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1997年,張藝謀的父親張秉鈞去世。

長子張藝謀去見最後一面,老父親對他說的,卻是“搭檔”張偉平。張父直言,“與張偉平的合作,讓我非常擔憂,想起來就閉不上眼睛。”

“你根本不是張偉平的對手,對付不了他。”

父親的“遺言”,當時對張藝謀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前一年,他與張偉平合作,拍攝了電影《有話好好說》,這是兩人第一次“牽手”。

此後,張藝謀、張偉平合作長達16年,聯手創造出一部又一部票房“大片”,張父的臨終告誡被遠遠甩在身後。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1.張藝謀最需要錢的時候出現

1980年代,張藝謀拿出了多部“過硬的作品”。

包括《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作品,都打上了張藝謀強烈的個人標籤,同時也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對於這一點,張藝謀有清醒的認識。

他說,“是那個時代的蓬勃的文學、全民的風氣、從頭來過的熱烈氛圍造就了我們,是時代給了巨大的榮耀。”

緊接著,到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發生急劇變化,電影領域得到的支持不斷減少,乃至消失。簡單來說,和社會上的每個個體一樣,不得不面對市場、面對“潮流”的衝擊。

1995年,張藝謀開始投入《有話好好說》的謀劃和拍攝。這部戲,一度被撤走投資,對於一個導演來說,無異於被推到生死邊緣。

這種情況下,張偉平順勢登場。

早在1989年,張偉平和妻子張京就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張藝謀。當時,鞏俐也在,在餐桌上,她“沒完沒了地給張藝謀夾菜”,而張藝謀“連頭也不抬一下”。這讓張偉平很羨慕導演。

另一方面,張京是鞏俐的粉絲,追著她熱聊,張偉平則和張藝謀“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話”。

一回生,二回熟,“二張”往來,鞏俐發揮著媒介或者粘合的作用,但即使1995年,張藝謀和鞏俐分手,也沒有影響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1996年3月,張偉平約張藝謀聚餐。餐桌上,張偉平發現張藝謀似乎有心事,於是問:“老哥,你怎麼啦?”

張藝謀坦率地說,“《有話好好說》可能要擱淺。”原來,投資方對這部電影沒有信心,“解約了”。

儘管比張藝謀小7歲,但依靠做食品、醫藥生意,投資房地產,張偉平積累了不菲身家。聽說張藝謀遭遇“撤資”困境,他有了投資的興趣。

“我以為是什麼難題呢,所有問題,最容易解決的就是錢的問題。你說吧,你需要多少,我來投資好了,不就是錢嗎?”

張藝謀說:“2600萬。”

這個數字,讓財大氣粗的張偉平笑了。他當場回應:“才2600萬?我還以為要2600億呢?你給我幾天時間,我給你挪挪,保證不耽誤你的拍攝計劃。”

在張藝謀看來,這樣的“操作”,還是得謹慎些,畢竟關係著兩千多萬元投資。於是,他問要不要拿劇本給張偉平看看。

沒想到,張偉平一口回絕:“不用看了,你是專家,我相信你。”

投資成功接續,張藝謀放開手腳,執導《有話好好說》。演員陣容包括姜文、李保田、葛優、瞿穎等,說當紅明星“站臺”也毫不為過。

結果,因為錯過宣傳檔期等原因,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僅收回800萬元,虧損1800萬。

這樣的鉅額虧損,讓張藝謀很有壓力,但張偉平表示,“沒事,從頭再來!”

關鍵點,不在於“沒事”,而在於“從頭再來”。

張偉平看重張藝謀的導演能力,而張藝謀仰仗張偉平的資本保障,二者由哥們友情連接起來,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道“奇觀”。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2.“拍電影不是為了賺錢”

1997年,張偉平投資1000萬元,成立新畫面影業公司。張偉平擔任董事長,張藝謀任藝術總監,但“沒有一紙合同,沒有簽約”。

此後,張藝謀接連拍攝了《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等作品。

其中,《一個都不能少》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第1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外語片;《我的父親母親》摘下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章子怡作為新一任“謀女郎”,也廣受關注。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張藝謀的口碑得以建立,市場也逐漸有了轉機。

