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北上進攻元朝,怎麼最後跑高麗去了?

於無聲處34


  

  三路北伐

  此時的紅巾軍已有幾十萬人,看起來已經到了推翻元朝的時候了。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發動三路北伐,直指大都。當時打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紅巾軍的主力開始北上,西路入陝西,東路走山東,中路走山西。原來制定的計劃是三路對元朝中心進行合圍,但沒想到的是東西兩路都受阻,西路敗退入川,東路退回山東,只有中路直趨大都而去。

  

  

  攻克上都

  這隻由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等人(聽這些名字果然很江湖)率領的中路軍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發現大都打不了,就改道從大同出塞,直取元上都。估計元朝當時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南面,沒成想身後出現了紅巾軍,於是上都就成了“大宋”的了。上都作為元朝的夏都,是傳說中忽必烈接見馬可波羅的地方,一支農耕區的起義軍在草原上打進了遊牧民族的老巢,它的失陷對元朝政治上的打擊是巨大的。

  

  開始跑偏

  大都還是萬萬不能去的,那裡重兵雲集,此時中路軍失掉了“革命目標”,接下來的只剩下了生存。往哪走,只能往東走,誰也不會想到有誰去打遼東。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紅巾軍攻下了遼陽,從中路軍出發開始這一路來看,這個冒牌的大宋刷出了當年正牌大宋幾輩子都達不成的成就。元朝原以為他們只是流寇流動作戰,沒想到這些人在遼東站下還不走了。紅巾軍一面向遼西的大寧進攻,一面向東跨過鴨綠江。

  跑的太偏回不來了

  

  這下高麗可就倒了黴嘍。此時的高麗作為元朝的徵東行省,屬於介於元朝領土和附屬國之間的存在,是沒有多少獨立自主權的。高麗恭愍王王顓趁著元朝無暇東顧,趁機去除國內的元朝勢力,不惜發兵攻打了雙城總管府。元朝也沒有辦法,看在高麗發兵幫助鎮壓起義軍的面上就默許了。這偷著樂沒幾天,紅巾軍就過來了。自臣服元朝以後,承平日久,高麗邊防廢弛 ,百姓不習兵革(想想兩百多年後,好像一直都這毛病),第一次紅巾軍僅有三千人,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好在高麗回過神來,派軍隊收復失地,把紅巾軍趕了出去。之後高麗又打退了紅巾軍從陸路和海路(沒想到把,人家還有水軍)的小規模進攻。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高麗真正的災難還沒有來臨。

  至正二十一年(1561年)十月,在遼東的中路紅巾軍十餘萬主力全部出動,在關先生、破頭潘、沙劉二等人的帶領下全力進攻高麗。這次進攻對高麗的破壞力極大,高麗開始完全無法抵擋。當年十一月,紅巾軍攻破了高麗的王京,高麗王倉皇逃走(後來幾次是不是拿的同一個劇本)。之前就說了,聽幾個領頭的名字感覺很江湖,這群紅巾軍也跟著很江湖。他們在元上都一把火燒了元朝的宮殿,在這裡也把高麗的王宮也燒了,而且他們對高麗百姓的所作所為完全和強盜流寇一樣。趁紅巾軍在王京停留不走忙於享受之時,高麗人開始了反擊。高麗集結20萬人圍攻王京,當中李成桂帶領親兵2000人率先攻入城內。這個李成桂是不是很熟悉?此役,關先生和沙劉二被高麗軍斬首,破頭潘率餘眾北去。而經過這次的損失,紅巾軍在遼東已所剩無幾,最終被元朝消滅了。

  後續的連鎖反應

  這是一次完全偏離了既定目標的北伐,最終成了向東的搶掠,完全和“重開大宋天”一點不著邊了。當然你不能和起義軍談什麼覺悟這類的,不過這場意外的“跑偏”也帶來了連鎖反應。

