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祕書

高君宇(1896—1925),男,192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中共“二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等。

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高君宇

1921年年底,由中國共產黨及各民眾團體代表組成的54人代表團赴蘇聯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團受到列寧接見,聆聽列寧指示。25歲的青年高君宇也是其中幸運的一員,此時的他是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

北大的青年領袖

1916年,20歲的高君宇從山西太原一中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備班。置身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沉浸於各種新思潮之中,高君宇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思想學說。他成為圖書館的“常客”,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參與討論國家大事。在李大釗的指引和教導下,他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後,與父親在北京一家公園合影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高君宇和北京大學參加遊行的同學衝破教育部代表的阻攔,到天安門廣場集會遊行。因東交民巷使館區不讓通行,遊行學生北轉戶部街、東長安街,直奔賣國賊曹汝霖的住宅。學生到了曹宅,沒有抓到曹汝霖,卻偶遇另一賣國賊章宗祥。高君宇等十幾個學生將章宗祥按在地上一番痛打,上演了五四愛國運動的壯麗一幕。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愛國壯舉贏得同學們的擁護。

經過五四運動和革命鬥爭的洗禮,高君宇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深受大家信賴。

1920年11月的一天,北京大學紅樓學生會辦公室裡坐滿了人,這是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開始,氣氛熱烈,大家都對今後在黨組織領導下有了青年們自己的組織感到振奮,最後一致公推“活躍分子”高君宇擔任青年團的第一任書記。擔任領導職務後,高君宇工作十分繁忙。他夜以繼日地寫作,不斷組織各種活動,擴大團的組織,親自指導青年朋友的工作、學習,表現了出色的組織領導才能,被譽為“青年革命之健將”。

第二年5月,他又到故鄉山西成立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前往蘇聯。從蘇聯回國後,他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參與制定了團的綱領,當選為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高君宇可以說是中國共青團的開拓者。

建黨初期理論家

除了參加革命運動,高君宇還在輿論界找到廣闊的用武之地。《新潮》月刊、《晨報》副刊、《國民》雜誌、《嚮導》週報、《政治生活》等進步報刊和黨的刊物上都時常出現他的名字。1922年9月,黨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創刊,高君宇擔任編輯。到1924年9月的兩年間,他在《嚮導》週報發表了近30篇文章。

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1922年9月,黨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創刊,高君宇擔任編輯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反帝反軍閥”的民主革命綱領,但當時一些國民黨員和改良主義學者存在對軍閥認識不清的問題。高君宇著文宣傳,從多種角度揭露軍閥政治實質,動員各階層人民參與反帝反封建鬥爭。

一天,《嚮導》週報編輯部收到讀者來信,對第二期陳獨秀《造國論》中關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階級聯合的國民革命時期成熟”的觀點提出質疑。高君宇在回覆中提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兩階級同處被壓迫的境地,所以應聯合起來反帝反封建;但二者的聯合,應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佔“主要的地位”;雖未展開論述,他在文中已初步論及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問題,還提及無產階級在聯合戰線中的獨立性。當時,全黨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晰,高君宇的早期探索雖是初步的,但後來證明是正確的、有價值的。

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高君宇(後排左二)與李大釗(後排左四)、鄧中夏(後排左六)、劉仁靜(前排左四)合影

他還曾撰文介紹印度、土耳其等殖民地國家的革命情況,分析其成敗原因和經驗,從中探索中國革命方略;總結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經驗教訓,宣傳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後,積極推動國民運動,宣傳聯俄反帝……高君宇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觀點,結合中國革命形勢和任務,宣傳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對當時革命運動起著重要指導作用。他的文章論證確鑿,筆鋒犀利,充滿熱烈的戰鬥風格,李大釗讚譽他為“建黨初期理論家”。

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高君宇謙稱自己是“歷史使命的走卒”。他為了革命奔波勞碌,領導工人運動,宣傳黨的主張,擔任中央委員。此外,他還作為孫中山的秘書,奔走各地,為協助國共合作事業做了很多工作。

他工作認真負責,埋頭苦幹,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一次,弟弟高全德從山西來北京看他,進門時高君宇正在伏案工作,直到寫完才起來跟弟弟打招呼,然後帶他去吃飯。為節省時間,高君宇在住處附近一家小飯鋪立了個吃飯摺子,吃一頓飯讓老闆記一筆,過段時間再結飯錢。他弟弟細心地發現摺子上很多天沒有吃飯的記錄,便詢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工作忙時跑飯鋪耽誤時間,有沿街叫賣燒餅或烤白薯的路過門口就買上兩個,再喝點開水就不餓了。”

長期繁重的工作,高君宇一直都是抱病堅持。超負荷的勞累使他體質不斷下降,曾幾次出現吐血,他也不在意。1924年冬,他隨孫中山北上,因肺病吐血復發住進德國醫院,醫生讓他休息半年,他卻病情剛一好轉就堅持出院了。1925年3月,國民會議促成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高君宇作為代表,帶病出席。最後實在支持不住,被同志們送往醫院,但錯過了治療的最好時機,身體積弱又併發闌尾炎,3月6日,年僅29歲的高君宇病逝。

高君宇:北大的青年領袖、建黨初期的理論家、孫中山的中共秘書

北京陶然亭公園內的高君宇墓碑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是高君宇寫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詩,也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來源:《向榜樣學習》,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