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漢子40年徒手攀爬百米懸崖,為取一種稀罕物


今年52歲的貴州苗族漢子黃小寶,40年來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也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徒手於百米懸崖峭壁之上,叩石問路,與雲端的燕子對話,“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從未失手。

當地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就了懸崖上的小稜小角,這是黃小寶能往上攀爬的重要條件。他說,燕子糞是最好的肥料,要弄到燕子糞,必須攀到巖壁上,在喀斯特地區栽種的玉米、辣椒和各種蔬菜,如果施用燕子糞,就會長得很好,莊稼人離不開燕子糞,燕子糞被當地人親切稱它為“寶物”。

貴州省紫雲縣境內有一條格凸河,河下游有一個巨大的典型喀斯特地貌溶洞,洞高116米,寬25米,每年春夏時節,都會飛來數十萬只燕子,早晚在洞口翻飛,被當地人稱為燕子洞,河水在此穿洞而過。


在第七代掌握家傳攀巖絕技的四男一女五個人中,有兩人是他的徒弟。靠著代代相傳的訣竅,加上艱苦磨礪,持之以恆,他們分別練就了在懸崖峭壁上“舞蹈”的本領:有的可以盪鞦韆;有的能夠在懸崖上倒立;有的攀崖速度飛快。但攀崖畢竟是一項非常危險的生計,希望他們能夠平安,能把這個絕學一直傳承下去。

黃小寶家住格凸河畔的格凸苗寨,是土生土長的苗族漢子,12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攀巖,是第七代徒手攀巖的傳人。40年來,他用雙手征服了格凸河畔所有的懸崖峭壁,包括燕子洞內的峭壁,練就了身輕如燕、飛簷走壁的功夫。

“叩石問路”是黃小寶攀爬陌生崖壁的最重要方法。“在不確定石壁是否安全的情況下,叩一下聽聽石壁是不是空心,才能保障攀爬的安全。”

黃小寶不僅可以徒手攀崖,而且還可以在絕壁上做盪鞦韆、單手吊掛等複雜而驚險的動作,實在是扣人心絃。

黃小寶說,學攀巖至少要5年才能出師,攀巖需要勇氣、技巧,更需要全神貫注。他總結了四點攀巖秘訣:1、不能一直想著向上爬,還要考慮如何後退,後退是為了能繼續向上爬;2、要“認路”,手抓之處,腳蹬之點要記住;3、利用巖形手扒、腳蹬,找到最合理的著力點;4、出汗時停止攀巖。

黃小寶張開四肢,像蜘蛛一樣緊貼在懸崖上,手腳並用,躍身而上。他說:“上去的時候,頭在上觀察路線是很清晰的,當退下來的時候,不可能頭朝下腳在上,很難看到腳下面的那個支撐點,所以一定要記清路線。”

他雙臂力氣驚人,仔細看黃小寶的雙手,關節已經變形突起,手指滿布厚繭,猶如鷹爪。

現在的燕窩已經非常難掏了,就連燕子糞也很有限,珍貴的草藥更是難見蹤跡,攀崖幾乎維持不了生計,不得已要另謀出路。目前,他在做兼職攀巖表演,賺取一點生活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