  經過這場戰亂,元朝後方打了個稀爛,統治根基被重創。因為中路紅巾軍的活動,元朝對國內其他方面的鎮壓力量受到了牽制,這也使得南方一批新興勢力得到了發展。

  劉福通也真不惜本,主力都派出去北伐,本部的力量極大削弱。這讓他根本不能與元朝直接抗衡,而投靠紅巾軍的朱元璋開始做大。

  高麗逐步擺脫了元朝的控制,但高麗王卻不是笑到最後的人,你忘了當初攻城的李成桂了嗎?李成桂逐漸控制了高麗的實權,並最終建立了朝鮮王朝。在紅巾軍進攻高麗以及之後李成桂與元朝遼東勢力的爭鬥的混亂中,大批女真人開始湧入圖們江兩岸,這對之後明朝和朝鮮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圖片:李成桂最終取代高麗建立了朝鮮王朝

雖然紅巾軍兩次討伐高麗都以失敗告終,但高麗的經濟由此遭受嚴重破壞,人口大量死亡。在此前後,倭寇也不斷騷擾其南部。崔瑩、李成桂等武將藉此機會擴大了勢力。尤其是李成桂,後來創立朝鮮李朝(公元1388年,李成桂違反高麗禑王和崔瑩的命令,回首都開京掌握了政權。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併成為國王。而此時,中國明朝已經正式建立。李成桂對於雙方(高麗和明朝)的實力對比相當清醒,因此在其稱王后,一直小心謹慎的奉行親明政策。實際上也就是承認了明朝取代元朝,成為了朝鮮的宗主國)。


蜀山精靈




公元1351年(元順帝至正11年)5月,劉福通在穎州首舉義旗。因義軍頭裹紅巾,故又被稱 “紅巾軍”。公元1355年,劉福通攻克毫州,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國號宋。 此後,紅巾軍從元朝腹地山東荷澤一直打到了高麗首都開京(朝鮮開城),行程共計2000多公里。

作為元朝藩屬國的高麗,出兵協助鎮壓紅巾軍

元朝耗時二十七年,經過七次征討,終使高麗臣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同時,高麗國王以元朝公主為正妃,把王子作為吐魯花(人質)送到了元京,世代作為元朝的駙馬繼承高麗王位。因此,也被稱作 “駙馬國”。

高麗王子繼承王位後,也經常往來於大都。而元朝的王公貴族,也多聘娶了高麗女子,這種親密的關係一直沿續了幾代。

據《高麗史》記載,1354年6月,元順帝下詔要求高麗派兵協助鎮壓紅巾軍。


紅巾軍進軍高麗三大原因

一、報復高麗協助元軍鎮壓之仇

據《蒙兀兒史記》記載,“顓(恭愍王)命其將柳濯、李權、崔瑩等率二萬三千人以行。” 自高麗接到元順帝詔書後,高麗恭愍王急調水陸精兵前往燕京待命。

8月,高麗軍共計集結將士兩萬多名。高麗不僅出錢出兵,高麗軍更成為鎮壓紅巾軍的先鋒。交戰初期,紅巾軍屢遭高麗軍鎮壓。

二、堵死高麗出兵之路,形成對大都的包圍

1358年3月,紅巾軍兵分三路。毛貴率領的東路大軍率先到達柳林,距大都120裡。同年10月,關鐸(關先生)率領的中路大軍攻下大同和上都。接著又乘勝攻佔遼陽,即將對大都形成包圍之際,紅巾軍向高麗發出文告,其內容是不得援助元帝與紅巾軍對抗。

據《高麗史》記載,“紅賊移文於我曰: 慨念生民久陷於胡,倡義舉兵,恢復中原。今令諸將戒嚴士卒,毋得擾民,民之歸化者撫之,執迷拒者罪之。”


三、斷其後路

元順帝不僅要求高麗出兵協助鎮壓紅巾軍,還下詔在高麗耽羅(濟州島)大興土木,修建宮室,以作日後躲避紅巾軍圍困時的避難場所。

據《高麗史·卷四十一》記載,木工元世對高麗宰輔進言: “元皇帝好興土木,以失民心,自知不能卒保四海,乃詔吾輩營宮耽羅,欲為避難之計,功未訖而元亡。”

紅巾軍並非一時的頭腦發熱跑去高麗。而是認為欲奪大都,必先鞏固遼陽。同時,更要阻止高麗對元帝支援,並斷絕其後路。因此,對高麗一仗必須打。

首次進軍高麗,紅巾軍鹹從失利,元帥被俘兩萬餘人戰死

1359年12月,紅巾軍主將毛居敬率領大軍渡過鴨綠江,首次進軍高麗。《蒙兀兒史記·卷百三十四》記載,“其眾四萬渡鴨綠江,入高麗。”

