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書法史上最風流的男人們(三)

第3章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功

這一節故事,我們講講王羲之妻子的家族——高平郗家。郗家是一個以儒學著稱的家族,郗家的顯赫自漢代末期的御史大夫郗慮開始。郗慮的玄孫郗鑑出生時家道中落,只好自己種地,雖然貧困,仍然博覽群書,漸漸成為當時的名士,以儒雅著稱,著有文集。如果沒有意外,郗鑑的人生必然會按照名士、文臣的設定走完。但天下大亂,時局險惡,對多數人來說這是人生悲劇,但極少數天才反而會被激發出潛能,改變自我,改變世界。

隨著西晉滅亡,北方大亂,文人郗鑑的人生進入了開掛模式。當時已是郗氏家族掌門人的郗鑑帶著很多難民躲進山裡。山裡的生存很艱難,但是人們信任愛戴郗鑑,沒有人離開,反而不斷有人來投奔,漸漸聚集了幾萬人。郗鑑也就成了流民的統帥,掌握了一股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東晉開國皇帝封郗鑑為輔國將軍。後來大將軍王敦起兵造反,朝廷裡有人主張先下手為強,與叛軍速戰。郗鑑分析認為王敦這個大老粗根本沒有戰略,人民也恨他,不必冒然進攻,拖延戰事,叛軍不能持久。當時晉明帝信了郗鑑,給郗鑑尚書令的身份以統兵退敵。事實證明郗鑑不僅會寫文章,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戰略和指揮都很成功,穩守加偷襲就滅了王敦叛軍。郗鑑後來又率領軍隊內平叛亂,外克強敵,官一直升到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文人郗鑑通過戰爭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郗鑑 《災禍帖》

郗鑑也善書法,行楷古樸勁秀。

擇婿悲喜

郗家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選王羲之作女婿。郗家來王家選婿,王家青年都衣冠楚楚,希望娶到白富美,只有王羲之敞開衣服,露出肚肚,躺在一旁。郗鑑聽了報告,覺得王羲之在選婿會上表演的行為藝術很有創意,就和王羲之達成了嫁女意向。

其實這個故事很可能還有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揭開遮擋真相的表演,人們看的不一定是事實,至少不是全部真相。當時世家大族彼此來往很多,而且漢末魏晉對於人物的品評是一種風尚,士族們天天清談,都談啥?除了玄玄乎乎的老莊,就是八卦誰家小誰作人怎麼樣,有什麼糗事,最後形成了一本書,叫《世說新語》。所以,郗家怎麼會不知道王家後生都有誰?每個後生為人才能如何?這些信息在當時本不是秘密。實事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郗鑑要選女婿,把王家的婚齡青年捋了一遍,覺得王羲之最優秀(當時世人對王羲之的評價極高),所以,王羲之的勝出是早就內定了的。在選婿會上,別說躺著,就是拿大頂也沒關係。

郗鑑的女兒郗璿不僅白富美,還有才華,他的兩個兄弟郗愔和郗曇都是有名的書法家,他們稱郗璿"女中筆仙",可見跟王羲之天生一對。婚後夫妻和睦,感情很好,生了7個兒子1個女兒,郗璿更是活到了90多歲。

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王獻之《中秋帖》

王羲之和郗璿的婚事是一部喜劇,王獻之與郗家的婚姻卻是部悲劇。王獻之與表姐郗道茂成親,青梅竹馬很幸福。突然一紙詔書,打破了平靜的生活,原來王獻之太優秀,被新安公主看上了。皇帝令王獻之休妻娶公主。王獻之對當駙馬毫無興趣,就弄傷自己的雙腳,說自己殘疾,不能娶公主,哪知道公主已經暗戀他很久了,怎麼肯放手,立即表示看上的是王獻之的才華,不是腿。無奈,王獻之只好遵旨。郗道茂離開時表示自己不會再嫁。這時候郗道茂父親已逝,只能寄身於親戚家。關於這段黯然銷魂的愛情,王獻之留下了名作《奉對帖》。

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王獻之《奉對帖》

這幅作品我們不做藝術評價,靜讀子敬的心聲:"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入幕之賓

郗鑑的兒子郗愔書法很好,據說早年在王羲之之上。我們看郗鑑的草書名作《至慶帖》,脫去了章草的痕跡,修長勁結、筆勢縱橫如意、變化神妙。這樣的書法放在二王手札裡也不遜色。郗愔與王羲之交好,在書法上難免相互影響。前一章裡我們講到謝萬的字也和王羲之很像。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瀟灑神逸的書風並不是憑空創造,是建立在當時貴族名士對書法藝術用功至深,新的、易於表達性情的行草書法風格已經出現的基礎上。

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郗愔 《至慶帖》

郗愔無意仕途,雖然作著官,每天主要和王羲之、許恂(名士)優遊清談。後來,郗愔當了徐兗二州刺史,按道理他可以統帥著名的北府兵,當時的大軍閥桓溫想造反,不願意郗愔掌握北府兵,而郗愔完全看不出,還寫信給桓溫說要一同領兵報效國家。人與人的差別就是這麼大,謝安躲在山裡,天下大事瞭如指掌;郗愔位居高官要職,對政治形勢一無所知,對危險完全無感。這封信要被桓溫看見,一定會謀害郗愔。幸好郗愔的兒子郗超在桓溫軍中,先看了這封信,趕緊毀掉,冒充父親寫了一封信,對桓溫表示自己年老多病、無意帶兵,有個閒職就行了。桓溫看了很高興。

郗超聰明又大氣,古人評價他"少有才氣,越世負俗"。有一次,他和父親郗愔談錢, 郗愔這個人軍政大事都沒興趣,唯獨對錢真心熱愛,賬目清晰,攢了數千萬。郗超在向父親請安時,故意把話題往錢上引到。郗愔說:"小子,你不就是想著老子的錢嗎!"他打開錢庫,允許郗超在一天內任意取用,郗愔知道郗超愛接濟親朋,認為最多也就用掉幾百萬。哪知郗超實在太大方了,朋友太多了,一天,錢庫空了。

郗超是個人才,可惜為軍閥桓溫效力,桓溫非常重視和喜愛郗超,讓他參與自己所有重要謀劃。人們說郗超是桓溫的"謀主"。有重要的會談,郗超不便出面,桓溫就讓他躲起來聽,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入幕之賓。一次謝安曾與王坦之一同去拜訪桓溫,郗超躲在幕帳中偷聽他們談話。恰巧這時一陣風把幕帳吹開,暴露了郗超。謝安笑道:"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桓溫也有不聽郗超建議的時候,一次北伐,郗超說水路不通暢,影響物資運輸,暫時不宜進兵,桓溫不聽,郗超又建議如進兵,必須速戰,直搗心臟,桓溫又不聽,結果大敗而歸。桓溫有謀反之心,郗超認為時機未到,為桓溫出主意,先廢掉皇帝,另立新君,以增加政治影響力,桓溫照做了。郗超四十二歲就去世了。去世之前,還安排下錦囊妙計。郗超去世時他老爸郗愔健在,哭得死去活來,這時郗超下屬帶來了一堆信,郗愔一看,都是兒子和桓溫商量怎麼謀反的,大怒說:"這小子死得太晚了。"於是再也不哭了。

王羲之的老丈人有多牛,文科生逆襲當上全國總司令

郗超書法

作為郗家年輕一輩的代表人物,郗超聰明絕頂,料事如神,可惜都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為權臣效命,就是站錯了隊;參與廢立皇帝,等於給自己的政治身份加上了抹不去的汙點。郗家也從此開始沒落。

預告:第四章 半個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