,看起來滿臉笑容,眼睛看上,臉蛋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

員工圍著阿明,怎麼樣?怎麼樣?老闆剛剛說什麼?你們怎麼“演”的呀?

阿明大笑。

笑得很放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阿明說:“我和老闆掏心掏肺,他講得噁心,我回答的比他更噁心!讓他感動不已!最後,他把公司願景講到天上去了,還和我透露很多他對你們每一個人的看法,然後他自己愈講愈激動,講到他自己都流淚了,我差點沒笑出來……。”

其他員工全部聽著阿明。

“等一下,你們也照我這樣演,”阿明告訴那些等一下要進去的員工說:“記得,一定要像演‘韓劇’一樣,愈煽情愈好!”

阿明愈講愈激動,同事們也愈聽愈“興奮”—因為,這實在太“好玩”了,故意在那間辦公室,裝作很受感動,然後,走出辦公室,馬上和其他人分享這個老闆是怎麼說的,然後大家一起訕笑這個老闆。

“演完之後,老闆就願意付我們更多年終,然後,我們一起‘走’!”阿明說:“年終獎金,就是員工對老闆‘最後一次的懲罰’!”

譁,最後一次的懲罰!

大家紛紛點起頭來,贊同不已──

“說得好!此時不待,更待何時?這是難得的打老闆的機會!”

“活該!誰叫這老闆待我們這麼差?”

“血汗工廠,天天加班!”

“好!我們就裝作對公司一片耿耿忠心,希望無窮,然後,年後一起提辭呈,一起走給他看!”

他們實在已經迫不及待,年後,他們那個老闆的那張臉的表情會是什麼樣子。

這些員工不知道的是,有另一個“陰謀”,也在醞釀中──

其實不算是陰謀,因為這個老闆,本來就有權力決定年終獎金要發幾個月、誰發得多、誰發得少,誰不發。

“不發年終獎金?一塊錢都不發?”當老闆把這個驚人的想法透露給會計聽,會計嚇壞了。她說,這樣,員工會全部走人的!

“全部走人?”老闆大笑,然後憤怒:“沒拿到錢,全部走人,遠比拿到了俺的錢,帶著錢走人還要好多了!”

天啊,老闆就是老闆,員工就是員工,老闆在江湖上,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顯然,這個老闆早就已經“嗅”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早就已經猜到了這些員工年後打算大舉離職;只是,不知道這老闆是在面談這些員工之前就嗅到了呢?還是面談之後才察覺其中的不對勁的?

總之,員工想裝作對公司一片希望、一片忠心,然後,拿完年終,就走人,而老闆察覺了不對勁,打算不發年終,一毛都不發,讓那些員工撲了個空,然後,老闆也早已開始默默徵才,打算“整批”重新換過,重新開始。

“我只給錢給對我們公司未來有幫助的人,絕不給錢給沒用的人。”老闆說:“如果他們要走的話,就走吧!我準備好了!”

“但是,老闆,”會計提醒:“年終獎金是要獎勵過去一年的表現,而不是給未來的!”

“但是,你不是老闆,”老闆提醒:“老闆是現實的,絕對不允許員工拿了錢然後走人,那會讓我痛苦一整年!”

顯然這個老闆,已經準備好要“不發年終獎金”。怎麼辦?不發年終獎金,員工可能一氣之下全部走人,業界也傳出不好名聲,對徵才也沒有幫助。

怎麼辦?這個會計,還蠻聰明的,想到一個更好的主意獻計──這是一個頗為大膽的方案。

“老闆,建議您,還是發一點點年終,譬如0.1個月。”會計說。老闆瞪著她,一頭霧水。

“然後,將每個人的0.1個月,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讓他等於得到了10個月的年終獎金。”會計說。

講到這邊,老闆馬上就懂了。

畢竟,老闆就是老闆,員工就是員工,老闆在江湖上,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老闆因為坐在老闆的位子,所以看起來要“正”,但,私底下,如果老闆真要“賤”起來,絕對絕對可以比員工更賤、更會玩的!

將所有人0.1個月的年終獎金,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而那個被選中的“幸運兒”,就是那個最誇張演戲的技術總監阿明。

一個星期後,當阿明收到了10個月的年終,他差點沒“驚喜”到心臟病發!

然後,與會計再三確認無誤,他忍不住跑去找其他的員工。

但,還沒開口,其他員工顯然早已知情,因為,他們同樣也已經問過會計,而會計也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SORRY,今年老闆沒年終,大家共體時艱。不過,有一位同事比較幸運,他表現特好,和老闆一對一面試,談得特別優秀,所以可以得到10個月的年終!

不告訴你們是誰。不能告訴你們是誰。

那個幸運兒,公司的“地下老闆”阿明,已經自己跑來告訴所有同事,他就是那個幸運兒。顯然是因為那一天,他在老闆面前演得非常噁心,像韓劇一樣矯情,於是,獲得了10個月的驚人年終獎金!

這下可好。

過年以後,阿明的確遞出辭呈,走了。

他必須辭。

他也以為,自己終於做了最終極的報復,領了10個月的年終,然後走人……真的讓老闆氣炸了吧!

但,真正生氣的,絕對不是老闆。

畢竟,老闆只發出了總共0.1個月的年終而已,而且,這個“10個月年終”馬上傳遍了業界,履歷表像雪片般的飛來這家公司,個個都是比阿明都還要厲害的角色,因為,他們明年也想要像阿明一樣領10個月的年終!

至於其他原本說好“一起離開”的員工,有的走,有的沒走……或許,沒走的那些人,也是被10個月的年終給弄迷煳了。

聽說,最慘的,其實是阿明。

很奇怪,對不對?為何阿明最慘?

他可是領了10個月年終,而且業界都知道這家公司發了10個月年終,阿明領到此金額,證明了他的能力“值10個月年終”,不是嗎?

但,你這樣想,“老闆們”可不是這樣想。“主管們”也不是這樣想。

或許,10個月年終,代表阿明的能力還不錯,但他收了10個月年終,依然無情走人,同時可能也代表他其他某些部分可能有“問題”。業界也已經從那間公司的其他員工口中聽到,阿明之前在公司領導同事的“詭計”,包括他如何在老闆辦公室像韓劇一樣演得痛哭流涕……。

再怎麼差勁的公司,給出了10個月,也不值得被這樣一拳打下去──阿明自己都很訝異,自己變成了業界的過街老鼠,他的行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後淪為只能在家自己吃自己。那10個月的年終,就是他領到的最後一筆薪資了。

以上這篇虛構的故事是在告訴我們,表面來看,員工可以很強硬,老闆相對的脆弱;員工拿翹不做事,老闆拿他沒辦法,該付的薪水都要付,該遵守的法條也都該遵守──其實,老闆畢竟還是“資方”,永遠仍佔有某程度的優勢,就看老闆會不會用。

無論如何,最好還是“以和為貴”,勞資之間,總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對立”,但,最後,也一定兩邊都會受傷,對誰都不好,何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