戰事初起,高麗軍與紅巾軍互有勝負。紅巾軍進入高麗後,先攻陷義州、麟州。高麗恭愍王為阻擋紅巾軍南下,組織軍隊沿清川江北岸佈陣,坐等紅巾軍。兩軍隨後在鐵州相遇,紅巾軍久攻不下,被迫退守麟州、靜州。

宣州會戰,紅巾軍大敗高麗軍,並乘勝攻克西京(平壤)。1360年元月,高麗動員全國兵力圍攻西京,紅巾軍主力撤離西京,退守鹹從。

2月,兩軍鹹從會戰,紅巾軍大敗。元帥沈刺、黃志善被俘,兩萬餘士兵戰死。

二次打高麗,紅巾軍將士十餘萬陣亡

1361年10,紅巾軍首領潘誠(破頭潘)、關鐸(關先生)、沙劉二率二十萬大軍再徵高麗。高麗恭愍王逃亡至南方福州(慶尚北道安東),紅巾軍所到之處,高麗貧苦農民紛紛加入。到達開京時,紅巾軍已發展至三十餘萬人。

1362年元月,高麗總兵鄭世雲率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趁大雪紛飛之時,突襲開京。紅巾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高麗軍打得潰不成軍,關鐸、沙劉二及十餘萬士兵戰死。而元朝更派出遼陽行省左丞相納哈,率領大軍進入高麗東北界截擊紅巾軍。紅巾軍進軍高麗,再次以失敗告終。




紅巾軍起兵及兩次進軍高麗,反促成高麗脫離元朝控制。紅巾軍敗走高麗後,高麗趁機襲擊並佔領元朝統治的雙城總管府。元順帝聽聞後,揚言以八十萬大軍征討高麗,但礙於紅巾軍及國內形勢,終未實現征討。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元末的紅巾軍,一口氣打到高麗,深刻地影響了朝鮮歷史。

這支以推翻元政府為目的的紅巾軍,為什麼要“打過鴨綠江”呢?

高麗自己要打紅巾軍

自打元朝崛起以來,高麗深怕被蒙古鐵騎一口吃掉。因此,高麗王室苦思冥想,得出了生存之道:獻女兒。


從元朝第一位天子忽必烈開始,高麗七代國王連續獻公主,做駙馬。

紅巾起義爆發後,元順帝為了加強鎮壓力量,下詔要高麗出兵協助老岳父。小駙馬高麗先後派出2萬多人鎮壓農民起義。

不僅如此,元順帝甚至在高麗大興土木,準備一旦大都不守,跑到高麗避難!

即便如此,紅巾軍並不想去徵高麗。他們曾對高麗發公告:“胡人辱我們多年,我們起義,恢復中原···希望你們管好自己的部隊,不要做胡人的走狗。執迷不悔,我們就要起兵問罪”!

沒轍,高麗駙馬不聽,那就只有打咯。

起義軍“避實擊虛”



1357年,紅巾軍決議北伐。兵分三路,西路攻陝西,切斷援軍西援;中路繞道山西,圍攻大都;東路直接攻大都。

可是,形勢發生了逆轉。

帖木爾、李思齊得強勢崛起,元朝的力量得到恢復,紅巾軍遭遇挫折。東路軍直接攻大都失敗,西路軍攻陝西也被李思齊擊敗;起義軍中的張士誠以浙西降元。

此時,攻到了遼陽的中路軍勢單力薄,甚至靠自己不可能再攻大都。而元李思齊軍也追入山西,中路軍回山西已不可能了!


避實擊虛,是農民軍的優良傳統,此時,南路、西路都元軍都已經十分強大,唯遼東、高麗方向力量薄弱。

由於遼東地區之前沒有大規模起義,因此,元政府調遼東、高麗軍南下作戰,此時,遼東、高麗方向防禦十分薄弱。

兩徵高麗

高麗又囂張,又虛弱,就打你了!

