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是怎麼做到風評大反轉的?

圈外扒姐


第一靠說相聲的真本事。第二利用網絡。第三是地位使然。讓我們看看郭德綱的成名路和他的風評如何轉換的。

郭德綱說相聲怎麼樣,在鋼絲圈內有目共睹,基本上是神一樣的存在。沒人敢說郭德綱的壞話,不然鋼絲的戰鬥力可不是鬧著玩的。

作為旁觀者,小編力求客觀的看待郭德綱的風評大反轉。

1、郭德綱具體是哪一年火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個人認為是在2005年,因為這一年,諸多電視和網絡媒體,開始關注和大肆報道郭德綱,造就了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紅”!

但要清晰認識到的是,郭德綱的紅,並不是一個人有多努力多努力的結果,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這一點,可能對不少人是個打擊。畢竟很多人認為那些年,郭德綱吃了不少苦。但現實就是如此,努力的人多了,為什麼就是郭德綱紅了?

郭德綱的紅,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在這其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不得不提,就是製作人袁鴻,諸多有名的戲劇、舞臺劇演出,背後都有他的身影,他成功策劃過《切。格瓦拉》、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又名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等等著名話劇表演,《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可以說是臺灣省幾十年來最有名的戲劇,是一個現象級的作品,這個戲的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賴聲川,但其實袁鴻和賴聲川早就在1998年就開始了合作。

這麼說吧,袁鴻,有一種神奇的發現“文化人物”的能力,並充分挖掘這些人物身上的潛在能力。

2001年,郭德綱進入了袁鴻的視線,2003年,袁鴻推薦郭德綱參加北京相聲大賽。

2005年9月底,袁鴻把編劇史航、劇評人水晶以及10多家媒體記者帶到了天橋樂劇場,郭德綱受到媒體注意。同年11月5日,郭德綱帶德雲社全體人馬去天津舉行相聲專場演出,袁鴻、史航帶著北京10多家媒體到天津,由此揭開郭德綱爆紅的序幕......

在11月5日之前,網上關於郭德綱的新聞、消息寥寥無幾,在此之後,郭德綱三個字成了網絡熱炒的對象。

其實“始作俑者”或者說幕後推手,正是袁鴻帶領的史航、水晶以及記者們。當時劇評人水晶,還專門寫了一篇相聲評論名叫:《非主流相聲的劇場化生存》!

其中結尾的一段話,可以說掀起了相聲圈裡的腥風血雨:

“對於那些需要練好一身功夫才能真正發揚光大相聲傳統的年青人而言,是選擇為成為走穴撈錢、功成名就的主流大腕奮鬥,還是甘當“窮不怕”的非主流、在劇場裡練功夫培養觀眾,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題。”

從此,你們看到、聽到的都是“非主流相聲”一詞,不得不讚嘆的講,文化人的筆桿子,真叫厲害!一下子塑造了郭德綱的民間形象,非主流相聲與主流相聲的爭議,也就轟然傳播開來。

當然,在郭德綱成名的路上,還有很多幫襯人物,絕不是袁鴻、水晶、史航幾個人辦成的事。除了這3個人,東東槍、北京文藝臺《開心茶館》主持人康大鵬、侯耀文、廉春明(長相頗像臺灣導演鈕承澤)和其他媒體人,都是郭德綱成名路上的貴人。

侯耀文是郭德綱的師父不用說了,廉春明是郭德綱剛到北京時候,找到的第一個靠山,不過不是拜師,而是乾爹的身份。最主要的是,廉春明和主流相聲界尤其和馬季關係相當好,馬季曾經給德雲社題字,也是廉春明的功勞。

2、不管怎麼說,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郭德綱火了!

火了之後的郭德綱開始放飛自我,各種負面新聞纏身,但令人奇怪的是,就如同越罵越火的范冰冰一樣,高曝光率,讓郭德綱始終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也促成了郭德綱的進一步爆紅。

從2005開始,郭德綱的風評並不好,2006年,砸掛汪洋,意思是汪洋家是賣汽水的,汪洋從小蹬三輪賣汽水賣啤酒,也沒見怎麼練相聲,竟然也火了,更主要的是郭德綱在相聲中調侃“汪洋妻子有外遇,然後汪洋要自焚”......結果引起兩人對簿公堂,最後以郭德綱道歉告終。

這一次,算是郭德綱主動“挑釁”。

2009年,跟宋祖德對罵!

