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老一辈萍乡人都知道,萍乡是“百年的煤矿,千年的瓷镇”

上埠、南坑一带挖矿烧瓷,留下了很多古窑遗迹

民国时期,上埠河口的制瓷业已初具规模

解放后,政府在上埠镇建立萍乡电瓷厂,主要是生产工业电瓷

在河口建萍乡市瓷厂,主要生产杯、盘、碗、碟等生活用瓷

期间,一厂变二厂,同时生产电子元件,低压电瓷

在黄雪芹儿时的记忆中,那时的河口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窑火熊熊

一车车洁白如玉的瓷器,从河口运往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随着国企改革

河口国营瓷厂早已倒闭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工厂人员及家属子弟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渐渐离开了

曾经工作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家属区,渐渐成为一片废墟

过去的岁月和日子,只存留在记忆中

街拍君随朋友黄雪芹等,走进他的故乡,寻找着他的的记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黄雪芹说,退休以后,夜里做梦,常常梦见故乡上埠镇河口

半夜醒来,怅然若失,披衣起坐,直到天明

自父亲故后,久住城中,未曾返乡,算来也有十年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车到河口,尽管早就知道原瓷厂破产了

但猛然见原厂遗址,心里还是生出一股悲凉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工厂大门紧闭

车间里寂静无声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蒙着瓷泥布的大门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路边老房子里

零星还住着

几户当地人家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家属楼

空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杂草包围的家属区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房屋间的道路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家属区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成了危房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虽然挂着锁

却形同虚设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走廊上

长草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灯泡里积水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灶也一片冰凉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墙上的香火筒

也好久没有插过香了

不知在上的神

有没有寂寞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房间里

物品还是原样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时间

在这里凝滞

停滞在

这个日子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这个时刻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时间

具有强大腐蚀性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侵蚀着

这里的一切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侵蚀中的物品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侵蚀中的物品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侵蚀中的物品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侵蚀中的物品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上世纪的收录三用机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被遗忘的相册和证件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90后基本上

不会认识

这个东西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有了计算器

这个应该

成为古董了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废墟中发现的

原瓷厂生产的茶杯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长期无人居住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遭遇了

无数次的窃贼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当初离开

可能想着

还会回来走走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留下

这么多生活用品

没有想到

一去不复返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物品已积尘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屋顶已破穿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腐蚀

破碎

如同记忆的碎片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只有弥勒佛

不管放在哪里

他永远都是笑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黄雪芹抱着侥幸的心理,脱下外套

匍匐爬进布满灰尘的床下,摸索良久

拖出一只藤筐,打开一看,竟是父亲手绘的瓷器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这是父亲留给他最好的纪念

黄雪芹介绍,父亲黄友基原是河口瓷厂陶画班的组长

十二岁拜师学艺,与陶瓷打了一辈子交道

从颜料配方、彩绘到烧制,无一不精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他善于画山水花鸟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尤其是写得一手好隶书

他工作时,嘴上叼着烟,面前放着五六个颜料盘

左手执碗,右手拿着两三支毛笔,交替使用,挥洒自如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片刻之间

烟霞四起

花鸟立现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父亲一生授徒无数,所绘产品销到了半个中国

段仕林,一个来自景德镇的高手艺人

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瘦,胸前袋里总是揣着把小梳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

他以行书、草书见长。凭一支竹签,在半干的瓷坯上临摹名家书法,几可乱真

那时正逢文化大革命,瓷器上流行摹写伟人诗词

偏偏他在摹写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时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不”字漏写

恰好被驻厂的军代表发现,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锒铛入狱

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平反出狱

还有邹云林、付景春、洪春桃等人,皆是景德镇子弟,各有所长

黄雪芹说,那时年纪尚小,放学早时回不了家,便会直接溜进父亲上班的地方,与他们嬉戏

芦溪:河口瓷厂,废墟上的记忆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这班高手匠人都已作古

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摄影/黄优中

文字/黄雪芹 黄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