紅巾軍共兩次攻打高麗。

第一次,紅巾軍攻破了西京(今平壤)。高麗動員全國之力來戰,雙方激戰不已。因天寒地凍,紅巾軍主動撤離;

第二次,紅巾軍攻破了開京(今開城)。但紅巾軍將士多是白蓮教徒,在進行儀式時,遭到以李成桂為先鋒(後來朝鮮新王朝開國之君)的高麗軍襲擊,紅巾軍損失慘重,退出朝鮮。


影響深遠的遠征

紅巾軍攻高麗之戰,雖然沒有消滅高麗統治者。但卻對朝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高麗統治者開始認識到元朝的虛弱,逐漸開始加大“自治”。元順帝雖然揚言要帶八十萬大軍徵高麗,卻因自顧不暇未能實施。

自元朝建立以來,高麗始終孝敬岳父。自此,高麗逐漸脫離元朝控制。

其次,促使朝鮮半島改朝換代。


在紅巾軍征討高麗過程中,以李成桂為代表的新一代勢力崛起。

這股勢力在此後的連續作戰中(元順帝決定更換高麗王,又發起了代理人戰爭),逐漸壯大,並最終改朝換代,建立了一個新的朝鮮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巾軍進攻高麗期間,高麗本地的農民踴躍參加了紅巾軍。第二次徵高麗時,渡鴨綠江作戰的紅巾軍大約二十萬,到了鼎盛時期,兵力達到三十多萬。


聯繫到後來捷克胡斯起義時,德意志農民的踴躍參加。我們會發現:中世紀時的國際關係觀念與今天差異極大。

用現代國際關係的觀念來觀察古代歷史,難免偏頗。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對於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及紅巾軍攻入朝鮮半島這段歷史,本著中朝友誼以及很多相關的歷史原因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上很少提及,而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歷史教科書卻大肆塗脂抹粉添油加醋的渲染了一番。

元未反元農民起義以後劉福通扶持韓林兒建立了國號為宋的龍鳳政權,並且發討虜檄文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1357年劉福通命三路紅巾軍分別從河南西部河北南部山東南部開始進行北伐。北伐並不完全順利左路紅巾軍與右路紅巾軍分別遇到了蒙元軍的主力進行一番血戰以後敗下陣來,中路紅金軍在關先生、破頭潘等約率領下進展卻異常順利,他們攻入河北中部後大軍進入山西大軍直取大同、晉陽等地,緊接著他們出了北口直取元上都並且徹底地搗毀了元上都。

元上都對於蒙元王朝來說是他們政治老巢以及大後方的主要基地,他們當然不能容忍紅巾軍在自己大後方的所作所為,於是調集了了各路精銳回過頭來全力圍剿中路紅巾軍。對於形勢來講紅巾軍可以說對於返回中原已經沒有了退路。於是紅軍軍刀走偏鋒直殺向了遼東地區他們攻入遼陽轉進於1359年攻入了朝鮮半島。

此時的朝鮮半島正處於王氏高麗王朝的後期,而王氏高麗王朝從忽必烈時代開始就一直是蒙元帝國的忠實鷹犬。他們的王室一般都娶蒙元貴族以及宗室之女為正妃,而高麗王朝宗室女一般也進貢給元朝作為皇室的嬪妃(到了朱明王朝朝鮮王朝還用這辦法討好中原上朝)。高麗王朝而且把自己軍隊的主力編入元軍來到中原討代反元起義軍,而且高麗軍在中原軍紀敗壞燒殺搶掠元惡不作。

以上可想而知紅巾軍進入朝鮮半島後能不報復嗎!紅巾軍作為一隻農民起義隊伍他們絕大多數人既沒有多少文化更缺乏政治眼光。紅巾軍進入朝鮮半島後高麗王朝滿朝文武皆嚇破了膽,他們開啟了平壤城的大門象迎接祖宗似的把紅巾軍迎入了城。緊接著他們紛紛的把自己的妻妾女兒們獻給了紅巾軍約將領們享用是美女加美酒美食不亦樂乎,而紅巾軍的基層官兵也幾乎是放了羊任由他們在民間燒殺姦淫擄掠。

對於這些高麗王朝的思密達們笑在臉上恨在心裡面,於是他們私下裡秘密傳貼。到了約定的時間高麗國可以說是舉國齊行動,他們把在平壞城內的紅巾軍將領們一網打盡!而在各地的紅巾軍們也可以說是遇到了朝鮮半島版的“人民戰爭",是損失慘重餘眾退回遼東迎頭又遇上了前來追剿的元軍主力最後全軍覆沒。

