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也是家長向我諮詢的高頻話題了,之前就有加速營學員朋友問我孩子就是不肯跟同學們一起上籃球課,一進體育館就哭怎麼辦,關鍵是孩子

抗拒集體活動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不管她用盡了多少辦法,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孩子只接受自己練習。

還有加速營學員朋友問我,5歲的兒子只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參加社交活動,他就從家裡一個快樂溫和的小男孩子,突然變得愛哭哭啼啼、脾氣暴躁,發其他小朋友的脾氣,愛搞破壞的搗蛋鬼。家裡和外面行為表現差別那麼大,也讓這個媽媽無所適從。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還有很多跟集體活動相關的諮詢就不一一說出來了,但裡面的核心議題是,孩子不合群,孩子的行為變得讓人手足無措了。這種頻率發生越高,越讓人忐忑不安,難道孩子就不應該去參加任何集體活動嗎?任何行為感覺都可以成為孩子的人際關係炸彈,可怎麼辦?

今天的文章就想跟大家聊一些實戰性的策略和技巧教大家如何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放鬆下來

學習社交技能跟其他孩子相處,是每一個小孩子必須學習的,也是最複雜的技能之一。它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嘗試,同時你也會發現,孩子只有在人際交往上經歷大量的錯誤,才能最終知道並且明確自己社交技能的強勢和弱點——我們也是這麼一步一步長大成人的。

當孩子在群體環境中感到壓力和焦慮的時候,由於還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和焦慮的情緒,所以他們會更容易在集體活動中

作出拒絕或者不妥當的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孩子在社交場合上帶來很多困難,也給父母帶來壓力。

但是,學齡前的孩子還很小,我們完全可以有很多方法來支持他,做足準備後,我們剩下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是的,因為學習如何跟集體妥善相處,所需要的練習時間比我們想象中要多得多。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01 孩子不合群的當下,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孩子不合群的問題是在當下被激發的。而當真的遇到了孩子不合群的問題,你才會深刻明白這種心情有多焦慮和磨人,也在那一刻你才明白,自己可能在孩子社交力方面的引導並不足夠。

  • 第一步: 保持社交場合的密切觀察
  • 目的:瞭解孩子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一定要明確一點,孩子不能融入集體,一定是有壓力和焦慮,但是每個孩子的壓力和焦慮源頭都不一樣,我們不能主觀代入,一定要觀察,觀察看孩子在哪些具體的環節沒有辦法正常表現。

有段時間Joshua參加暑假興趣班就表現得很不耐煩,一到集體活動他就自己一個人走到角落裡做事情,老師去詢問他為什麼不融入集體,Joshua說,“太吵了,他們為什麼那麼吵”。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實際上是因為集體環境的噪音,讓孩子不願意加入這個狀態,這個就是孩子的

壓力源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明確自己不喜歡的環境因素是什麼,但是可以影響孩子的因素卻很多。

有可能是社會環境的噪音讓他討厭,有可能是因為項目任務的繁忙讓孩子很苦惱,也有可能是他不知道如何加入其他孩子的活動,或者他尷尬於沒有辦法好好達到老師的期待(比如學會一個新動作、回答好一個問題等)……孩子身上可能發生了很多矛盾,自己也無計可施。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消極感受
  • 目的:讓孩子感受真實的支持

接納感受是最基礎的一步,但也是最難持久做好的一步。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試過,比如當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會說“我也不勉強你去參加,你想參加了就去參加吧”,或者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說“我知道你有壓力,你來這裡坐坐,我陪你”,但是我們可能沮喪的點在於,明明做了那麼多,但是孩子的行為卻沒有很大的改善,為什麼呢?

這裡恰恰是因為我們把接納加了太多的期待,也讓這個接納變成了潛在的壓力。

真正的接納是什麼呢?是隻承認我接受和理解你的感受,只給你提供支持,哪怕你始終無法改變,但我仍然願意每一次都陪你一起面對。我不會因為你100次拒絕融入集體而忐忑不安、壓抑難受,我也不會因為你每次活動表現不好而暴躁尷尬,恨鐵不成鋼。


我們就是要接受並接納孩子在集體環境中的不適應,哪怕孩子第101次不願意融入集體,也能做到跟孩子平起平坐,把胳膊搭在孩子肩膀上,用正常平和的語氣說:“你不知道跟誰一起玩就跟我呆在一起,我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朋友的。”

只有不帶任何目的、不含著隱藏焦慮的支持,才是真實的,這個才是關鍵幫助孩子釋放內心壓力和焦慮的安全堡壘。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 第三步:制定後備計劃
  • 目的:以防事情變得棘手

孩子的壓力和焦慮不一定任何時候都能夠穩定克服,所以備好一個後備計劃也很有用,以防事情變得棘手。

例如,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團體活動中變得沮喪或開始暴躁,你可以介入讓孩子放鬆下來,或帶他出去休息幾分鐘,然後再指導他如何重新加入。如果情況加劇,那麼提前做好預案,比如帶孩子換一個環境、或者暫緩上課計劃等,都有利於幫助孩子重新調整自己的狀況

