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30萬,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

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縣級禹州市來說,人口超130萬,是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唯一產地,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就藥都來說,在明清時期,中國四大藥都指的分別是: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江西樟樹,河南禹州。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30萬,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

首先,禹州市,簡稱“鈞”,古稱“夏邑”、“陽翟”、“鈞州”,河南省轄縣級市。縣級禹州市是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唯一產地,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就藥都來說,在明清時期,中國四大藥都指的分別是: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江西樟樹,河南禹州。在地理位置上,縣級禹州市地處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帶,在東經113°03′~113°39′、北緯33°59′~34°24′之間,橫跨潁河上游南北兩岸。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30萬,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

就縣級禹州市的歷史來說,夏朝以陽翟為都城。《水經注》載:“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鄭國,後成為韓國的疆域,依然名為陽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設立陽翟縣,為潁川郡治所。漢武帝時,潁川郡屬豫州,陽翟縣隨屬之。東漢時期,今許昌市禹州市一帶仍屬豫州潁川郡陽翟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禹州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初,陽翟屬南朝宋,歸豫州,潁川郡寄治睢陽,領陽翟。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30萬,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陽城、嵩陽、陽翟各一部分,設立康城縣。貞觀三年(629年),廢康城縣,併入陽翟縣。龍朔二年(662年),陽翟縣改歸河南府洛州管轄,今縣級禹州市一帶隨屬之。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後,陽翟縣歸金國管轄,其間名稱多變。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設立潁順州,隸屬南京路管轄,並設陽翟縣為附郭,今縣級禹州市一帶屬之。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潁川州為鈞州,轄陽翟、密縣、新鄭三縣,仍屬南京路,該地區屬之。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30萬,為中國四大藥都之一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縣級禹州市一帶屬鈞州。萬曆三年(1575年)四月,因避明神宗朱翊鈞諱,改鈞州為禹州。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密縣改隸開封府,禹州不再領縣。到了1913年,改禹州為禹縣。1928年,禹縣直屬於河南省。1986年1月,禹縣隸屬於許昌市。1988年6月,撤銷禹縣,設立縣級禹州市。截至2018年底,縣級禹州市總面積達146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31萬人,也即為河南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級市。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