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這三個問題,就不要融資,後果很嚴重!(創業必讀)

在和投資人談判過程中,要清晰企業的投前估值和投後估值,另投資人投資之前,企業是有價值的,這個估值如果是認繳的,不用再補齊出資,再者,企業家如果想保證企業的控制權,要提前進行謀劃,以免出現控制權失控的結果。

股權已經成為企業家的必修課,不懂股權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栽個跟頭,我們先來梳理一個真實案例:

案例

張總,80 後,是深圳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2014年辭職創業。出於公司實力的考慮,公司註冊資本 3000 萬元,因為缺乏資金,公司註冊資本全部採用認繳方式。

企業在 2017年步入快車道,流水達到 20 億以上,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張總也一直在主動尋找投資人,2018 年經朋友牽線搭橋,覓得一實力雄厚的投資人,雙方經過多輪的談判,最終達成以下協議:

1、投資人投資 5100 萬元,佔股 51% ,朋友李四(化名)牽線搭橋,李四出資 1900 萬,佔比 19% ,張總及其原創業團隊佔比 30% ;

2、張總及其創業團隊在公司分紅之後,用分紅款將原認繳義務補齊。

張總在方案初步談成之後,又開心又有點擔心,開心在於終於解決企業的發展資金問題,企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擔心在於因為股權佔比過小,擔心控制權喪失,張總想諮詢如何解決企業控制權的問題。

碰到這個問題,你又是如何思考的?

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解答

搞不懂這三個問題,就不要融資,後果很嚴重!(創業必讀)

投前估值和投後估值

這個問題,非常多的企業的家區分不清楚,包括張總,當我們問企業估值多少錢時,他說估一個億,我說是投前估值一個億還是投後估值一個億,他說不懂。

公司估值在風險投資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決定了投資人的投資可獲得的股權比例。估值分為前估值和投後估值;投前估值指的就是投資人進入前,企業或者投資機構給予企業的投資價值評估;而投後估值=投資前估值+投資額,而投資人獲得的股權比例=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如果企業投前估值一個億,投資方投資 5100 萬,則投資方佔比 5100/15100=34% ;

如果企業投後估值一個億,投資方投資 5100 萬,則投資方佔比 51% ,

投前估值和投後估值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張總和投資方的溝通,雙方對項目的估值是 1 個億,按照張總的理解,該項目估值是1個億的,但現在的結果是項目估值 3000 萬,和張總的心理差距還是挺大的,因為他一直認為他的企業估值是一個億的。

搞不懂這三個問題,就不要融資,後果很嚴重!(創業必讀)

認繳出資與實繳出資

根據雙方商談的結果,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張總需要用分紅款來回填張總應當認繳的出資款義務 3000 萬,這實際上等於公司是給予張總及其團隊一份期股,也就意味著張總原團隊的 3000 萬估值是不存在。張總聽到這樣的結果,張總很詫異。我們告訴張總如果 3000 萬的估值是存在的,則公司 30% 的分紅款應當歸屬張總及其團隊支配,不用再回填公司的認繳出資。

小貼士

股東對公司投資的最終目的是股權增值,或希望得到公司分紅,大多數股東都知道按出資比例進行分紅,但在出資認繳制下,是應該按認繳出資分紅還是按實繳出資分紅呢?

其實有限公司既可以按實繳分紅、也可以按認繳分紅,還可以不按出資比例進行分紅,但不按出資比例進行分紅前提必須是全體股東一致同意,並寫進章程。

關於企業的控制權

搞不懂這三個問題,就不要融資,後果很嚴重!(創業必讀)

張總最關心的關於控制權的問題,確實是企業的隱患,鑑於張總有繼續控制企業的需求,不希望自己的企業拱手讓人,但目前張總與投資人商談的股權比例對張總是極為不利的,張總所佔的股權比例過低,僅 30% ,尚不足一票否決權。

在股權比例如此之低的情況下,如何控制公司,這種情況是非常艱難的,張總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由於雙方的合同還沒有籤,還有爭取的機會,我們認為張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張總的表決權佔絕對多數。因為雙方合作的公司是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條規定可以理解為:在有限公司表決時,可以採取同股不同權的方式,所以張總可以和投資股東約定:張總及其團隊的股份佔比雖小,但表決權可以佔絕對多數,從而控制公司的實際經營。

其次,張總還可以提名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如果公司設立董事會,根據《公司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董事會,其成員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條另有規定的除外。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副董事長的產生辦法由公司章程規定。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張總可以和投資人約定,張總及其團隊提名董事會多數席位,同時張總擔任董事長,董事長任期屆滿,可以連選連任。

再次,爭取投資人將表決權委託張總行使。

這是更為穩妥的方式,張總爭取讓投資人將表決權委託給張總行使,這樣更便於張總控制公司。

通過以上案例的分享,我們總結如下:

在和投資人談判過程中,要清晰企業的投前估值和投後估值,另投資人投資之前,企業是有價值的,這個估值如果是認繳的,不用再補齊出資,再者,企業家如果想保證企業的控制權,要提前進行謀劃,以免出現控制權失控的結果

奉送大家一句話,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說過:不要用兄弟情誼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義。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點贊和評論一下。

2.如果喜歡股權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3.關注後私信我回復“666”,可以為您提供股權諮詢服務,並且有機會獲得《股權結構設計方案》、《公司股東進入與退出機制》《股權融資協議》和《股東合作協議書》等股權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