2000年,張藝謀執導電影《幸福時光》,配置堪稱豪華:編劇是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主演包括趙本山、李雪健等老戲骨,而女主角從四萬多名女生裡蒐羅、挑選,最後敲定董潔。

上映時間在當年的12月底,因而,這也是張藝謀的“首部賀歲檔作品”,自然讓觀眾十分期待。

然而,《幸福時光》在北京、廣州、大連等地上映後,不少觀眾認為結尾戛然而止,看不明白,連購買海外版權的廠商也是這樣的感覺。

接受媒體訪問時,張藝謀表示,很多中國觀眾的傳統習慣是看好萊塢式的“圓滿的有頭有尾的故事”,“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習慣,但在創作中沒必要都是這個樣子”。

張藝謀補充說,“我對這個電影的結尾比較欣賞,我喜歡這種感覺”。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之所以秉持創作者的姿態,張藝謀透露了其中的關鍵。他對記者說,從一開始到現在,並不是為了賺錢拍電影。

“對我來說,一部電影只要能收回成本,使投資人不虧本,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更多想通過電影表達我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這也反映出,和張偉平合作了四部作品,張藝謀的心態和理念依舊是從藝術家或者創作者的需求出發。

不過,更多負面反饋席捲而來,張藝謀坐不住了。他只得緊急補救,組織劇組人員重拍結局。

媒體形容是“張藝謀忍痛向市場低頭”。

即便如此,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在上海兩家影院,新的版本一個星期的票房收入僅十幾萬元。最終,《幸福時光》被認為是一部從口碑到票房的“失敗之作”,甚至被視為“張藝謀最不受關注的片子”。

毫無疑問,張藝謀走到了“十字街口”。

張偉平說,“第一部不賺我沒說什麼,第二部我也沒說什麼,到了第三部他自己開始意識到了”。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電影不能光追求藝術,脫離市場和觀眾不行。”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3.金字招牌背後的資本遊戲

《幸福時光》上映前,張藝謀就透露要拍攝一部武俠片。

張藝謀說,“那是我多年的一個夢想,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戲、武俠小說”。

為此,花三年時間籌備、打造,這部電影,便是2002年上映的《英雄》。影片由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人主演,可以說,中國電影的實力派演員,都被張藝謀招致麾下。

和張藝謀以往電影最大的不同,是《英雄》乃名副其實的“大製作”。僅僅是預算,就達到3000萬美元,超過此前的任何一部電影。

其次,影片中絢爛的色彩,宏大的場面,寫意的動作,被認為形成了“美輪美奐的視聽奇觀”。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為保證票房“落地”,新畫面將影片的第一盤拷貝,於首映禮當日才空運到現場。此前,和全國各大院線簽訂合同,使《英雄》獲得至少6000萬元人民幣的保底票房收入。

一系列運作之後,張偉平對票房極有信心。面對媒體,他公開表示,《英雄》國內票房將會破億。

聽到張偉平的“預測”,張藝謀“目瞪口呆”,“說《臥虎藏龍》才1千多萬,咱兩千多萬就行了”。

最終,《英雄》票房2.5億。音像版權也拍出1780萬“天價”,要知道,這之前,市場上音像版權最高價格只有20萬元。

2004年,張藝謀和張偉平“趁熱打鐵”,推出了電影《十面埋伏》。儘管這部影片受到不少批評,有媒體稱是“罵聲震天”,票房卻仍然攬下1.5億。

口碑與票房兩極分化,張偉平不否認宣傳炒作。他反問記者:“你看看中國電影市場現狀,我們不炒作行嗎?”

而音像版權,張偉平直接開價2000萬,意欲刷新自己創造的紀錄。

結果出乎意料,《十面埋伏》音像版權以300萬的價格收場。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稱,“張偉平再不撒手就真成燙手山芋了,誰讓他玩得太過火了呢。”

無論如何,通過《英雄》、《十面埋伏》,張藝謀、張偉平鑄就了金字招牌。他倆一個專注於藝術,一個騰挪於市場,相輔相成,但也矛盾重重。

有評論者追問:“在拍出開創性的《英雄》之後,張藝謀為何還要續貂一個《十面埋伏》?”

