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祠,古稱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晉國的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什麼時候建造的,沒有任何資料有記載,今天能看到最早記載晉祠的資料是《水經注》,《水經注》卷六,晉水注,全文摘錄如下:

晉水出晉陽縣西懸甕山,縣,故唐國也。《春秋左傳》稱唐叔未生,其母邑姜夢帝謂己曰:餘名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之參。及生,名之曰虞。《呂氏春秋》曰:叔虞與成王居,王援桐葉為圭(guī),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請曰:天子封虞乎?王曰:餘戲耳。公曰:天子無戲言。時唐滅,乃封之於唐。縣有晉水,後改名為晉。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用禮,有堯之遺風也。《晉書地道記》及《十三州志》並言晉水出龍山,一名結絀(chù)山,在縣西北,非也。《山海經》曰:懸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之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溯( sù),後人踵(zhǒng)其遺蹟,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左右雜樹交蔭(yìn),希見曦(xī )景,至有淫朋密友,羈(jī)遊宦子,莫不尋梁契(qì)集,用相娛慰,於晉川之中,最為勝處。又東過其縣南,又東入於汾水。

從該文中可知,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唐叔虞祠就已存在,而且“於晉川之中,最為勝處。”可見,在當時晉祠已經有一定的名氣了。

今天的晉祠,是山西一處風景優美且人文景觀密集的景點,裡面集中了大量的古樹和古建築,論古樹,晉祠上千年的古樹二十餘棵,論人文景觀,這裡有宋、金、元、明、清五朝古建,而其中的聖母殿更是中國宋代建築的代表,各朝古建築如此集中,在全國也寥寥。另外,這裡還保存有珍貴的宋、元、明彩塑,特別是聖母殿宋代彩塑,數量眾多,造像生動,是中國宋代雕塑的精品。

晉祠參觀的重點在中軸線,中軸線坐西面東,進入晉祠大門,沿著中軸線依次為: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魚沼飛樑、聖母殿。

水鏡臺是一座明代戲臺,設計巧妙,看似一座殿,實際是一座倒座的戲臺,前後左右各有不同風格,是我國一座珍貴的古戲臺。明清建築特點明顯,裝飾華麗,木雕精緻,人們津津樂道說它是一座集“殿、臺、樓、閣”於一體的古建,又說它的檯面下安裝有大水甕,不用擴音器可以傳播很遠,云云。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水鏡臺 王猙攝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水鏡臺 王猙攝

會仙橋是一座明代石橋,風化嚴重,為了保護這座石橋,在橋面上加裝了木板及護欄,橋下的水渠叫“智伯渠”,據稱,智伯渠就是史書中記載的當年智瑤為了水灌趙無恤所居的晉陽城而挖,“懸釜而炊、易子而食”,史書中寥寥幾句,卻道盡了戰爭的殘酷。

穿過會仙橋,就是金人臺,金人臺原名“蓮花臺”,是一座古老的戲臺,後人不知何時將原來位於聖母殿前的鐵人搬遷至此,改名為“金人臺”,金人臺上的鐵人是按照宋代太尉形象所鑄,面對金人臺,從左順時針分別鑄造於元祐四年(1089)、紹聖四年(1097)、紹聖五年(1098)、民國二年(1913)。元祐和紹聖,都是北宋宋哲宗趙煦(xù)年號,宋哲宗是宋神宗趙頊(xū)第六子,北宋第七位皇帝。元祐年間,宋哲宗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宋哲宗趙煦開始親政,第二天改元為紹聖。紹聖年號共使用了五年,從紹聖元年(1094)到紹聖五年(1098),1098年六月,改元為元符,元符共用了三年,1098年六月-1100年,元符三年(1100年),年僅二十四歲的宋哲宗病逝,宋哲宗弟弟宋徽宗趙佶(jí)繼位。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金人臺 王猙攝

金人臺之後是對越坊,明萬曆四年(1576)所建,萬曆,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共48年(1572年-1620年)。萬曆元年至萬曆十年,明神宗朱翊鈞年幼,母親李太后聽政,實際軍國大事都由張居正主持。對越坊即建於此時,相傳是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為了給他母親祛病所建,“對越”匾額,被稱之為晉祠三大名匾,字跡端莊,據說同為高應元所書。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對越坊 王猙攝

晉祠有三大名匾,分別為水鏡臺的“水鏡臺”,對越坊的“對越”,難老泉的“難老”,分別是清代楊二酉,明代高應元,明末清初傅山所書,都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書法界評價,楊二酉寫的‘水鏡臺’是秀麗之筆,高應元寫的‘對越’是雄偉之筆,傅山寫的‘難老’是神奇之筆。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對越坊兩側的鐘鼓樓是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建造,也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

對越坊之後的三座建築是晉祠最重要的三座古建,金代的獻殿、宋代的魚沼飛樑和聖母殿,被稱之為晉祠的“三大國寶”。

獻殿,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比佛光寺文殊殿(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晚31年。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通簷用四椽栿,駝峰隔架,有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補間鋪作,單杪單昂五鋪作,不管是隔架方式還是斗拱作法,都具有宋代的特點。獻殿雖建於金代,但是保留了很多宋代早期建築的特點,是一座珍貴的古建築。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金代獻殿 王猙攝

魚沼飛樑,一座獨特的古橋,呈十字形,連接東南西北,構思巧妙,和現在的立交橋相似,被人們稱之為是中國最早的一座立交橋,梁思成先生說:“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魚沼飛樑前側左右各有鐵獅一隻,為宋政和八年(1118)所鑄,也是晉祠珍貴的文物。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魚沼飛樑 王猙攝

聖母殿在魚沼飛樑之後,是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建築,也是晉祠最重要的一座古建。聖母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近方形。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是我國古建築中等級第二高的屋頂(等級最高的為重簷廡殿頂)。兩層屋簷斗拱均為柱頭鋪作加補間鋪作,上層為六鋪作,下層為五鋪作,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作法不同,規整而有變化,華麗而不繁瑣。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宋代聖母殿 王猙攝

大殿看似一座六椽栿對乳栿用三柱的廳堂式建築,外面又加了一圈副階,是殿閣式建築的“副階周匝”,而前槽與副階又組合成一個廣闊的前廳,前廳在本來簷柱的位置採用了減柱造,減掉四根柱子,顯得前廳極為廣闊,把內柱砌在牆內,讓人以為是簷柱,看起來大殿內沒有使用一根內柱,是一座極為特別的古建。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聖母殿內還保存有43尊珍貴的泥塑,除了聖母娘娘身邊兩位侍女是明代所塑,其餘均為宋代原物,一個大殿內保存有如此多的宋代泥塑,我知道的僅有晉祠聖母殿一座,是極為珍貴的泥塑作品。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宋代泥塑 翻拍自圖冊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宋代泥塑 翻拍自圖冊

晉祠是一座極為珍貴的古建築群,裡面保存有宋、金、元、明、清五朝古建,一個庭院有如此多朝代古建築的,山西還有兩處,一處是平順龍門寺,保存有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古建,還有高平開化寺,保存有宋、金、元、明、清五朝古建,但是論規模、古建價值以及觀賞性,晉祠是首屈一指的,在這種名氣很大的景點,保存有如此多的古建築,晉祠是獨一無二的!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晉見帶您遊山西:太原晉祠

近期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