跟汪洋還算是相聲咋掛的話,跟宋祖德則純粹演變成了“潑婦罵街”,宋祖德大嘴巴一張,人盡皆知,現在的黃毅清之流,嘴巴夠大了吧,但滿嘴跑火車的風格跟宋祖德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

具體原因呢,是兩人在小瀋陽火不火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郭德綱力挺小瀋陽,宋祖德則表示小瀋陽能火全靠趙本山,而且還火不過年底。兩人由此“幹仗”!

郭德綱借某電視臺採訪時說宋祖德父母生小孩時沒運作好,配方出了問題,宋祖德不是嫁接的就是轉基因的。宋祖德也不甘示弱,引用其兄弟劉信達博客稱郭德綱兒子不是親生的,長的像因為整過容。

看看這架勢,完全就是最純粹的罵街。兩人爭鬥的結果,就是給人一種非常低層次的感覺,誰也討不到好處。

接下來的幾年,咱們說的簡短點,畢竟事都挺大的,想必大家都知道。

2010年徒弟李鶴彪打了北京臺記者,郭德綱在相聲中調侃:“今兒我徒弟打人了,打就打了唄。過兩天給他搞一專場,智鬥歹徒民族英雄專場。”引起眾怒。

當時,郭德綱的確有飄了的意思,在跟北京臺鬧矛盾的時候,郭德綱在博客中寫道:“有種別用我們的東西,有能耐別用我的人。離開你我也能活,離開我你就完了。”

2010年捎帶手跟周立波“探討”大蒜咖啡論。引起雙方粉絲熱議。

2011年,在相聲《濟公傳》裡暗罵姜昆是太監。而實際上,郭德綱原來對姜昆還是比較尊敬的,兩人的關係也還可以。

2012年,罵騰訊,起因還是騰訊發佈了多篇關於郭德綱徒弟打人的文章。

2013年,暗諷北京電視臺臺長王曉東,這個就引起眾怒了!當時北京電視臺臺長王曉東因病去世,郭德綱發文並配發紅雙喜字。

北京臺徹底被激怒,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廣播協會電視文藝工作委員會發函,要求強烈譴責郭德綱侮辱逝者的行為。

這一年的郭德綱風評到達了低谷,2013年之後,關於郭德綱的爭議依然存在,比如2016年和徒弟曹雲金的爭議等等,但隨著郭德綱相聲地位的提高,隨著德雲社的蓬勃發展,隨著鋼絲團體的壯大,郭德綱的風評開始好轉。

如果在這一年,郭德綱沒抗住,可能也就銷聲匿跡了,偏偏郭德綱是一個心態異常強大的人,娛樂圈中這上面能跟他相提並論的也就是范冰冰了!

但郭德綱抗住了,風評從谷底自然而然的開始反轉。

客觀來說,曹雲金、何雲偉等人的出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幫助了郭德綱,畢竟這種不義行為,會襯托對方的“偉大”!這算是社會學研究的範疇了,不再詳述。

3、記住,每一個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有一段不堪的歷史,功成名就後,就開始維護自己的形象。小到一個人是這樣,大到一個公司也是這樣,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郭德綱也不例外。

風評好轉,在於郭德綱的苦心經營,成名成腕後的郭德綱最懂得最善於利用互聯網的威力,老郭也不止一次的表示過,想炒作,自己是最在行的。

這些年,郭德綱也用網絡捧紅了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燒餅、張鶴倫、孟鶴堂等等相聲演員,可以說,郭德綱是最懂得利用互聯網的相聲演員,即使在娛樂圈,也是佼佼者,無人望其項背。

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郭德綱始終把自己放在“非主流相聲”“民間相聲”的位置上,加上鋼絲的配合,動輒罵罵姜昆等相聲演員,基本上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這同樣是令人深思的社會現象。
罵姜昆、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崛起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郭德綱的壓力,郭德綱在相聲方面的貢獻日漸突出,郭德綱的地位也日趨穩定,上海臺成了郭德綱的主戰場。

地位上來後,除了有歌功頌德,還會有各種挑戰,相聲博士李宏燁的出現,就成了歷史必然。這同樣可以證明郭德綱的風評已經好轉,如果放到以前,郭德綱和李宏燁必定有一番罵戰了。但是相聲地位在這裡,已經容不得郭德綱再去幹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了。

先說這些吧,就醬紫!