事實上,對於影片質量,張偉平的評價,值得回味。

《十面埋伏》上映同一年,張偉平批評說,“整體感覺缺乏厚重,尤其在故事把握上有失誤”。數年後,對於《英雄》,張偉平也表示,自己沒看懂,“亂七八糟的”。

有意思的是,張偉平自打“差評”,並不妨礙他憑藉這兩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奮力掘金。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4.相愛相殺只剩一地雞毛

1992年春天,張藝謀在長城上許諾,要讓鞏俐演一次女皇。

直到2006年前後,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得償所願。他邀請鞏俐扮演女皇,與周潤發搭檔拍戲。

但在張偉平眼裡,鞏俐、周潤發這對搭檔,“老氣橫秋”,對年輕觀眾缺乏號召力。儘管劇本已經差不多要完工,張偉平依然強勢引入周杰倫。

後來,談到這一點,張偉平解釋說,“因為電影市場激烈的競爭,我干預了一些電影創作上演員的加入,比如周杰倫”。

到2009年《三槍拍案驚奇》,事情的變化,令張藝謀措手不及。這本是一部嚴肅的懸疑片,但張偉平看中剛在春晚爆紅的小瀋陽,力薦他進入劇組,小瀋陽成為男主角。

張藝謀文學策劃、作家周曉楓評論說,“周杰倫只是在原劇本上加個人物,而已經決定上馬的《三槍》絕非喜鬧套路,而是相對嚴肅的批判現實主義,小瀋陽的風格很難嫁接成功。”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小瀋陽的到來,“迫使整個團隊集體換將,基本倚賴趙本山的弟子班”。到這一地步,連趙本山都有些擔心,覺得自己的團隊難以負荷這樣的重擔。

饒是如此,張藝謀思慮良久,還是硬著頭皮拍了。上映前,張偉平再次大膽預測,票房將達4億,現實卻是,只收賬2.6億。

和張藝謀的風格有巨大差別,被認為是“口碑最差的爛片”。

接受媒體訪問時,張藝謀直言,“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因為它缺乏文化價值,是商業裹挾的產物。”

真正引爆矛盾的,是2011年上映的《金陵十三釵》。

這部作品的影視版權被張藝謀一起買下,目的是確保電影上映在前。不少公司想買電視劇版權,原著作者嚴歌苓兩次找張藝謀商量,張藝謀表示當電影進入後期製作,會把電視版權無償返還。

然而,就在《金陵十三釵》開機前幾個月,張偉平將電視劇版權“以天價賣出”,賺得一筆優厚的版權費。

張藝謀毫不知情,聽說後,“大為驚訝”。從這件事,周曉楓“第一次確認二張存在衝突”。

《金陵十三釵》上映後,引起各方熱烈關注。宣傳期,新畫面抓住庸俗的細節進行炒作,張藝謀火冒三丈:“檔次太低,簡直是在糟蹋我們的勞動。”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這部影片國內票房6億元,儘管和張偉平預測的10億相差甚遠,仍成為國內票房冠軍。尷尬的地方在於,號稱6億投資,海外市場又疲軟,相當於只賺了個“吆喝”。

在北京舉行首映禮時,張藝謀、張偉平都來到現場,但這是最後一次碰面。

此後,兩人公開決裂,張藝謀向張偉平公司追討《三槍拍案驚奇》票房分成1500萬元、張藝謀被曝“超生”事件等。而周曉楓透露,張藝謀擔任新畫面藝術總監“不過是虛名”,沒有實際的利益分配。

張藝謀說:“別的我能忍,可電影是我的底線!不能你想增加什麼情節就增加什麼情節,你想讓誰演就讓誰演——甚至連下一部片子還沒定什麼內容呢,你都先定了女主角,那我就沒有自主權了,純粹就成了搖錢樹。”

“干涉創作,這是我絕對不能容忍的。”

十六年,藝術與資本,相愛相殺。

眼見得,一地雞鴨毛,落葉繽紛。

“分手”後,張藝謀繼續拍商業片,張偉平淡出江湖。

誰也回不到過去。

張藝謀張偉平風雲往事:我感覺自己掉溝裡了

注:本文由“戲精在上”原創首發,已與“維權騎士”簽約,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