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報解讀:雲的重要增量空間,在於民生服務

“企業服務方面,雲收入同比增長80%至人民幣47億元,主要由於現有客戶增加使用量,以及教育、金融、民生服務及零售業等的客戶基礎擴大。我們發佈SaaS生態「千帆計劃」,通過整合如雲服務及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資源,聯合外部SaaS企業,以培育更多垂直領域SaaS解決方案。隨著我們擴大雲業務規模及優化供應鏈,我們雲服務的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騰訊財報解讀:雲的重要增量空間,在於民生服務


騰訊(00700)昨日公佈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營收972.4億元,同比增長21%;第三季度淨利潤203億元,同比降低13%。微信的活躍用戶數來到了11.51億,作為“底牌”的網遊業務收入進一步放量增長25%為243億。

看似平淡的財報背後,有一項數字的首次披露卻引發關注。

財報顯示,2019年Q3,騰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47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營收(91億元)的50%。這也是騰訊首次在財報中披露單季度的雲業務收入。

“企業服務方面,雲收入同比增長80%至人民幣47億元,主要由於現有客戶增加使用量,以及教育、金融、民生服務及零售業等的客戶基礎擴大。我們發佈SaaS生態「千帆計劃」,通過整合如雲服務及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資源,聯合外部SaaS企業,以培育更多垂直領域SaaS解決方案。隨著我們擴大雲業務規模及優化供應鏈,我們雲服務的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據財報顯示,2018年度騰訊雲全年營收增長超過100%至91億元。過去四年,騰訊雲的營收規模均保持了三位數增長。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騰訊雲收入超過60億元,而

2019年Q3單季度收入達到47億元,該數字顯示出騰訊在加碼企業服務這塊,尤其是產業互聯網的整合上取得進展,聚合效應初顯成效。

而剛剛公佈的阿里季報顯示阿里雲第三季度營收92.91億元,同比增速64%,環比增速19.3%。如按照這樣的增速推測,騰訊雲的市場份額正在進一步提升。如果說阿里雲從無到有(今年承載了雙11的全部服務器壓力)是一個傳奇,騰訊雲可謂是後來居上的模版。

騰訊全網服務器總量已經超過110萬臺。騰訊雲聯合微信團隊推出的“小程序·雲開發”大幅降低了小程序的開發門檻,目前已服務50萬開發者,開通賬戶數超過23萬。在性能上,近日騰訊雲發佈了一系列自研產品,包括騰訊自研第四代數據中心T-block產品家族、自研服務器“星星海”等基礎產品。從自研設備到降低門檻 ,騰訊正在產品結構以及合作生態上不斷加速成長。

騰訊財報解讀:雲的重要增量空間,在於民生服務

來自合作業務收入增長了138%

2019年9月30日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升級一週年。騰訊雲發佈SaaS生態“千帆計劃”,對內整合企業微信等內部資源,同時聯合外部40餘家企業,共同推動國內SaaS市場快速發展。除此之外,過去一年,騰訊憑藉To C的能力和經驗,通過公眾號、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幫助B端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務用戶。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騰訊雲在政務、金融、文旅、工業等領域屢獲大單,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具體來說:在金融領域,目前,建行、農行、交行、中行,4大行等都已是騰訊雲的客戶,90%以上新籌保險公司都通過騰訊建立雲端業務構建,騰訊對頭部互聯網公司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覆蓋率已超過80%。

在政務領域,2019年7月,騰訊雲發佈了全新政務業務品牌“WeCity未來城市”,第三季度,“WeCity未來城市”在長沙、武漢、江門等城市進一步落地。“WeCity未來城市”有一個“1+3+4”的總體架構,即一朵基礎雲(騰訊雲),三大中臺(應用中臺,數據中臺,人工智能中臺),

支持四大領域(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產業互聯)

據騰訊CSIG高級架構師許永介紹,WeCity所基於的私有云平臺不必須由騰訊CSIG提供,可以是其他任何雲服務商所提供的IaaS服務,例如WeCity項目第一個落地城市長沙,就是一朵異構雲,長沙WeCity的業務中臺、數據中臺、AI中臺實際上是建立在了非騰訊IaaS資源上,騰訊CSIG幫助其解決了異構兼容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接下來政務+傳統行業在雲市場總規模會有3280億之多,大幅高於互聯網企業用雲量,其中傳統企業上雲(亦可視為工業雲)佔比較大。

騰訊還打造了適合於工業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助力平臺,助力企業用戶實現降本增效,目前地市工業雲落地已經超過5個,實現了批量複製。

此外,騰訊雲還是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場景的探路者。騰訊雲基於區塊鏈的可信數據交換平臺“數鏈通”近期入選2019可信區塊鏈高價值案例,同時,騰訊雲區塊鏈TBaaS開放平臺通過了可信區塊鏈BaaS測試和可信區塊鏈功能測試兩項認證。

目前,

騰訊雲區塊鏈“數鏈通”已經服務了眾多政務、醫療、金融等行業用戶,為解決機構、部門之間的數據可信共享和可信交換提供瞭解決方案。

智慧縱深



騰訊財報解讀:雲的重要增量空間,在於民生服務


財報數據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騰訊雲來自合作伙伴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8%,合作伙伴業務佔比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50%。騰訊雲已建立起廣泛、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圈,覆蓋代理、行業、服務、諮詢等各領域。

尤其是在各板塊的投資佈局也能看出其進一步擴寬產業互聯網的野望——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此前報道過,海南高燈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超10億元B輪融資,由老股東騰訊等聯合領投,為目前互聯網+財稅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近年來,高燈科技與政府和稅務局建立了密切聯繫。2018年8月,由深圳市稅務局主導,騰訊區塊鏈提供底層技術和能力支撐,高燈科技等各方深度參與,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國貿旋轉餐廳正式開出;2019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聯合高燈科技共同推出的“蓉票兒”電子發票管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此前我們還報道過另一家公司也是處於同樣的投資邏輯——廣州奧格智能科技公司近日發生投資人信息變更,騰訊產業創投佔股10% 成為第三大股東。奧格智能的產品線包括負責開發城市的生活汙水管理信息系統,利用“互聯網+”和“智能+”探索城市的水網管道智慧化運營。上線的“廣州排水設施巡檢APP”,該APP 能實現對排水設施全流程“掌上智慧排水”管理。並正在逐步將這套技術推廣到農村當中去,實現農村生活汙水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農汙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騰訊雲不僅要做大體量,在各行各業的縱深維度上也在積極探索,利用資本的力量和自身的互聯網基礎建設優勢共同拓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機遇。

Canalys 最新研究顯示,2019 年第二季度中國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58%。在前三大廠商中,騰訊雲增速達到88%。另有德意志銀行報告曾預計,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將在2020年下降至40%左右,同時預測騰訊雲的市場份額將上升至27%,意味著阿里、騰訊兩家的份額將進一步上升至67%。在騰訊財報發佈前夕,已有機構將本季財報關注點放在騰訊雲上。如高盛和花旗證券都指出應關注騰訊雲解決方案增長前景。

因此,儘管當季淨利潤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仍可以看出雲業務以及相關聯的企業服務業務收入正日益成為騰訊業績增長的新動能。

聯想到騰訊一直缺乏B端銷售能力和基因,該業務的持續深化也將緩解這支互聯網巨獸的焦慮。2017年底,馬化騰就曾在年度員工大會上坦承:“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劉熾平還補充到:“很多人說我們只有To C的基因,沒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依賴雲計算業務的底層支持,對於騰訊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轉型同樣將意義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