半日喜劇


郭德綱在娛樂圈絕對是一個神話,歷經多次負面事件而屹立不倒,而且活的越來越好,除了他至今無人可以做到。


郭德綱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根藝人,他是憑什麼做到的這一點?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郭德綱守住了底線。郭德綱雖然負面新聞眾多,但是每一件都沒有違法亂紀,沒有違背倫理綱常,最多也就是道德方面有瑕疵,所以這些負面新聞不足以將他徹底擊倒。


在郭德綱的每一次負面新聞背後,他都找到了墊背的,這些人反過來又把他的形象襯托的偉岸起來,讓吃瓜群眾對郭德綱恨不起來。


比如在和北京臺的衝突事件中,郭德綱徒弟打人了是有錯,郭德綱在相聲中罵記者不如妓女也有錯;但是這種錯誤都是別人惹事在先,情有可原。一個私闖民宅的人該打嗎?我認為活該!利用媒體身份,惡意剪輯視頻,顛倒黑白,這樣的記者該罵嗎?我認為也活該!你說是郭德綱能言善辯也好,擅於洗腦也罷,反正雙方都有錯是肯定的,但是郭德綱的理由更站得住腳,吃瓜群眾更願意相信他。

在媒體一致口誅筆伐,直接導致德雲社停業整頓以後,郭德綱的行為更有了一絲悲壯的情懷;迎合了網絡上反主流的民意,最終獲得一邊倒的支持。


再比如在和楊志剛的官司中,郭德綱不認師父是有錯,但是這個師徒關係並沒有通過擺知的形式獲得業界公認,而且已斷絕來往多年;是楊志剛在看到郭德綱大紅大紫以後想從中分一杯羹才挑起的事端,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是楊志剛的人品更不值得推敲。


郭德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他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自己;睚眥必報,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徵滿足了無數人對江湖義氣的嚮往,郭德綱憑藉這股民意的支持,才能夠一直屹立不倒。

其次,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壟斷地位。很多同行覺得,把郭德綱扳倒了,他們就有好日子過了,但是一次次的實踐證明,郭德綱的粉絲們粉的不是相聲,而是郭德綱的相聲,所以就是把郭德綱恁死,同行們一樣還是賣不出票去。


郭德綱粉絲們的品味都被養刁了,聽過德雲社的相聲,再聽其他同行的相聲,根本就聽不進去;無論同行們有多高的職位,多大的名氣,都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飯,必須接受觀眾的考驗才行。但凡有一個同行能威脅到德雲社的地位,郭德綱的行事作風也會收斂很多。


在郭德綱及德雲社一家獨大的時候,絕大部分相聲觀眾根本沒的選擇。每一個壟斷行業都是如此,中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郵政,高速公路、國家電網、公共交通等行業,哪一個公司不是惡名累累,但是消費者沒的選擇,各種套路把你套的牢牢的。


郭德綱最起碼還把觀眾當作衣食父母呢,話說的漂亮,事情也做的漂亮;對待顧客可從來沒有二話,但凡對觀眾不敬的演員都立馬得到內部處理,這一點要比絕大部分壟斷企業強的多。

小結

德雲社相當於掌握了相聲界的核心技術,擁有核心競爭力,而同行們的技術要落後至少五年,所以只要相聲這個行業還在,郭德綱就不會消失;除非觀眾能夠接受生活水平的倒退;你會願意嗎?反正我不會!


