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古體詩和格律詩時,怎樣根據內容和意境來選擇韻部呢?

魯陽揮戈


我常與人爭辯作詩是否必須依格律。

這個問題正好說出了我心中所想,很多人作詩為格律聲韻束縛,像這個問題提出的那樣,他不考慮為什麼作詩,而去考慮韻部,糾纏於細枝末節,這是學作詩的人需要警惕的。

我向來推崇渾然天成,因為你剛開始想說想表達的,是最真實的東西,經過雕琢和修飾之後,很多已非你的本意。



寫詩不是為了無病呻吟,是心有所感,如骨鯁在喉,不得不吐,於是一擊而發,一氣呵成。

所以寫詩不是說先選擇韻部再動筆,而是你已有句子脫口而出,依據你心中所思所想而定下韻,有其中一句,就知道自己該用哪一個韻部了。

我一般寫詩都是忽然有了一句,於是就用這個韻部。

先找韻部再作詩也可以,不過這已不是作詩的本意了,更像是文字遊戲。

如紅樓夢中,詠白海棠的時候,迎春限韻,她叫丫鬟隨便說了一個字,丫鬟說門字。於是頭一個韻定要這‘門’字。”然後又要了韻牌匣子過來,抽出“十三元”一屜,又命那小丫頭隨手拿四塊。那丫鬟拿了“盆”“魂”“痕”“昏”。

大家就按著這韻腳去作。

同樣,紅樓夢裡寫香菱學詩,黛玉出題,詠月,用十四寒的韻,讓她用愛用的幾個字。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麼韻,香菱的辦法是最有效的辦法,就選定一個韻部,用你愛用的那幾個字。

至於說什麼韻部有什麼意境,切合什麼內容,這個實在是無稽之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字不止一個意思,兩個字組合,意思更是千變萬化,指望拿著某幾個字去套用成固定模式,還作什麼詩?

如今有大把的人賣弄風雅,堆砌詞語也敢稱作詩填詞,滿眼紅,香,愁,離,殤,怨,情,都是些不知所云的東西。

我認為:以情為詩則上,以酒為詩則中,以景為詩則下,至於無病呻吟,機心造作,竊以為無品也。

所以作詩最要緊的是你知道你要寫什麼,要表達什麼。古往今來的好詩,都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

最近我沒有詩作,拿從前的東西湊數吧:

《鷓鴣天·和李兄曲江詞》

金風乍冷上小樓,大雨傾城泣還休,年光電掃驚白露,未老紅塵氣橫秋。

飛斥鷃,走學鳩,熙熙攘攘稻粱謀。長安米貴居不易,攜手歸來為誰愁。

甲午年八月長安連雨十三日,我們頭回起社,也成了最終一回。

不知道他們還寫不寫詩詞,還記不記得當年為“水木風煙”糾結的往事。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格律詩中,都是押平聲韻。因平聲字的特點是讀音舒平,沒明顯升降調變化。因此選用什麼韻部,從音律上說,區別都不大。也就是說就平聲韻而言,用什麼韻部,與情感表述或意境達成沒有必然的聯繫。



那麼創作時如何選用韻部呢?

每個人的創作習慣不同,用韻習慣也有不同,如有些人說,他寫詩是先規劃好架構,再按起承轉合依次謀句。那麼,其所用的韻部,自然是依所得的第一個韻句的韻字而定。

而我與大多數人一樣,多是先得句,再成詩。有時,我們突然來了靈感,吟出一句五言或七言的句子,自我感覺良好,便意欲藉此成詩,而這句詩不一定適合作為起句,其也可能適合作轉句或結句,那麼,詩的韻部自然是依此詩句的韻字而定。

我自己則可能受基礎訓練時的影響,得到句子後,不管用不用,都習慣先做對仗。例如,立春日寫下了“已無好夢因春立”,然後做對句對出“惟有深情待月圓”。很明顯,如我覺得句子可以成詩,那麼此詩的韻部就必然是用“圓”字所屬的“一先”韻。



而對於初學者,也可先集中訓練,例如這個月我只寫“一東”韻的句子,以便對韻部逐步熟悉。

今人寫近體詩,可依《平水韻》,也可依《中華通韻》。《平水韻》因古今音不同,有部分漢字的調值發生了變化,顯得不那麼押韻。《中華通韻》也因編制原因(僅分十六個韻部),亦有部分同一韻部的韻字,顯得不押韻。我的方法是對這些韻字,一律棄用。畢竟,用韻的目的是為了使詩具有韻律美,而不是為了迎合韻書。



至於寫古體詩,也有可能會押仄聲韻,而仄聲又可分出上、去、入三聲,有著不同的升降調變化,在音律上,其相對押平聲韻複雜一些。目前也不常用,這個有機會再另行討論。

我是筱靜,喜歡國學詩詞,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探討……


筱靜詩詞書院


古人如何作詩,我是不知道的,只是因為喜歡,讀過一些詩,近年來也試著寫寫,感覺比寫一篇文章難多了,一個是詞彙的問題,現代漢語放在詩裡缺乏韻味,不用呢又找不到合適的文言,比如“電腦”“手機”這些古代沒有的東西。再一個是環境問題,都市裡常年生活導致缺乏古時的常識,寫起來格外困難。生搬硬套就顯得做作了,只好侷限自己在今古共有的地方落筆。關於用韻,我個人理解是不用過多考慮的,興致一來略加思索就動筆了,能直抒胸臆就好,用韻是自然發生的,更多的是選擇哪個字更準確表達自己,寫完覺得暢快就算滿意,畢竟詩的作用首先是滿足自己的。如果寫完覺得可以分享給人看,那是要重新斟酌一番,但整體來講只要意境可以體現出來就沒什麼問題。對我來說韻更像自己出來的。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經歷,談不上經驗,還是底子薄搞不出像樣的東西,自娛自樂罷了!

