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战争,罗马人决定继续抗击汉尼拔

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汉尼拔俘虏了大约8000名罗马市民兵。为了避免罗马士兵民成为自己行军路上的累赘,汉尼拔在前四次战斗中把罗马市民兵俘虏都杀了,但这次坎尼会战获胜后,他没有杀了他们,而是把他们保留了下来,因为他还要留着他们有用。

俘虏问题的谈判

汉尼拔选了10名俘虏代表,与自己的一名亲信一同去了罗马。汉尼拔无偿释放同盟国的士兵,是为了瓦解罗马同盟。但是释放罗马市民回到罗马之后,他们会再次加入罗马军团出现在战场上与他作对,那么现在汉尼拔想释放俘虏,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确保全军的粮食供给。毕竟8000人就是8000张嘴,每天都要消耗掉汉尼拔大量的军粮。如果这8000人能够换回足够的赎金,那么也可以解决汉尼拔的很多问题。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和迦太基曾经频繁交换俘虏,如果一方人数不足,另一方交付赎金即可,只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支付赎金的往往是迦太基一方。

汉尼拔的战争,罗马人决定继续抗击汉尼拔

二是这是汉尼拔进入罗马境内后第一次释放罗马市民兵俘虏,汉尼拔也想通过释放俘虏来试探罗马方面有没有讲和的意图。在汉尼拔看来,经过了几次的会战失败,罗马方面应该会丧失信心,这个时候讲和对于迦太基来说是有利的。如果这个时候罗马愿意放弃柯西嘉、撒丁岛以及加普亚以南的意大利南部那么攻打罗马本土的目的基本就已经达到了。不仅收复了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所失去的,还获得了希腊人聚居的富饶的意大利南部。

在元老院,10名俘虏代表把汉尼拔的话转述给了元老们,同时也提出了赎金的要求。元老议员们表情凝重地听了他们的诉说,俘虏中也有议员们的亲属,也有被捕的元老院议员。俘虏们离开后,元老们在一起商议后,给出了答复:拒绝支付赎金,俘虏们只是与家人见了一面,又回到了汉尼拔身边。

罗马的决心

罗马人不是不需要这8000名战士,也不是付不起赎金,8000名市民兵相当于两个军团的战斗力,在坎尼战役中惨败的罗马其实是非常需要这8000名士兵的,这时的罗马已经编组的新的军团,除了无产者,其他人都动员起来了。尽管如此,罗马军队在人数上还是有着很大的缺口,对此他们不得不召集了奴隶志愿者,答应他们只要上战场就给他们自由,并且由国家出钱从奴隶主手中购买,编组了两个奴隶军团。购买8000个奴隶组建奴隶军团的费用与汉尼拔要求的8000名罗马市民兵赎金几乎相等,按理说还不如把8000罗马市民赎回来的好。

汉尼拔的战争,罗马人决定继续抗击汉尼拔

但是罗马元老院还是拒绝了。他们拒绝的不是赎回战俘,而是汉尼拔讲和的试探,从俘虏口中得知元老院拒绝和谈后,汉尼拔把8000名罗马市民俘虏全部卖给了希腊人做奴隶。

既然表明了决心,那么就要付诸行动了。元老院的议员们除了不动产,都献出了自己的财产,为了确保战争经费,罗马发行了战时国债。

这个时候同盟国也为罗马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那不勒斯送来了25个装满了金币的壶,元老院礼节性地接受了一个,以示感恩,其余的都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叙拉古也送来了大量小麦和一个兵团的士兵,罗马接受了士兵的援助,对于小麦则出钱购买。罗马希望各同盟国能出兵援助,却不需要资金援助。

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打开了局面

公元前215年,对于罗马人来说噩梦还没有结束。

这一年,叙拉古的国王希伦以90岁高龄去世,继任他地位的是他15岁的孙子。而此时的叙拉古有爆发内乱的迹象。对此汉尼拔派出了一些人去叙拉古策动了反对派起事,汉尼拔承诺他们,只要愿意加入汉尼拔的阵营,汉尼拔就可以让叙拉古成为整个西西里的最高统治者。反叛者们杀死了15岁的少主,不久就宣布撕毁与罗马之间的同盟,正式加入了汉尼拔的阵营。

汉尼拔意料之外的就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主动向汉尼拔提出了同盟的要求。那一年,22岁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与亚历山大同属一宗,对于这位年轻的国王来说,他非常想称霸希腊,继续亚历山大的辉煌。但是此时罗马的扩张让他感到了不安,当他知道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获胜后,他决定与胜利者汉尼拔站在同一阵营中,并派出了使节,面见了汉尼拔。对此,他们达成了如下协议:

汉尼拔的战争,罗马人决定继续抗击汉尼拔

1、马其顿国王的对军负责击退罗马在希腊西北伊利里亚地区的势力。

2、在那之后马其顿军攻打希腊西北岸的阿波罗尼亚和都拉基乌姆基地。

3、马其顿国王带领军队在意大利登陆,与迦太基军并肩作战,直至攻下罗马。

作为答谢,汉尼拔答应马其顿,在罗马战事结束后,汉尼拔将率军登陆希腊,帮助马其顿称霸希腊,并承认希腊西岸全部为马其顿领土。

在公元前215年之初,地中海的两大强国,迦太基和马其顿结成了同盟。

对于是否兑现帮助马其顿称霸希腊的诺言,汉尼拔或许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就如帮助叙拉古称霸整个西西里一样,其实开的都是空头支票。此时的汉尼拔需要的是盟友,盟友越多越好,一起过来帮助他对付最大的敌人罗马,只有把罗马打倒了,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参考文献:《罗马人的故事》 盐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