在這次朝鮮半島的戰爭中未來的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可以說立了奇功,他被高麗恭愍王封為上柱國領三司加賜用車仗華傘佩劍衣冠玉帶等……也就是說加九錫(成為了朝鮮半島版的曹操)。後來這位恭愍王大概是腦子進了水,在得知朱元璋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皇帝之後居然是派李成桂率領十萬大軍去奉元討明。

這位李成桂在率領大軍到了義州以後導演了一場朝鮮半島版的黃袍加身,緊接著率大軍回頭逼宮廢了恭愍王。這位朝鮮半島版的"曹操、趙匡胤“最後於1392年徹底的廢了王氏高麗王朝建立了李氏朝鮮王朝,他登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使帶著美女財寶以及領表歸附大明成為了大陰最忠實的屬國。


牧羊人38241019


實際上,這支進朝鮮半島的紅巾軍是北伐元朝中路軍,在北伐軍中,只有中路軍的戰鬥力強,且指揮得當,當對手元軍被打得潰不成軍的時候,北伐軍把旺盛的戰鬥力對準了元朝的兵源地,高麗!

我們在前多年風靡網絡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中看到朱重八參加起義軍的有趣描述,實際上,那個時代就處在元朝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參加了韓山童、劉福通帶領的軍隊,這支起義軍稱“紅巾軍”,那一年是1352年。在此後的1357年(至正17年),已經成立“大宋”的紅巾軍首領劉福通決定兵分三路(東路、中路、西路),對元朝實施北伐,三路軍高舉寫有“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字樣的大旗,浩浩蕩蕩出發。這三路軍除了其他兩路軍不順利,中路軍一路上勢如破竹,他們從山東曹州出發,一路攻無不克,雁門關、大同、上都都被輕鬆拿下。那一年是1359年(元順帝至正19年)元月 。

上都可以說是元朝在塞外的政治中心,他統治內地漢人,還得有震懾塞外部落的基地,元朝皇帝每年一半的時間都要在此處辦公。紅巾軍對元朝塞外部分的進攻也受到了其他部落的配合。這時候的東路軍在此養精蓄銳之後,繼續對元朝的領地進行打擊,分別攻破全寧路、遼陽路、中路軍攻克遼陽,史書有記載說,掀動元朝老底的中路軍,讓元感到威脅,於是開始聚集重兵反撲,元朝丞相賀太平保奏自己的兒子為總兵大將軍奪回遼陽,然而這個丞相之子只是在遠處看這些紅巾軍,希望他們聞風而逃,但是史書說:潘軍日治戰馬,一無退意。看著不慌不忙每天洗馬磨槍的這些人,平時只知道作威作福的官二代自己有點慫了,“也忽先都畏之,縮跡不前,竟潰而歸”,這個慫人自己隱藏蹤跡不敢動,生怕自己被發現遭受打擊,最後心裡崩潰,跑了。


一路上讓元軍聞風喪膽的中路軍,越戰越勇,在1359年的12月,中路軍開始對高麗國在朝鮮半島的領地進行打擊,當時有四萬大軍渡鴨綠江,這是第一次討伐,中路軍攻克了高麗西北部義州、西京(平壤)等多個州,他們沿途屠殺高麗百姓,這時候天氣已經進入冬季,中路軍多數凍傷,戰鬥力減弱,四月份的時候,計劃進攻高麗西海道的紅巾軍被早有準備的高麗守將李芳實擊敗。

1360年11月,紅巾軍再次集結十幾萬軍隊進攻高麗西北部,進行二次討伐,攻克安州,越過了慈悲嶺,攻進高麗首都開景(今開城),高麗國王倉皇出逃,這時候紅巾軍作為可謂天怒人怨,他們燒殺搶掠,姦淫婦女,令人髮指,高麗萬戶一個叫李成貴的組織並率精幹丁兵2000趁紅巾軍寒夜取暖休息的時機,與城裡百姓呼應,對紅巾軍進行絞殺,中路軍首領關先生、沙劉悉數被殺。破頭潘率殘部被趕了出朝鮮半島,已經喪膽的中路軍殘部在惶恐中敗退至遼陽,之後被反撲的元軍擊敗絞殺殆盡。