02 平時生活中,如何教孩子跟其他人玩

不要試圖在孩子已經拒絕融入集體環境時,去用力教孩子如何融入集體,這隻會造成反效果。

就好像臨場考試一樣,到了考場我們能做的一定不是給孩子補習,而是讓孩子放鬆心情。所以針對孩子無法融入集體這件事情,一定要補習孩子的社交能力,但是這個補習,一定是放在孩子平時的生活中,換一個場景、換一個環境,讓孩子可以更輕鬆的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得到支持和幫忙。

  • 第一步:確定孩子要學習的社交技能
  • 目的:針對性的指導孩子可以如何做

這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為什麼我們要清楚瞭解孩子的壓力源,恰恰是因為只有如此我們才知道要不要指導孩子掌握,以及如何引導孩子去學習和積累這些技能。

壓力源不應該是模糊的,我們得抓到細節,比如“因為孩子害怕場館的聲音,所以不想參加集體”,“因為孩子害怕別人的目光,所以不想參加集體”,“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回應老師的提問,所以不想參加集體”,這些都是細節。

瞭解了一個大體方向後,針對性的學習和練習就很需要了。▼

如何引導孩子跟成人交流,可以通過演講練習來達成,具體方法可看:


不確定自己如何跟其他孩子玩,同齡社交遊戲也可以幫忙,具體方法可看:


如果覺得分享很難,那麼輪流玩和計時討論也有幫助,具體方法可看:


所以別小看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件事情,實際上它最複雜,因為它往往受到其他技能的影響,就好像考試一樣,要考場穩定發揮,前提得先打好基礎,提前預見孩子的“弱勢學科”在哪裡,然後早期介入和補習,才可以幫助孩子突破。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 第二步:提前做好準備,制定策略
    目的:緩解孩子的壓力和焦慮

針對孩子的不同壓力和焦慮,我們可以提前幫助孩子制定一些緩解壓力和焦慮的策略

如果孩子害怕上學,那我們可以讓孩子帶上安撫物,“今天,小熊泰迪陪著你一起去,你可以跟泰迪一起認識很多朋友。”如果孩子去表弟家玩就會跟表弟吵架鬧不愉快,我們可以給孩子一本繪本,“當你去表弟家的時候,為什麼不帶上繪本,你可以給表弟也看看。”

這些方法,關鍵是要讓孩子去積極想象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消極想象自己不能做什麼。這也意味著,我們要避免使用“不要”的句式,不要跟弟弟吵架、不要害怕、不要不開心等等,可能反而會讓孩子有戒心或者感到痛苦。

多讀一些社會技能的繪本、多玩一些社會技能相關的遊戲,都可以幫助改善孩子的社交能力。▼

關於社交能力的繪本推薦,具體書單可戳:


關於社交能力的遊戲推薦,具體方法可戳:



在孩子不合群這件事情上,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就是我們能否接受孩子跟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

我們可能希望孩子能夠合群,跟每個小朋友都相處得很好,但是現實擺在眼前,孩子就是緊張、忐忑、不願意跟別人玩。

事實上,也許當我們表達對孩子支持的時候,我們內心仍然沒有放棄這個渴望,讓孩子變得更外向、更開放、這樣子他們肯定會更成功。

當我們努力了一次又一次的時候,發現還是不得不承認孩子可能跟我們想象中得不一樣,我們會覺得很悲哀,你可能不得不放棄這些渴望才能“說服”讓自己接受這個事實。

家裡家外差別大、抗拒集體活動...孩子不合群,社交技能要這樣學

我也有試過這樣子的焦慮,當Eric因為入園焦慮一直不肯進課室,當Joshua因為挑食一學期拒絕吃學校的午飯,我也試過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這些行為的結束時間不由我來控制。對我來說,其實最難的地方也是如何忍住想要推孩子改變的那個念頭,如何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卻靜待孩子改變的那一刻,實際上對我來說也很艱難。

但每次焦灼的時候,我會想這麼一句話,人生路太長,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陪孩子走一輩子。

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力是不需要通過大量的試錯來積累的,孩子經歷的忐忑不安,也是孩子需要去面對的挑戰,我們可以成為孩子內心的助燃器,但是我們不可能代替孩子點火。

當我們帶著孩子去體驗那份內心的沒準備好,去面對那份內心的沒準備,然後一直陪伴孩子直到他有力量去跨過這個坎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讓孩子內心燃起那個勇氣的火焰,才能真正地保護孩子的一生。

愛是養育我們所擁有的孩子,而不是養育我們所希望擁有的孩子。

希望今天的小分享,能夠給很多面對孩子相似的行為陷入內耗,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入手的你們,一點點鼓勵和支持~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