孫破天


“風評”這種事,哭也沒用、鬧也沒用、花錢做廣告也只會打水漂,說到底還是實力和品性、外加日積月累的口碑相傳。有能耐有德行、你就是“一哥”,兩者缺其一、你也就是一“哥們”、甚至夠不上。

郭德綱風評大反轉了嗎?沒有,一直都這樣,大路朝天、捧貶各邊。只是不同時期裡,有時捧的聲音蓋過了貶、有時候貶之聲佔據了上風,見風使舵的其實都是跟風的主,與“綱絲”無關、“綱黑”還是會繼續以黑德雲社為樂趣。

當然了,歲月是一把“殺豬的刀”,在改變著每個人容顏的同時、心境也在更替。和“沒有永遠的敵人”原理相同,綱絲也在變化和更替。

以2010年為分界線,許多原來的郭德綱忠實粉絲、慢慢發現郭德綱不再是原來那個意氣風發、一心撲在相聲藝術上的民間相聲藝人,而是無限度第向市場折腰、滿足觀眾“低級”氣味。

這種口吻和相聲演員李寅飛在《相聲有新人》中的那番感慨頗為相似,懷念過去“青春燃燒的歲月”,只可惜,很多事無法懷念。

別忘了,粉絲在變老或粉轉路的同時,郭德綱也在老去。歲月沒有饒過誰、很多人卻錯過了歲月。經歷、閱歷、心態等都在變化,粉絲們如此、藝人亦然。不能因為你自己老了變了、卻要求藝人一成不變,這也太理想化了吧。

更何況,郭德綱從來沒說過自己是什麼大師、藝術家之類的人設,而是一再強調他就是個民間藝人、一個普普通通說相聲的民間藝人。

無論是“大師”、或者普通藝人,喜歡就多聽、討厭就無視便罷。不能因為自己喜歡了就非得給人家安上一個“大師”冠冕、然後還要求其“一如既往”,這就有點一廂情願、和肆意橫行了。

當然,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觀眾或粉絲的下意識戀想。只可惜,偉人尚且能以“萬歲”、何況是藝人。

其實吧,郭德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名和利能兼得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兩者只能取一個,郭德綱很明顯會選擇利、名先擱一邊。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經歷過捱餓、窮怕了的人,都明白一個最現實最簡單的道理:生存!如果都活不下去了、還談何藝術,那不就是浪催嘛。

民間藝人、私人企業,活下去才是王道、才有話語權。四個說相聲的,你把另外三個熬死了,你就是藝術家。懂嗎?這就是世道和現實。不能你自己吹著空調、卻要求別人為藝術獻身——你是強盜啊。很多人總沒搞明白,自己夜深人靜躲在窩裡看島國動作片,第二天醒來就苛求旁人無限清高,道德指數越來越像或超越曲協,你說你死不死呢。

曲協花納稅人的錢出國“文化交流”,德雲社出國撈外匯、還要納稅給曲協(筆者注:間接給)。結果,曲協罵德雲社“三俗”,有時候真不知道該喜或該悲,心中只能一股念想:曲藝領域何時改革開放呢,就是看看市場化的曲協何以生存。

好吧,多說無益,且行且珍惜吧!致觀眾最崇敬的曲協!


岑詮


愛老郭15年,風評何用反轉?別說沒證,有證記者就可以隨意出入你們家亂拍?國家沒這規矩!老郭當時可以開除李鶴彪道歉聲明徒弟個人行為跟德雲社無關,但是就不!一個剛剛火點的小團體硬剛電視臺,是不是有點踏碎凌霄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少年意氣?所以李雲傑李鶴東兄弟是郭先生說的忠臣孝子,大夥都開始想如果不幹相聲了能幹什麼,這哥倆有三套拆遷房要給師傅一套報答師恩。我不是一個會罵人會打架的人但我可以跟黑粉講道理。當然現在不需要了,畢竟綱絲這麼多。註冊微博、第一條內容也是為了老郭,我很愛他,從06年開始,一直如此。



倚眉閣的紅娘子


因為環境變了,社會地位也變了。

記得06年還是07年的時候,郭德綱幫曹雲金辦了場個人相聲專場,網絡論壇一通罵聲,郭德綱在博客發文對罵,諷刺那些相聲評論家是閒吃蘿蔔淡操心。


沒辦法,當時的德雲社就是鹹菜小米粥,你上來就準備砸蘿蔔乾的碗,郭德綱自然要跟你拼命,而人一旦拼命了樣子自然不好看。

現在雲鶴九三科都在辦商演幹專場,網絡上還是有人在為郭德綱操心,恨鐵不成鋼的言論一直都沒斷過,可是郭德綱現在會搭理嗎?