分享個我亂寫的東西,主要是我自己感覺把心情寫出來了,文學價值我是不考慮的。

冷月

作者陳稻農

寂寥中秋夜,孤影伴孑身;

柳隨冷風擺,殘荷起蕭聲;

人跡已罕至,蛙鳴亦不聞;

誰與君一醉?冷月與花魂!





陳稻農


不論是古體詩、格律詩、或自由詩,別人不知道,要是我的話,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立意,如何架構,如何把句子做得更流暢,如何才能引人共鳴。至於用什麼韻,真的不太重要,因為漢字同聲同韻意思相近的字,實在太多了,選擇面廣,因韻害意只會發生在一知半解上。

我們不要期望自己就是李白,隨口一吟就可迷倒大眾。我們大多數人的榜樣應該象杜甫賈島那樣,老老實實下苦功夫,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決心,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苦行僧般的態度,反覆推敲。好詩好句是煉出來的,靈感很重要,但靈感這玩藝不是隨便就會光顧,只會在苦思冥想後才乍光一現。“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先要踏破鐵鞋,最後才不費工夫,不費工夫實際上是費盡工夫的結果。

我經常看友友們對句的動態,發現很多友友總喜歡漫天撒網,一小時就對出十幾句,結果沒看到有一句可稱讚的。為什麼?因為這些友友只相信最初感覺,隨口就對上了,不煉句,哪來的好句子?

押韻是寫詩最基礎的課程,也是詩的最低要求,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押韻上的話,就不可能寫出好的詩句;同時押韻又是詩歌最起碼的標籤,你寫出再好的詩句,如果不押韻的話,也稱不上詩啊。

所以押韻是詩歌基礎的基礎,打牢基礎,才能走出下一步。基礎打牢後,你會發現,首句得了好句,自然就可根據首句韻部,逐漸拓展,水到渠自成,用什麼韻就不太重要了。

不過韻對意境的表達還是有一點相關的,個人經驗,an韻最寬,選擇範圍廣,而且可表達不同心境,初學可多選用;ou韻適合表達幽深意境,寫景抒情均可;a韻適合歡樂詼諧氣氛;ing韻也便抒情。這些只是經驗之談,沒有什麼根據,各人自有各自理解。



雲卷飛山


《雪松詩選》

老屋.七律

稼穡春秋近百年,

耄耋猶現古風歡。

簾鳴喜鵲飛天外,

柱詠淳風繞瓦間。

臘酒雞豚常待客,

貂皮衣帽尚耕田。

門迎麥黍千重浪,

戶納良田水一川。

《雪松詩選》

這是我的一首早年發表在《燕趙老年報》上的七律詩。素材廣涉,意境集中,韻腳就好把握了。平仄,對仗,粘連,要安排好題材,在寫作中打理,發現不妥也可在最後敲定。這是很吃功力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向杜甫看齊!

以上是我的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手機用戶15301雪松


古人如何作詩的?科舉考試,作律詩,從韻書的多;歌行等,從口語的多,大約如此。從韻書的情況,比如《封氏聞見記》裡說:隋朝陸法言與顏、魏諸公定南北音,撰為 《切韻》……以為文楷式;而先、仙、刪、山之類,分為別韻,屬文之士,共苦其苛細。國初,許敬宗等詳議,以其韻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謂 “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者也。

王力在《詩詞格律》中言道:“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古人所謂‘官韻’就是朝廷頒佈的韻書。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的。宋代以後,語音變化較大,詩人們仍舊依照韻書來押韻,那就變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們如果寫舊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那麼今人寫格律詩和古體詩怎樣根據內容選擇韻部呢?既然體裁選擇古體詩和格律詩,就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則。作詩之前先立意,明白寫什麼,比如送別、酬友、慶祝、懷人等等,立意之後就是通過什麼手法表達立意,是借景抒情還是古今對比,或者是詠物言志等等?然後通過景、物、情等找到最貼切的韻部,最後是逐字、逐句的錘鍊,如果突然有靈感,就以靈感這句為韻部,整詩就押靈感的韻部。



臨風淺吟


古人作歌唱,今人寫詩忙;

總把平仄錯,想要押韻難。

中國的詩詞已讓唐宋寫盡,後人永遠無法也不要試圖超越,不要太糾結,記住基本常識,再循序漸進,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儘量做到平仄相間,唱誦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便好,千萬不要孤平或孤仄;一(可韻可不韻)三五七不韻,二四六八押韻,立意達意,直抒胸臆即可,自娛自樂吧!



永遠在路上2096


我一般用拓展法。見到好圖好景或某件事,突發感悟,便思出一句來,然後以此句為基礎,句尾為韻,結合景物事件,上下拓展,形成一首完整的詩或詞。比如:

抬首漫天亂飛絮,遠眺大地浮玉肌。

何嘆冬日無顏色,紅梅點點惹人惜。

看圖,我先想到的是第四句。



阿利351118662


寫詩講究平仄格律。以推疊幾句那叫“順口溜”。詩就是歌必須要求韻調好聽,把文字的讀音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讀起來有高低起伏,聽起來有旋律。如:“滿面灰塵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he。2、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huai。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Xia。4、葡萄美酒夜光杯hai,欲飲琵琶馬上催Cai,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huai。


陳相因6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