紅巾軍北伐中路軍的成功與失敗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他們對朝鮮半島的出擊,我認為首先是對元朝附屬國高麗向元軍提供兵力的一種報復,也是兵法上的釜底抽薪的做法,其次作為起義軍他們有著開闢新根據地的想法,但是想法簡單、做法粗暴。第三他們對朝鮮半島出擊是為了攻打高麗,高麗雖然佔據東北以及朝鮮半島部分地區,但是他們的都城最後設在了朝鮮半島,所以滅掉高麗就要打掉他們的首都,他們也做到了。雖然他們失敗了,可是卻促成了高麗國李氏趁機自立為王,造成了高麗國的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紅巾軍三路北伐軍的失敗是壯烈的,他們對元朝的統治可以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為其他義軍的勝利掃清了一些障礙!


河東一粟


事情的緣由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子的:

元朝末年,由於蒙元統治者的橫徵暴斂,最終引發了紅巾軍起義。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首舉義旗,由於義軍將士頭裹紅巾,故史稱“紅巾軍”。

經過幾年的發展,紅巾軍勢力不斷壯大,並且擊潰包括也先鐵木爾部三十萬大軍在內的多次元軍進攻。

公元1357年,劉福通指揮三路大軍北伐,紅巾軍之兵鋒直指大都。其中,北伐的中路軍由關先生、破頭潘等率領,計劃從山東曹州出發迂迴包圍大都。公元1359年,這支紅巾軍攻克遼陽。

按理說,本來紅巾軍起義,這應該是元朝的內亂才是,怎麼後來就打到高麗去了呢?這裡頭就不得不先說下這元朝和高麗的關係了!

事實上,元朝和高麗的關係,是相當鐵的。蒙元帝國在滅宋之前,就曾先後七次征討高麗,最終迫使高麗臣服,使之成為元朝的東藩。從此以後,元朝便開始世代與高麗聯姻。從高麗忠烈王至高麗恭愍王,高麗連續七代均為元朝之駙馬,高麗也因此被稱為元朝的“駙馬國”。

基於這層關係,忠烈王更是下令高麗全國穿蒙古服,留蒙古髮髻。而且,元朝皇帝也和高麗女性通婚,著名的有元順帝的皇后奇皇后。(對此,思密達國還拍了部歷史大片《奇皇后》好好的yy了一番)

由此可見,元朝和高麗實際上算得上是“一家人”。所以,後來明朝建立後,高麗還想恢復與北元的宗藩關係,甚至派李成桂率軍進攻明軍。當然,李成桂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去送死,直接反過來投靠明朝,直接滅了高麗,建立起李氏朝鮮王朝。不過這都是後話。

回過頭來,接著說紅巾軍討伐高麗這事上。正是因為元朝和高麗這層關係,高麗一直都在用實際行動支持元朝。早在紅巾軍起義之初,高麗恭愍王就曾奉詔派水路大軍兩萬三千餘人出征,協助元軍鎮壓紅巾軍。可見,高麗早就已經和紅巾軍接下了樑子。

後來,元順帝為避紅巾軍北伐之鋒芒,有下旨於高麗耽羅(今天濟州島)修建行宮,打算避難於高麗。於是,紅巾軍為摧毀惠宗行宮,並且切斷高麗對元朝的軍事援助,便有了東征高麗的軍事行動。

紅巾軍的兩次東征高麗;

公元1359年,紅巾軍將領毛居敬率軍四萬渡過鴨綠江,開始第一次討伐高麗。此次征討,紅巾軍連續攻克義州、麟州。接著又在宣州大敗高麗軍,並一舉攻克西京(平壤)。但紅巾軍攻下西京後,即按兵不動,給了高麗以喘息之機。

次年元月,高麗傾全國之兵反攻西京,最終於鹹從大敗紅巾軍。紅巾軍將領沈刺、黃自善被俘,所部兩萬餘人戰死,餘眾渡回鴨綠江以西者不滿千餘。

公元1361年,紅巾軍主帥關先生、破頭潘、沙劉二率所部二十萬大軍,發動第二次討伐高麗行動。紅巾軍勢如破竹,並一舉攻陷高麗王都開京,焚其宮闕。最後,高麗集結二十萬大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擊敗紅巾軍。

雖然,紅巾軍兩次東征高麗均以失敗告終。但卻極大的動搖了高麗王朝的統治根基,為其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