現在的德雲社是滿漢全席南北大菜,想吃什麼的都有,你砸了蘿蔔乾的碗,那就換碗拌黃瓜,一點影響都沒有,德雲社照樣吃飯,有了揮霍的資本自然可以擺姿態。


郭德綱的相聲格局很高,正因為他對相聲的格局很高,所以德雲社在他的帶領下能飛速發展。

什麼是對相聲的格局?簡單說就是演員對自己觀眾的態度,演員對自己相聲的態度。

對於一個相聲班社來說,“內行觀眾”和“外行觀眾”哪個更重要?

對於大部分所謂的“相聲藝術家”來說,好象是“內行觀眾”更重要,但事實正好相反,無論曲藝或戲曲的哪個門類,只要它能興盛繁榮,最大的功勞都要歸功於“外行觀眾”。


當年徽班進京為乾隆賀壽,北京城三步一戲臺、五步一戲園,大量的外行觀眾去聽戲,最後誕生了一個新劇種:京劇。當時來說戲曲的正統是崑曲,京劇就是外行聽的劇種,沒文化的人才聽京劇,可恰恰因為觀眾門檻低,滿足了剛入關滿人的精神需求,於是京劇淘汰了崑曲南音成了國粹。

1983年相聲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時候,大部分的電視觀眾甚至連相聲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不妨礙相聲成為那場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也正因為這批“外行觀眾”的喜愛,相聲成了春晚舞臺的固定節目。

我們具體到現在的德雲社,好多人喜歡借貶低德雲社的觀眾“外行”來抬高自己的所謂“內行”,這簡直大錯特錯,對於德雲社來說,“外行觀眾”遠比“內行觀眾”更重要。

郭德綱創立德雲社的目的是什麼?

他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去聽相聲,讓更多的從業者能靠說相聲吃上飽飯。

舉個例子,很簡單的數字博弈:100個德雲社觀眾,其中50人是內行觀眾,資深的祖傳聽相聲;另50人是血外行,吱吱噴血的那種外行。對於德雲社或者說對於整個相聲行業,哪邊的50位觀眾更重要?

正確答案是:50名外行觀眾更重要。

因為德雲社如果拉不住這50位觀眾的話,這50人就離開了相聲領域,相聲從業者以後可能就少賺了50人的票錢。而另外的那50名“內行觀眾”其實並不怎麼重要,因為他們不會遠離相聲這個行業,他們不聽德雲社也會選擇去聽其他的相聲社團,不管賺他們錢的是郭德綱還是高曉攀或者苗阜,他們的票錢都是被相聲從業者賺了。

最後奉勸那些“內行觀眾”一句:你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正如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厲害。

所以少憂國憂民的做些痛心疾首的樣子,真的很醜。


蔣翰禹


正所謂時間是檢驗、一個人的試金石,天長日久見人心、1個人的好、壞、不是你說了算的、更不是一槽一夕的,郭德綱為什麼現在的風評這麼好、這也和他這多年的努力、和自我的約束、與休養有關,這麼多年他活的有多不容易、那麼多人罵他、抵悔他、都扛下來了,其中辛酸只有老郭明白,他的由當年的不成熟、遭事急噪、到如今的成熟與穩重,這是經歷了2σ多年的歷練,才有瞭如今的風評大好轉,這是他為知所付出的努力的回報′。


用戶109626732230


郭德綱說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小成本創業實錄


有沒有人拿槍逼著,必須聽德雲社的相聲,照樣有大批的人去買票,這說明大家喜歡


借錢買韭菜也要包餃子


為什麼說風評反轉 原因四個字:“天意所為”!不管是同行打壓 還是朋友背叛,即便內憂外患惡評不斷都無法打倒一個人 只能說明是上天要造就這個人,中國人講緣分 外國人講命運 這個東西不信不行。……





何幸今遇


因為跳過了江湖,已成一代宗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